历史记忆的小糖丸,却是中国人民抗击脊髓灰质炎战役的不灭丰碑!

2022-04-10   过自己的生活

原标题:历史记忆的小糖丸,却是中国人民抗击脊髓灰质炎战役的不灭丰碑!

那颗小小的糖丸,可能很快就会成为暴露年纪的绝版记忆。

从2016年起,我国正式停用“糖丸爷爷”顾方舟研制的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几代人的成长记忆走到这里需要暂告一个段落了。

但,我们不该忘记,正是这颗糖丸,让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孩子们免于对小儿麻痹症的恐惧。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从有文明记录以来,就一直和人类纠缠不休的烈性传染病。它的元凶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只在人和人之间通过消化道传播。

脊髓灰质炎的患者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一旦发病,病毒就会“吞噬”患者的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无力进而造成瘫痪,因此俗称“小儿麻痹症”。但是肢体瘫痪并不是这种疾病唯一的损伤,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导致呼吸麻痹,让患者死于窒息。

小儿麻痹症是个知识点,我们圈个有用。

最早关于脊髓灰质炎的记载,见于3400多年前的一副埃及石碑雕刻。这幅石碑上刻着一位古埃及神职人员,他手拄拐杖,有一条腿又短又细,从姿态的表现来看,比较符合“小儿麻痹症”患者的形象。

埃及古老石刻人物形象符合脊髓灰质炎患者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加速,密集的群居变成了城市忙碌生活的一种常态,但由于卫生设施并没有完全跟上,这就给了经由“粪便-手-口”传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提供了大规模爆发的土壤。

1916年,美国出现脊髓灰质炎大流行,27000多人患病,死亡人数超过6000人。此后的几十年间,美国脊髓灰质炎频繁爆发,1952年感染人数达到历史顶峰,全年一共收治57628个患者。

大名鼎鼎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是在1921年,他39岁的时候,不幸患上了脊髓灰质炎,不得不在轮椅上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

其实,1909年,奥地利的两位医生就已经发现了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一直没能找到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二战后,在罗斯福的大力推动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先后在1955年前后,完成了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的研制工作,让小儿麻痹症不再是防不胜防的可怕灾难。

而同样是在1955年,江苏南通发生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小儿麻痹症大流行。这场“大瘟疫”般的灾难,席卷了南通1680名儿童,病死率高达28%,瘫痪率近70%。截至1960年,我国每年约有2万-4.3万个孩子患上小儿麻痹症,并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上升。

当时,国外的两种疫苗已经研究成功,但遗憾的是,按照当时的国际关系,无论美国还是苏联,都不会帮助我们国家,我们只能选择自我拯救。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顾方舟先生和同事们一起扎根昆明,开始了我们国家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制。为了确认疫苗是否安全,顾方舟先生第一个冒着瘫痪风险喝下一瓶疫苗。而为了证明疫苗对小孩也安全,顾方舟把自己唯一的儿子也抱来进行试验。在他的带动下,实验室同事的五六个孩子都参加了这个试验。

196年,第一批500万人份的疫苗,被火车和汽车载着,如同载着希望,赶往全国11个城市。

1965年,全国农村逐步推广糖丸疫苗,从此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明显下降。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计划免疫,病例数继续呈波浪形下降。直至2000年,世卫组织宣布中国境内已消灭脊髓灰质炎。截至目前为止,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仍有脊髓灰质炎病例出现,人类距离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已经很近了。

从2016年5月起,脊灰疫苗口服糖丸正式停止使用,新生儿开始接种保护力稍弱但安全性更高的灭活疫苗。

糖丸的故事即将告一段落,但人类每次面对疫情时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必将继续为我们带来胜利和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