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了吗?有些时候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逆转的。不同年代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大背景下,其思想和观念,也会千差万别。
就拿90后和其父辈们来说吧,生于60和70年代的人,对于婚姻这件事的看法,相对保守得多。那个年代的人,结婚以前是不能住在一起的,而且很少会有自由恋爱,基本都是长辈们或者媒婆介绍,双方看得顺眼,就定下来,结婚了。
在结婚以前,他们甚至都不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更别说是三观了。
更何况,那个时候也不存在什么三观相合,只是觉得有个差不多就可以了,反正结婚以后都是过日子,跟谁结不是结?跟谁过不是过?
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现在的90后,很多都会选择在婚前试婚,提前生活在一起。哪怕后来觉得不合适,分手了,也不会耿耿于怀,觉得自己娶不上媳妇,或者嫁不出去。
现在人们的观念,相比与以前开放很多,对于婚姻渐渐失去了敬畏心,或许也是离婚率逐渐攀升的一个原因吧?
我为什么会觉得,毁掉一个年轻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早婚早育?
因为他无异于是按照父辈们的思想,去过60、或者70年代的生活。如果在如今这个时代,你早早便结婚生子,那么婚后的生活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02
说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的故事吧。
我生在河南农村,村里的很多年轻人,如果下学的早,一般早早就结婚了。结婚以后生孩子,丈夫去外地打工赚钱,而妻子则留在家里,一边照看孩子,一边做一些农活,或者别的手工活。
这种两地分居的夫妻生活,虽然辛苦,但是却毫无选择。时间久了,大家也都渐渐习惯了。会安慰自己说:“大家不都是这样?”
可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随着离婚率的逐年攀升,人们渐渐发现,婚姻远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简单,尤其是常年两地分居的夫妻,保持忠诚谈何容易?
就拿我的一位离婚来说吧,暂且称他为阿超。阿超高中没有读完,就去深圳打工了,在一个工厂里,每个月拿几千块的工资,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回老家一次。
因为阿超长得还算不错,村里有很多人都愿意给他“说媒”,而对方大都是一些没有读大学,同样去打工的姑娘。
阿超对于爱情这件事,并没有什么概念,对于自己将来的另一半,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觉得有个差不多,看着顺眼就行了。
就这样,他随便找一个看得顺眼的姑娘结婚了,没有什么感情基础,结婚以后就是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03
但是结婚以后他才发现,婚姻远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他发现自己与那个朝夕相处的女人,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不仅如此,两个人有了孩子以后,矛盾越来越多了,动不动就会吵架。
他一个人赚钱养家原本就很辛苦了,回家以后本想好好休息,但是却发现这个家并不能给他想要的幸福感。甚至到后来,他不在家的时候,妻子直接有了婚外的感情。
原来,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真的过得特别艰难。
婚姻这件事,真的不是随便找个人结就行了,娶对人和娶错人,过得完全是不一样的生活。
原本可以打拼事业,改变自己的他,却按照村里人的说法和家里人的安排,早早便结婚生子,如果思想意识不改变,那以后呢?
以后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跟自己一样,早早就下学打工,然后找一个差不多的女人结婚,过着差不多的日子,一辈子就这么平庸下去?
他开始变得恐慌,他并不满足于当下的生活,更不想让自己以后的孩子,照搬自己的生活模式,一辈子都做一个平凡的人。
他后悔了,但是却已经对现实无能无力,因为他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就结了婚,成了家,在他应该去打拼事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时,忽然被婚姻,牵绊住了。

04
阿超说,如果能够重新选择的话,他不会选择那么早结婚,那么早生孩子。因为自己并没有做好成为一位丈夫或者一位父亲的准备,结婚了,日子也只能凑合着过,可能这种凑合着过的婚姻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为什么说早婚早育,会毁掉一个年轻人?
因为婚姻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婚姻很神圣,是两个人相爱的人共同守护一个契约,而阿超跟妻子,并没有共同语言,两个人一直都是凑合着过日子的状态。这样的生活,怎么能有幸福感呢?
另一方面,婚姻需要一定的经济成本,如果年轻人在尚且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有了孩子,那么他如何才能给下一代更好的生活和教育?
不要在原本应该创造未来的时候,找一个差不多的人随便结了婚,这是对自己未来的不负责。更不要在不懂如何做父母的时候,就随便生了孩子,这样更是对于孩子的不负责。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早婚早育,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思想尚未成熟,尚且不是一个合格的大人,就努力去打拼事业,追求爱情吧。
婚姻不是儿媳,生孩子更不是儿媳,只有保持敬畏心,才能更好的拥有幸福。

本文作者:仲念念
(侵删)
END
今日话题:
你们觉得结婚这件事,真的随便跟谁结都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