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家长往往有这五个坏毛病,占一个也可能让孩子越来越平庸

2020-03-21   西红柿妈妈

文|西红柿妈妈

美国著名作家珍妮·艾里姆夫妇曾说过:“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一个教育失败家庭的早晨,大多是这样开始的

闹钟响起来了,爸爸按下了闹钟,妈妈说:“今天不是要督促孩子起来读英语吗?”“哎,昨天晚上睡得太晚了,明天再说吧!”又过了半个小时,爸爸噌地跳了起来,“不早了!”夫妻两人自顾不暇,连忙掀起乐乐的被子,睡眼惺忪的孩子慢吞吞地穿着衣服。一家三口洗漱完,爸爸便开车送孩子上学。

“都怪你今天赖床,英语没读,就连吃早餐的时间都没有了!”妈妈抱怨道,爸爸说:“你不是也起不来,每次总喜欢怪别人。”“哎呀,老师今天要我们带的彩笔没带。”乐乐大叫了一声,“你怎么昨天晚上不说呢?”妈妈赶紧下车到文具店给孩子买了彩笔,气喘吁吁地送到学校门口,乐乐大发脾气:“你们这么慢,又害我迟到了!”说着,孩子满脸泪水地走进了学校。夫妻俩慌慌张张地赶去上班。

这样的早晨就是乐乐家的日常,父母工作庸庸碌碌,生活没有激情,随波逐流。孩子也没有活力,成绩在班上垫底。

做父母的总是羡慕别人的孩子多么优秀,殊不知,正是家长们的坏毛病把孩子变得越来越平庸。

“失败”的父母通常有这五个坏毛病,快自查下你在其中吗?

第一个:拖延症

闹钟响了,按下闹钟再睡一会,读英语的任务留给明天吧!这是每个孩子都有过的拖延症症状,反过来看看父母吧,工作没有完成,但是已经很困了,还是明天再做吧。可以说,孩子的拖延症都是父母的“鼓励下”逐渐定格下来的。

父母在计划面前抱着明日复明日的心态,当孩子不能执行计划时,父母也“宽容”孩子的错误,这样下去,只能万事成蹉跎。

第二个:不自律

可以说每个赖床的孩子,都是不自律的,而这样的家庭必定至少有一个不自律的父母。比如乐乐的父母,闹钟响起后,自己根本起不来。本来父母应该比孩子起得早,提前给孩子准备早餐,引导孩子井然有序地做好上学准备。可不自律的父母,又怎能单纯要求孩子做到呢?

不自律的人,可能一生都只能看着别人完成一个又一个心愿,而自己永远生活在自责之中。

第三个:推卸责任

其实人都有一个通病,对于自己做的事情抱以肯定。但是有些人会及时纠偏,反省自己的问题,而有些人却总认为错误都是别人的。乐乐的父母本来就不自律,却总是抱怨孩子的磨蹭,甚至还当着孩子面互相责怪。

殊不知,父母的这些点滴都会让孩子模仿得淋漓尽致,一个喜欢推卸责任的人,只会越来越受到排斥,因为他们永远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永远得不到提高。

第四个:过度代劳

当乐乐发现自己没带彩笔的时候,妈妈急忙帮乐乐去买,可乐乐却还责怪妈妈动作太慢。乐乐从来就没有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心里总认为学习是在完成父母布置的任务,常常借题发挥,闹脾气。

其实孩子的这种心理是父母的长期行为暗示下形成的,父母长期为孩子代劳太多,让孩子从心理和行为上都无法独立。这样与其自欺欺人地说是帮助孩子,实质是因小失大,抹杀了孩子独立能力。

第五个:情绪控制能力差

有些孩子说哭就哭,说变脸就变脸。乐乐一大早就满脸泪水地走进学校,难免会给一天的心情涂上灰色。其实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本来就还没有成熟,但是情绪控制能力差的父母,往往助推了孩子乱发脾气的性格。

比如乐乐的妈妈从早上起床开始,一路上一直抱怨不断,但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这样的家长,情商非常低,不但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效率,还会给身边的人带来负能量。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孩子们对谎言或虚伪非常敏感,极易察觉。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会同你合作。——甘地夫人

家长要改变上述局面,不妨试试这么做:

1.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目标不要定得过高,不求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家长和孩子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循序渐进改掉拖延的习惯;

2. 及时鼓励。使用正面教育的思维引导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当孩子完成了一个自律的小目标时,便及时满足孩子的一个小心愿,激励孩子坚持下去。

3. 改变思维方式,引导孩子客观分析问题。家长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互相推卸责任。

4. 适当放养。相信孩子,让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把他们永远保护在自己的遮阳伞下。

5. 以身作则,建立家长的威信。只有家长有足够的威信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和依赖,将孩子引导上正确的道路,而家长的威信则来自于以身作则。

宝爸宝妈们,你们有过以上几个坏习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