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厦门人
第028期
他们是废弃饮料
一群活力四射的厦门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为让孩子上个好学校
很多家长都操碎了心
“我认识校领导,
只需要打一笔钱就能帮你转到名校。”
来源:网络
听到这样的话
有多少家长动心了呢?
厦门一家长就被所谓的“帮转名校”
给!骗!惨!了!
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
警醒所有家长都好好看看吧!!!
PART 01
“我有转学的捷径”
家长交了转学费被骗
近期
翔安法院审结了一起谎称
可以转学、办证、提升学历的诈骗案
曹某是翔安一家教育机构的负责人,通过教育培训他结识了很多学生家长。2020年他的机构出现了资金周转问题,曹某就想到, 用可以帮忙转学到重点学校为幌子向家长骗取“转学费”。
平时跟学生家长聊天沟通的过程当中,他就不时地透露说自己有这种转学的资源,或者是说有提升学历的资源。学生家长就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相信他,慢慢地有人就想给他转钱。
去年7月曹某认识了被害人陈某,承诺可以帮陈某的孩子转到重点中学。为了打消陈某的疑虑,曹某还向她推荐了一个自称是某学校教导主任的微信号。 让陈某和这名教导主任具体对接,实际上这个微信号是曹某的小号。
伪装成是一些学校的老师、教育局的领导,学校的校长这些身份,然后自己跟自己的微信小号聊天,再把这些聊天记录的截图发给这些被害人,就是这些学生家长,取得他们的信任。
收到“转学费”后,曹某就想方设法拖延为陈某孩子办理转学的时间。 他先是假扮教导主任、校长等谎称要为孩子安排班级,让陈某以为进入了转学申请流程。
直到去年10月底,曹某以“自己酒后把校长给打了”为由表示无法帮陈某办成孩子的入学事宜。在陈某不断催讨下,曹某仅退还了4700元。
去年12月,曹某向翔安警方投案自首。
经查明,2017年曹某就在外地以帮学生转学等理由行骗。当年就被公安抓获退还部分受害人钱款后被取保候审。
直到2020年,曹某在厦门又开始用同样的伎俩行骗。 曹某在两地作案行骗,总共骗取了20名被害人43万余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
被告人曹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的方法骗取他人钱款,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最终,曹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两万元,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
/法官提醒/
“名校”虽好,但关键还是在于孩子自身的努力以及父母的言传身教,需要办理转学的家长,一定要通过学校、官方信息平台等正规渠道了解转学条件,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切勿轻信骗子“有关系 要交钱”的骗局。
类似的骗局
并非第一次在厦门发生
...
PART 02
“我是老师,有关系帮你孩子转学”
一句话,几十名家长被骗
买卖学位诈骗案
37名家长被骗,涉案135万余元
据了解,柳某的家属在厦门市集美区一学校附近开设校外辅导培训机构,柳某以该教育机构为幌子, 谎称“有关系”可以办理外地户口上公办学校,2018年8月,以此骗取被害人卢某某共计人民币32000元。
来源:网络
直至2021年9月开学,柳某也未帮卢某某办成其孩子的入学事宜,陆续退还人民币12000元后,此事便不了了之。
2019年7月至12月期间,被告人柳某再次以类似的理由, 骗取韦某某等五名被害人人民币17000元至39000元不等。
2020年,柳某又陆续以上述理由, 骗取31名被害人,共120多万元钱款。
来源:网络
经查,柳某根本没有任何所谓的“关系”,虽有大学文凭,但一直无业,收了被害人钱款后根本没有开展任何帮助入学、转学的工作。其经办的学生没有一人入读或转学,诈骗所得赃款全部被其用于个人消费、偿还债务及网络赌博等。
/湖里法院一审判决/
被告人柳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五万元,责令其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
谎称帮忙转学
厦门一教师被判刑
2019年7月至8月期间,被告人熊某在厦门海沧区某村附近,利用其为厦门市某小学教师的身份,谎称可以帮助孩子到自己任教的厦门某小学就学。
期间,熊某还要求被害人徐某支付5000元处理关系,被害人徐某称等小孩上学后再转,后因事情败露未转账。据悉,熊某将所骗钱款用于偿还高利贷、信用卡债及个人消费。案发后,熊某退还全部款项并取得谅解。
/湖里法院一审判决/
PART 03
上学找门路
当心“赔了孩子又折银子”
每年暑假,不少适龄孩子的家长就开始忙着打听公办中小学的入学政策,或是想要转学去所谓更好的名校就读,一些不符合政策要求者,就开始想办法“找门路”,骗子们便瞅准了可乘之机,谎称自己“有门路”,诈骗屡屡得手。
来源:网络
按说每年都有许多类似案例爆出,为何还是频频有人陷入此类骗局?实践中,此类案件诈骗者常常利用家长对当地入学政策不了解,及想要让孩子上公办学校或名校的急切心理,就算之后家长起疑, 骗子先找各种理由拖延时间,拖不下去了便以“今年特别严格所以没能办成”之类的理由搪塞,再退还一点点钱给家长,家长自知此类“疏通关系”属灰色地带,只好哑巴吃黄莲。本案中被告人柳某2018年即开始行骗,但早期被骗家长也只是催着柳某还钱而没去报案,直到2020年才案发。
来源:网络
而要真正有效遏制此类骗局,还需多方共同努力。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招生政策的宣传力度,辅以更通俗易懂的政策宣讲,确保让学生和家长能够了解信息明确政策,知晓“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二是公安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对那些企图以此诈骗的不法之徒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 三是作为学生家长,应加强自我防骗意识,多关注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不要迷信“找关系”,遇上类似骗局时,不妨多自问一句“会不会是骗子”,以免落入陷阱。
不管是办理入学还是转学
都要符合相关的政策规定
千万不要轻信旁门左道
谨防上当受骗
若一旦发现被骗
要及时拨打报警电话
让骗子受到法律制裁
▍整合来源: 厦门广电、海沧法院、湖里法院以及网络, 编辑:陈狐狸
▍所有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法务支持:瞿燕飞律师/王欣律师 福建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
先看后赞,人生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