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海陆空三军虽然发展不太平衡,但是各自的表现都很有亮点,许多史料研究至今也依然有空白。不过在这些光环之下,德国的水上飞机部队就显得很低调,与同时期的桑德兰、卡塔琳娜等著名机型相比,德军的水上飞机主力如Bv138好像就是打酱油的角色。
Bv138水上飞机
1934年,德国决定研制远程水上飞机,由布洛姆与福斯船厂飞机分部负责研发工作和生产工作,次年年初研发工作正式展开,1937年首飞,之后根据试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又进行了一些改进,生产工作开始于1938年,正式服役则到了1940年。
Bv138水上飞机的布局比较特别,除了船型的主机体,它的主机翼为鸥式翼,后来改为略带有上反角的梯形单翼,双尾梁双垂尾,机翼上安装2具引擎舱,机背上增加一具隆起的引擎舱,初期安装3台水冷205D活塞发动机。
Bv138水上飞机
在主机体上,机头处有一座球形炮塔,内装2门20毫米机炮,机身背部引擎舱后有一座炮塔,安装1.3厘米机枪一挺,机身尾端还有一座炮塔,安装1门20毫米机炮。这样的防护火力还不错,就算遭遇战斗机攻击也可以依靠低飞发挥防护火力的优势,至少不会一边倒的被动挨打。
飞机空重11吨余,最大起飞重量约17.6吨,最大飞行速度285千米每小时,巡航速度235千米每小时,最大续航时间18小时,最大升限5000米,飞机采用6人机组,分别为3名机枪手、飞行员、导航员和无线电操作人员。
Bv138水上飞机
除了携带自卫的枪炮弹药外,它还能携带约300~500千克重的负载,包括2颗水雷,或4枚深水炸弹,或6颗普通炸弹,又或者运载10名乘客,飞机最大航程可达3220千米,准备充足的情况下飞机可在海上漂浮2天,在预定区域与U艇配合作战,等待时机出击。
初期的测试中发现飞机飞行纵向稳定性差,水上滑行时操纵性差,而且动力方面也稍显不足,因此在后期的改进中将引擎改为3台880马力的6缸205D 2冲程对置活塞发动机,飞行性能有所提升。
Bv138水上飞机
Bv138各型水上飞机在1941年时开始活跃在北欧波罗的海等地,主基地设置在挪威,作战区域包括北海、大西洋东北部地区、波罗的海,另外地中海也有它的身影。虽然该系列飞机总数也不过279架,但是却成为威胁盟军北方航线的重要德军武装力量。
尤其是Bv138配合水面舰艇和U艇,利用盟军航线缺少飞机护航的缺点,德军水上飞机能够进行大面积巡航,一旦发现盟军船队后,不仅可以自行发起攻击,还能用无线电通知附近巡曳的U艇和水面舰艇,盟军的PQ 16船队就曾受到这些水上飞机的“亲切照顾”而损失惨重。
Bv138水上飞机
日常里运输型的Bv138也能进行少量的人员运输,给海上的U艇运送零配件、药品什么的,就相当于勤杂工一类,虽然做的事好像不起眼,但是其作用却不可忽视。
Bv138水上飞机
在后续的改进中,飞机的自卫武器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并且在起飞中也大多使用可抛弃的助推火箭进行短距离起飞。另外也有安装雷达天线的对海搜索型和扫雷型,这些机型无论是技术还是理念都较为先进,只不过随着德军整体情况恶化,以及盟军环境的好转,这些飞机没有发挥什么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