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有两个很常见的现象。
一是成都人去外地旅游,不管去之前有多向往,一定会在去之后不到一周发朋友圈:“想成都,想念成都的火锅了”。不管旅游、出差还是上学,出去没过几天都会开始想念成都。
二是来了成都的外地人,从“吃不了辣”到“吃火锅不点鸳鸯锅”,从“受不了成都的气候”到“我觉得成都住着真的巴适”,只要来过成都,心总会被成都拴住。
或许成都是有“魔力”的?在成都久了是会悄无声息被圈粉的。
于是,短短8年时间,常住人口从2015年的1466万陡增到如今的2119万,净增653万人,且还在以增量全国第二的速度不断上升。不断涌入的人口,强有力地在印证成都的魔力。
大家都会不禁想问,成都到底有什么值得你们爱的?
历来都说成都是悠闲的,而现在我觉得用活力来形容成都更适合不过。越来越多年轻人来到成都,我们既能在天府一二三四五街打拼未来,又能转身钻进成都的公园里获得治愈。
它不再那么慢但也不冒进,它朝气蓬勃,它洋溢着满满的活力。这座雪山下的城市,每一个清晨日暮,都让人觉得如此有趣。
在成都,公园是多到让人选择困难的
成都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作为少有的能看见雪山的超大城市,从建设公园城市首提到现在几乎一月一个新公园的速度,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分外让人着迷。
年初还在忙着带去东安湖沙滩玩耍,夏天就赶紧躲进活水公园避暑,秋天去中和湿地拍小白房子,最近又有新桥公园和竹艺公园相继登场,甚至有时候散步走着走着不小心就走进一个公园里。
开门入园、推窗看景成为日常,当逛公园不再是老年人专属,已演变成为年轻人的热爱,这样的成都怎能不爱。
在成都,有趣的耍法是耍不完的
成都人的耍法到底有多少呢?大概就是早上刚穿越人潮在凌晨爬上龙泉山,下午可以再顶着烈日骑完100km的环城绿道,明天又计划扛上天幕,在山野间、草坪上、溪流里扎根露营……
作为中国最长的城市环城绿道,100km环城绿道不仅串联了121个特色生态公园,更是串联起了成都人的日常休闲和一年四季。
闲来没事就去骑环城绿道,沿途的美景轻松就能把人治愈,更别说还有多到数不过来的耍法等你解锁。
在成都,公厕是能成网红打卡点的
现在各种网红打卡点不稀奇,但谁会料到,在成都地铁站、公厕、桥梁都能成为网红打卡点。
从五岔子大桥火遍全网开始初显端倪,现在成都俨然就是网红桥都,环城绿道串联78座特色桥梁,马卡龙桥、蕾丝桥、粉色大桥……个个绝美。
西博城地铁站外一抹清新的绿色,瞬间就可以把人治愈。精巧的花境、蜿蜒的绿道、与天相接的绝美山坡,谁能想到这是个地铁站?
早在2021年底,成都就有1000座公厕加入“厕所联盟”,如今智慧厕所数量更是翻番,随处都在给我们提供方便。
而如果你哪天看到小红书博主的打卡背景是成都公厕,你也不用惊讶。自带WIFI、冬暖夏凉、自带香薰、外观绝美的成都公厕,一直都有不少人打卡。
今年6月,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名出炉,成都再一次问鼎新一线榜首,这也是成都连续7年蝉联。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建设,全面发展的成都,到处都是机遇。
交通不断升级
2020年12月成都地铁一次五线齐发,成为全国地铁运营里程最快突破500公里的城市,一张逐渐完善的地铁网线将成都串联。
在此之后成都依然没有停止地铁建设的速度,9条地铁新线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2024年底,成都将形成7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随着天府国际机场的正式投入使用,成都一举成为全国少有的双国际机场城市。2021年,成都双流、成都天府两场合计完成旅客吞吐量4447.18万人次,成都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二。
此外新高速、新铁路、新快速路等都在全面推进。处处通达,说走就走,成都的交通就是便捷!
商业全面开花
作为一座时尚之城,成都的商业发展一直都走在前列。远洋太古里、IFS、远大购物中心、仁和新城、龙湖上城天街……超多值得逛的商业体,让成都人从来不缺好逛好买的地方。
而在未来还有一大波商业体袭来,成都SKP、招商大魔方、龙湖成都蜀新天街、成都天府大悦城……全面开花的商业让人拉满期待感。
新地标不断崛起
全国最大的单体会议中心——天府之檐、世界最大单体建筑——环球中心、世界最大室内滑雪场——成都融创雪世界、凤凰山体育场馆……一个个知名地标的出现,也是印证了成都“开疆拓土”的磅礴气势。
这些年来,我们一起见证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脚步。
城市发展的同时,让越来越多人在这里实现了“自我价值”,选择在此落地生根。而现在,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加快,也实现了很多看得见的变化:
经济在不断向好,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达7.4万亿元、比2019年净增1.1万亿元,经济增长8.5%、增速领跑西部,占全国和西部地区比重分别达6.5%和30.8%。
开放能级在变,时速350公里的成渝客专完成提质改造,重庆至成都实现1小时通达,铁路公交化。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等启动建设,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7500列,占全国40%。
民生福利在变好,川渝围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出311项“川渝通办”事项,诸如教师职称互认、成渝异地换证、成渝双城5G覆盖、成渝公交地铁一卡通等,方方面面都让市民生活更加方便。
也就是说,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不断加快,上到现代产业、生态环境,下到交通基建、公共服务,全部都会协同发展,越来越强。
想象一下,强强联手下的成都,逐步实现国家规划的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在未来,成都将成为一个富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试问,这样一个充满期待的成都,谁能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