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年来一直在推动农村宅基地的统计调查工作,其调查对象主要是宅基地的数量、坐落位置、真实面积等。根据新《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我国的宅基地管理工作将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在土地使用权和继承权的确定中,家庭单位是一个重要的参照指标。户籍制的问题究竟会对今后的宅基地的确权和土地的承包经营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一、住宅用地统计的重要性
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农村开始对宅基地进行重新统计和测量,以求迅速获得第一手数据,摸清底数。这一调查结果将为今后我国农地制度的改革提供依据。
根据新的《土地管理法》,“一户一宅”的标准将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居住在不同的地方。
在土地被确认为“土地使用权”和“户籍制”相结合之后,“土地使用权”的分配问题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户一宅”是指按照人口普查数据,每个家庭只有一块土地的政策。
在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子的实际面积和建筑形状必须与统一的标准相一致,下一步,国家将以统计测量的结果为依据,对农村宅基地进行确权发证。实地勘验和确权的过程,也是解决土地划界争议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把宅基地的产权弄清楚了,才能进行体制改革。
二、户籍制度和土地所有权的确认
家庭户口与农村宅基地的确权密切相关,在申请、使用和继承权时,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户口关系存在差异。
就拿父母和孩子来说,根据新《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一户只能有一块宅基地,没有分户成功的孩子,没有资格再向村里申请新的宅基地,而只能够继承父母遗留下来的已经确权的宅基地。以后要翻修房屋,必须按照标准设计程序,或者由镇里组织进行统一的翻修。
在实际的家庭划分中,存在着“有”与“没有”两种情形。其中,符合分户条件的主要是多子女家庭,或者是孩子在结婚后,可以向当地派出所申请分户。
在搬迁完毕之后,新的户主可以通过手续重新申请,但要建造的房子要达到当地的标准。
另一种情况是该家庭满足分户条件,父母与子女的确分开,但户籍上父母与子女并没有分开。
像这样的一家多家,在乡下并不稀奇。对于这种情况,国家规定,一户多宅的家庭,如果满足实际分户的条件,那么在屋主完成分户,并且履行了有关的程序和程序后,就可以进行确权认证。
不符合分户条件的主要是独生子女家庭,根据国家规定,在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中,子女的户口必须与父母同在从将来的养老监管角度考虑,独生子女与双亲同居,符合一户一宅的现实要求。
当然,独生子女也不用眼红,可以获得两个土地使用权的家庭。毕竟这是一套房子,而且房子的大小和装饰都要符合标准,而且这套房子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三、不动产的继承
从本质上讲,土地的继承权利其实是随着建好的房屋而产生的,只要房屋存在,你就有相应的土地使用权。而之后的修缮和改建,就只能按照原计划进行了。
农村承包土地也是以家庭为单元,未与父母分户的,则子女有权取得家庭部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分户之后,子女不能再获得原家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向村集体申请。
无论家长和孩子有没有分家,根据新的《国家土地管理法》,一家一套房子是必须的,而且对新房子的大小和装饰也有一定的限制。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将有很大的改变。到时候,农村的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和出售将会在农村比较普遍。
四、结语
全国统一部署了农村宅基地的统计确权工作,目的是为了为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也是为了解决长久以来存在的土地划界问题。
在目前的条件下,农户仍是农村宅基地及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参照指标。在一户一宅的政策框架下,这两种方式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将会逐渐走向规范化、精细化,宅基地和土地经营权的买卖也将会变得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