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因太美12岁被父母卖到青楼,嫁进豪门后,是怎样对待父母的?

2022-03-10     李艺南

原标题:她因太美12岁被父母卖到青楼,嫁进豪门后,是怎样对待父母的?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父母之爱,重如泰山。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世间万物的情谊虽繁杂,只有父母之爱,才最无私。

在《触龙说赵太后》这一篇文章中就有过“父母之为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样的名言,而这句名言形象地描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因此有很多人说过,父母之恩大于天。身为子女的我们应该对于父母怀有崇敬之情,即使有时候父母因为一些事责罚了自己,也应该不计前嫌、不可怀恨在心。

确实,这是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做到的本分,可天地广阔、世事纷杂、人心叵测,并不是每一对父母都会好好地照顾自己的孩子,有些父母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发泄自己的情感,经常把孩子当成自己获取利益、发泄情绪的工具。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在她12岁的时候她就被自己的父亲亲手卖到青楼,所幸,老天有眼叫她遇到了一个良人,改变了自己“一双玉臂千人枕,一点朱唇万人尝”的命运,身处高位之后,她会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呢?

这位自小命运多舛、受尽磨难的小女孩叫做董竹君,出生于上海一处贫民窟,在上个世纪初,上海的发展远不如现在。当时上海还隶属于江苏,经济凋敝,住在贫民窟的人民大多家徒四壁,一天所要忙的就是温饱问题。所以董竹君一家子过的也是清苦日子,不过因为董竹君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父母对其十分重视,虽然家里没钱,但是父亲希望自己的孩子之后能够有所成就,就坚持送女儿去读书,去看看广阔的天地。

可能也是了解家里的经济情况,董竹君自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在入学之后,在学习上花费了很多心思。功夫不负有心人,自从董竹君入学以来,她的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可天不如人所愿,几年之后,董竹君的父亲竟然患上了伤寒症,没有办法继续从事体力劳动,家里面的经济来源一下子就没了,这对于这个身处贫民窟的家庭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医治父亲的病,家里的积蓄就用了一大半。即使是这样,父亲的病仍旧没有多大的好转,家庭里的收支入不敷出,眼看着一家人就要饿死了,没有办法,父亲只好将当时只有12岁的董竹君卖到了青楼,希望这次能够渡过危机。

当董竹君被父亲买到青楼之后,还一直幻想着父亲不舍自己接她回家的场景。可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父亲一直没来找他,董竹君不由得泪流满面,可是哭又有什么用呢?她只能抹干眼泪努力生活,所幸的是她遇到了一位心地善良的老妈妈,这位老妈妈与董竹君的经历颇为相似。当她看到年幼的董竹君仿佛透过时空看到了当初孤苦无依的自己,故而在董竹君无力生存的这段日子里,这位老妈妈给了她很多帮助,并且她还告诉董竹君,青楼这种地方是没有什么出头之日的,劝慰董竹君赶紧找个良人离开这里。

之后,董竹君听了老妈妈的话,一直留意着身边是否有值得托付终身的人。直到两年后,一次偶然机会董竹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良人。这个人叫做夏之时,是当时的革命党人,为了获取情报、掩护革命活动,夏之时不得不经常出入青楼,以此为幌子。虽说夏之时经常出入其中,可丝毫没有沾染风尘气息,当董竹君看到他的时候,她就知道夏之时跟当时那些出入青楼的人不一样,他的目光是清澈而坚定的,于是就与夏之时投以青睐,经常给夏之时提供方便,一来二往两人的关系就亲密起来了。

等到两人感情深固,如胶似漆之时,夏之时就提出了替董竹君赎身的想法,如此他俩就能长相厮守起来。而董竹君却不这样认为,她觉得自己跟货品不同,不应该用金钱进行交易。于是她想要逃出青楼,在老妈妈的帮助之下,事情进展得很顺利。

接到逃出青楼的董竹君之后,夏之时立马就跟她结了婚,俩人自由恋爱,结婚之后夫妻二人感情也很和谐。在长久的相处之中,夏之时突然得知了自己妻子心中跟读书梦,于是就将她送到了日本进行学习深造。学成归来,董竹君思想开阔了不少,生儿育女之后,也理解了当年父亲的行为,没事也会去看看父亲。可惜的是之后夏之时因为事业原因,吸食了鸦片严重伤害了身体,经常和董竹君吵架,甚至动手。

于是在1934年董竹君选择离婚,并负责抚养4个女儿,为了供养儿女董竹君走上了经商路,开办了上海赫赫有名的锦江饭店。生活没有负担,儿女顺心,直到1997年董竹君才离世。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大多跟自己的父母老死不相往来,也许正是因为董竹君以德报怨的行为,在生活磨难蹉跎当中,仍保持赤子之心,才让她之后安享晚年吧,这对于我们来讲也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d6cc3285caacc66b5f67b8ecbd2ec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