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写生研究”栏目除了梳理绘画语言的传承、演进的历史脉络与规律,重要的是将“写生”置于当代艺术的大平台进行探讨研究,强调“写生”与社会、人文、时代的关系,以当下的视角来考察“写生”的价值和意义。本栏目编选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供大家分享。
1
艺术评论
黄苗子 | 美术评论家
我是较早看到吴作人的油画作品的,对油画我是个大外行,只知道作人在比利时(他初到欧洲是去巴黎,后来因为比利时学费和生活条件比巴黎低,穷学生就到比利时学画了。)是师从王家美术学院巴思天教授学画的。我感觉到他的作品色彩沉着深厚,有一种引人深思的诱惑力。他那扎实的风格,说明了他的个性和功力。那时我并不知道这是受北欧弗拉芒油画传统的影响,只知道这种功力是了不起的。印象较深的是重庆的后期,他的风格又发生了突变,爱用油画中最难用的“灰调子”。说难用,是因为所谓“灰调子”,绝非黑里加白概念的“灰”色,而是浓淡层次千变万化,给人回味无穷。无以名之,在油画用色的术语中名之曰“灰调子”,也是需要画家具有最敏锐色调感,是最不易表现的。记得他在给郁风画像时,就谈到他这个新追求。直到50年代中,他的不朽之作《齐白石像》,衣服和帽子的深暗的灰调子和高音阶般明朗的浅灰背景的强烈对比,都使人感到他在油画方面成功的创新。这创新我以为是来自中国水墨画的某些启发。
闻立鹏 |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吴先生左右开弓、中西并举,在国画与油画两个领域里探寻创造,力图在自己的艺术中既保持中国文人画传统所体现出的基本特质:强烈的艺术个性、诗化的意向、飘逸潇洒的笔墨技巧与情趣;而且也力图在艺术中融合西方写实绘画艺术强调生活源泉和对形体、色彩的敏锐感受。因此,他的艺术,反映了现代意识,具有民族色彩又有清晰的个性特征,无论其油画和中国画,都有突出的成就。
2
作品欣赏
《齐白石像》
布面油画
116cm×86cm
1954
中国美术馆藏
《藏族老人》
布面油画
尺寸不详
1944
《老人像》
布面油画
70.5cm×58cm
1953
《欧洲小女孩》
布面油画
43cm×58cm
60年代
《妇女肖像》
布面油画
尺寸不详
年代不详
《女人体》
布面油画
100cm×80cm
1930
中国美术馆藏
《藏女负水》
布面油画
61cm×73cm
1944
中国美术馆藏
《三门峡工地》
布面油画
117cm×150cm
1956
中国美术馆藏
《雪景》
木板油画
25cm×40cm
70年代
《海景》
布面油画
51cm×70cm
年代不详
《大连星海公园》
布面油画
尺寸不详
1956
《战地黄花分外香》
布面油画
118cm×175.5cm
年代不详
《天山之秋》
布面油画
尺寸不详
1955
《青岛海滨公园》
布面油画
尺寸不详
年代不详
《静物水果》
布面油画
尺寸不详
1934
《静物》
布面油画
38cm×45cm
1934
中国美术馆藏
《港》
布面油画
尺寸不详
年代不详
《芍药花》
布面油画
51cm×40.5cm
1957
中国美术馆藏
《丁香花与迎春花》
布面油画
77cm×91cm
1955
中国美术馆藏
《静物》
布面油画
尺寸不详
年代不详
《有凤梨的静物》
布面油画
尺寸不详
年代不详
《杂花》
布面油画
尺寸不详
年代不详
3
自 述
一个有能力、有志气的艺术家,应该对于现实、对于造化很忠实地去研究它。应该做自然的儿子,但千万别做自然的孙子。为什么?你要自己从自然中拿来,而不要去从别人手中拿来,从别人手中拿来,就变成自然的孙子了,儿子的儿子嘛。我曾看到有人画了一张画,画里面什么古人都有了,什么老师都有了,就是没有自己的东西。画马要"师厩中之马",而不是摹别人的画马;画松要写千山万壑里千姿百态的松,而不是画古人已经归结出来的成法;人物画,不管是画古人或今人,都要求能形神兼备、生命流露,而不是概念的人物。
怎样才能不定型呢?就是要不断地、虚心地以造化为师,不断地在师法造化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得到新的启发,使自己的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不断有新的境界,这才能避免定型。没有矛盾,没有变化,就会衰亡。虽然人还活着,可是艺术已经不活了。
——吴作人
4
艺术家简介
吴作人
(1908—1997),安徽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吴作人早年攻素描、油画,功力深厚;晚年后专攻国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融会着中西艺术的深厚造诣。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更是别创一格,自成一家。
5
关于写生研究的学术性推广计划
学术形态:“写生研究”是以开放的学术形态策划,针对“写生”这一课题的综合性学术推广项目,按照以美术史为脉络的梳理方法,通过系统地扫描整理当下优秀作者的作品与相关文献,将“写生”置于当代艺术的大平台进行探讨研究,强调“写生”与社会、人文、时代的关系,以当下的视角来考察“写生”的价值和意义。
推广对象:当代油画家以及具有探索精神的优秀中青年油画作者。
作品要求:生动的、鲜活的,尤其欢迎具有当代意识的,以及具有东方意蕴或中国人文精神的写生作品。作品达到选稿标准的即列入线上推广计划。优秀作品推荐参与《当代油画-写生作品研究专辑》的出版。
投稿要求:摘编艺术评论文字材料一到三份;作品图片20幅左右,尽可能用最新的作品;作者本人撰写的关于“写生”的心得体会、看法、认知等;肖像照片及作者简介。
投稿邮箱:art579@163.com,咨询电话:13552642966。
配套活动:“写生研究”作为“当代油画”持续性的学术研究项目,除了在线上推广外,同期配套写生研究专辑的出版、国内外写生作品展览、写生活动,意在通过多层次的配套活动,真正将写生研究的学术性课题做得深入、完整、扎实,树立写生研究的新标杆,最终推动“写生”创作的现代化进程。
-END-
我们尊重原创,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地址:北京市宋庄国际艺术区龙吟雅风
官网:http://www.art579.com
投稿邮箱:art57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