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适合工作,东门适合旅游,西门适合生活。偌大的西门里,要拎一个杰出代表,那只能是抚琴。
我承认,踏入抚琴的第一眼,就着迷了。
成都太大了,从南城穿城到西门,得要1个钟头以上的时间,多元夹杂的城市,从来不失迷人的地方。
但抚琴不一样,你说它老旧,行走着街道上的每一个人都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要说它新潮,住在抚琴的人要不在茶馆里,要不在市场里,要不在餐馆里,将闲散与慵懒发挥到极致。
试问,成都还有哪个地方,能比抚琴更懂生活。
比抚琴人更能呈现抚琴魅力的,是抚琴的街道。
城市的快速更迭似乎对抚琴放缓了步调,在这里依旧保留着老成都生活的韵味。
热闹的夜市、此起彼伏的麻将声、围成堆堆的茶馆,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嘿,崽儿,要是工作太累了,那就来抚琴生活嘛!”
抚琴的街道是朝气的,就连工作日的下午,人们都在茶馆里和对面的老友,拉着家长里短。
要不就是和街上卖菜的摊贩“拉扯”,嘴巴上在闲聊,手上在熟练的摘去四季豆上的老筋和边角余料。
如果用摄影角度来定义抚琴,那它一定是暖色调。路上的招牌大多都是亮眼的彩色,走过去时还真忍不住想多看两眼。
街道两旁的树木在阳光下,也散发着暖烘烘的光芒。坐在门口摆龙门阵的老姐妹们,用着缓慢的语调谈论着儿孙的近况,岁月在她们脸上留下的色彩,也是暖色调的。
抚琴人一天中最鲜活的姿态,是在综合市场里,水果、肉蔬、干货、调料,各自占据一片土地,给整个市场施加色彩魔法,
熟稔的拉着小推车,听着今日各摊位店主的吆喝,仔细比对泡沫板的价格,再决定哪家店下单,这看似繁琐的程序步骤,却是综合市场里独有的乐趣。
端午节即将来临,粽子摊忙碌了起来,调制好的糯米在叔叔的手法下,钻进粽叶里变成一个个可口的粽子。
从盆里传出来的香味,似乎在说“吃到这口粽子,也算是到了家”。
抚琴的奇妙之处在于,你以为消失的事物会在不经意间出现在你眼前。转角遇到的街头理发店,来往的都是老熟客。
那把剪刀从利落到迟钝到淘汰,站着的人是他,坐着的人还是他。
娘娘的小皮鞋,鞋跟又脱落了,最令她信任的依旧只有这位蛰伏于街头的老友。
“这次你要给我粘牢固点哈”
“没得问题,这么多年了,我的手艺你还不放心?”
这便是抚琴,从街头走到巷尾,每一处都充满魔力,让人沉醉、让人迷失。
抚琴鬼饮食,一山更比一山高。
众人熟知的黑竹香鸡、怪老头甜不辣,都来源于抚琴。想要老字号,这里有;想要味道在线的馆子,这里有;藏龙卧虎既适用于武侠小说,也适用于抚琴的美食江湖。
现在,张开你的嘴巴,腾空你的胃,跟着我一起在抚琴大快朵颐。
-黑竹香鸡-
黑竹香鸡已经成了抚琴的活招牌了,最早这里只有6张桌子,到现在已经拥有了4间铺面。
一锅乌鸡肉,肉质软嫩不柴,入口就能脱骨。配菜是耙糯的芋儿和爽脆的笋子,秘制的红油汤底给足了味儿,不来三碗饭都对不起这锅底。
-李德富牛杂-
从李老大到李德富,这家牛杂火锅也是在抚琴人心里扎了根的,三个大铺面,一到饭点就是满当当的人。
特色牛肉不仅嫩气还有嚼劲,放进锅里煮上两三分钟就可以捞出来了,配上原汤碟,那叫一个香。
-怪老头甜不辣-
从推车卖到开店铺,怪老头收罗了自己的一批粉丝,每天固定菜品卖完就收摊。
每次来这里的必点菜就是炸土豆、米凉粉和小香肠,蘸一点甜辣酱或是辣椒面,醇厚的油香气最勾人。
-娜奴湾冰品-
开了20多年的娜奴湾,就是学生娃儿们的童年神话,1元起的炸串、8元一杯的台湾珍珠奶茶、15元就能装闷的刨冰,确实巴适。
特别是炸串,本人真心安利,酥酥脆脆带着辣椒面的香辣感,就是小时候放学最爱的味道。
-抚琴综合市场的锅盔+肥肠粉-
抚琴的美食不仅藏于街道,也在市场里,在拐角处就遇到开在一起的锅盔和肥肠粉。
5元/个的鲜肉锅盔是真的顶,油气和肉香味都很足,配上一碗麻辣肥肠粉,10多元的价格就能让早餐丰富有味儿。
-佰味抄手-
开在抚琴小区公交站后面的小店,稍不注意就走过了,店铺不大但味道我是服气的。
个人安利他家的藤椒抄手,藏着鲜肉的抄手,被细碎的青红椒被汤汁和藤椒油激发了香味,一口一个着实过瘾。
-四姐串串香-
小巷子里的四姐串串,是抚琴人从小吃到大的味道,就在街边上,要论环境,这儿还真没有。
汤底没有牛油的厚重感,凭借菜品的鲜度和特色油碟取胜。必点是牛肉,用蛋清腌制过,更嫩肉香味也更足。
-脆糯三角糕-
90后回忆里的三角糕,还是拉着三轮车卖的,一锅出8个,来往购买的路人不在少数。
糯米糕表层烤的微焦,吃起来是那种软糯香甜的味道,1.5元/个,趁热吃口感更巴适。
-绿屏源火锅-
开了20多年的绿屏源,依旧是兔子+肥肠的经典组合,也是陪伴一代抚琴人长大的资格老字号了。
肥肠打整的干净,在红油的包裹下,不仅有嚼劲还会爆汁,兔子也是嫩气的不得了。对了,不忘了点点红苕粉、豆芽这些涮菜。
还有抚琴第一烤、壹串叁、铁皮车麻辣烫......这里是,成都人鬼饮食的启蒙乡。
这是抚琴
这也是抚琴
岁月沉淀下的老人和流淌新鲜血液的年轻人,在抚琴这片土地上,都找到了自己最惬意的生活方式。
太古里是时尚、望平街是新潮,而抚琴是多元,能够容纳一切,没有哪个年龄阶段的人会在这里不自在,反而因为多元交杂,才让抚琴越发“活色生香”。
这里还保存着年代久远的筒子楼,从下往上看犹如置身于井中,眼中的世界浓缩成在这四四方方中。
Z字形的楼梯串联了所有的住户,门上新鲜涂刷的黄油漆,是住客对于美好生活的门面展示。
从这栋筒子楼出来,转身便遇见抚琴新建的乒乓球,男女老少在球桌上尽情挥动着球拍。仅一墙之隔,抚琴便生出两幅模样。
临到要离开时,抚琴夜市上的推车排着队出动,本就热闹的街道愈发欢腾。
买了两串羊肉,向地铁站走着,明明前行的步伐越来越快,但抚琴的声音却依旧在耳畔回旋。
我知道,我的心在抚琴迷失了。
x
对于抚琴你有什么记忆?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告诉会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