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渗透》中,军统东北督查室主任李维恭提到了一个人名:“黄埔时期,我班上最好的同学就是那边的,还有咱们军统那个武强,以前也是那边的啊。要论跟那边的关系,军统上下,恐怕没有一个再比他亲了。”
熟悉那段历史的都知道,李维恭说的“武强”实际就是在八一南昌起义时任贺龙领导的二十军第三师党委成员、少校连长,转换阵营后担任军统局北方区区长、东北办事处处长、东北行营督察处处长、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督察处中将处长的文强。
李维恭是军统临澧特训班教官,《潜伏》中的吴敬中也是军统临澧特训班教官,这个吴敬中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他就是曾任军统西北区区长、第八战区长官部调查室主任、军统东北区区长兼北满站站长、保密局天津站长的吴景中。
据《文强口述自传》记载,他能在军统期间晋升中将,就是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和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跟戴笠联手推上去的,这样看来,文强跟吴敬中在东北也是做过同事的。
李维恭是黄埔军校毕业的,根据他那句话,我们似乎能推断出他是黄埔一期或四期的,因为黄埔一期和黄埔四期最好的学生,一个救过老蒋的命,一个打掉了老蒋一半的军队。
黄埔老生李维恭也是军统老特务,但是这个老特务硬生生被五个学生玩儿死了,他那可笑又可气的结局,让我们想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许忠义和郑耀先这两个上校,面对的不是李维恭、毛人凤,而是少将吴敬中和中将文强,他们是会被修理的很惨,还是赶嘴把吴敬中和文强策反了?
李维恭没有吴敬中那样喜怒不形于色的沉稳:吴敬中得到一辆陈纳德坐过的斯蒂庞克轿车,在余则成面前表现得比较淡定,余则成出去操办轿车变现业务,吴敬中先是打电话给夫人梅姐,向内弟询问车价,然后才高兴地哼唱“萧何月下追韩信”,而李维恭听到许忠义许给他的几十万美元收益时,直接一口茶水喷了出去——老财迷的失态,让许忠义很是瞧不起,读者诸君肯定也看出了李维恭的贪婪与浅薄。
如果许忠义到了吴敬中手下,根本就动不了太多手脚:吴敬中跟主管二厅的“国防部次长”是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跟老蒋的长子是同班,别说毛人凤要给老吴面子,就是陈诚和顾祝同在东北,也会有个想法:这个吴站长,不是太子的耳目吧?
有吴敬中在上面压着,许忠义就不能隔着锅台上炕,毛人凤和陈诚都不会绕过吴敬中直接跟许忠义见面——老吴一个小报告打上去,这二位的位置就不稳了。
陈诚一向瞧不起特务,但是在东北主持军政期间,却对吴敬中没有半句微词。眼看蒋军在东北一溃千里,陈诚和顾祝同对“逃兵逃将”喊打喊杀,吴敬中却通过“正常渠道”调到了相对安全而且油水更大的天津,谁都知道那是小蒋的授意:当时的天津市长杜建时是小蒋的嫡系,而陈长捷则属于傅宜生的嫡系,为了掌控天津军队,小蒋和杜建时联手做工作,把吴敬中安排为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兼天津警备司令部情报处长。
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军统虽然属于军队建制,但是军衔普遍较低,省站站长和大区区长基本都是少将,但是在正规军中兼任情报处长和督察处长(主任),就可以晋升中将,文强的中将军衔就是这么来的:“日本宣布投降,我跟着胡宗南到郑州参加受降。参加受降后,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和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两个人打电报给蒋,说文强抗日功劳很大,应该晋升中将。1946年,蒋介石正式批准我升为中将,这一年,我39岁。(本文黑体字均出自《文强口述自传》和沈醉回忆录)”
1949年的军统中将屈指可数:郑介民1935年任参谋本部第二厅第五处少将处长兼复兴社特务处(军统前身)副处长(处长是上校戴笠),1944年2月升任军令部第二厅中将厅长兼军统局主任秘书(毛人凤为代理主任秘书),在戴笠坠机前,唐纵也已晋升中将,所以在争夺局长之位的“军统三巨头”中,就数少将毛人凤的军衔最低。
文强一看自己的军衔跟郑介民、唐纵持平,比毛人凤还高,就联络同乡长辈程颂公,调到湖南去当长沙“绥署”办公室中将主任兼第一处处长,郑介民在军统还给他留了一个“设计委员会中将委员”的头衔,这摆明了是要跟文强保留一线联系和香火之情——文强离开军统的时候,郑介民是局长,唐纵和毛人凤是副局长。
郑介民很给文强面子,毛人凤则是对着文强大倒苦水:“你要离开?我们这里分成三块了,还不晓得鹿死谁手,你不参加到这里头来占一份?你这个人很难得,很自爱,我们不像你。你的面宽,你到哪里去都有人欢迎你。我们是跟戴笠起来的,靠着他,他又死了,没路走啊。”
毛人凤这番话,说出了他与文强的差距:文强“上头有人”,而毛人凤只能靠“自己努力”。
吴敬中的靠山是郑介民和小蒋,文强在蒋帮的靠山是小蒋的二弟和胡宗南,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好。
文强在《口述自传》中回忆:“1945年,我调到西安,当北方处处长,这是戴笠搞的军统里最大的机构,管着晋、陕、豫、冀、察、鲁六个省和平津两个市,北方局设在西安,西安是第八战区的防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是胡宗南。胡宗南比我大12岁,对我特别好,有时我跟他开开玩笑,他也对我开开玩 笑。 ”
胡宗南到郑州参加受降仪式,腰上那条胡宗南说“连委员长都没见过这么好”的皮带,就是文强赠送的,后来胡宗南回赠了文强一把尉官刀,还被文强笑话了一通。
文强在两面都有靠山,吴敬中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还有哪些厉害的同学,熟悉那段历史的都知道——那些余则成上级的上级,厉害得笔者都不敢提名字。
吴敬中和文强都不是店小二许忠义可以扳倒的,郑耀先可以“欺负”毛人凤,但是在吴敬中和文强面前,他还真不够分量——吴敬中和文强晋升少将的时候,戴笠还是个上校呢,郑耀先当时也就是个少校或上尉:吴敬中文强看郑耀先,就像郑耀先看宫恕。
毛人凤的特工水平,在军统连前五十都排不进去,沈醉对毛人凤也比较瞧不起:“他在军统内部的资历连我都不如,1936年才参加军统,内没当过处长,外没当过站长,完全是靠着与戴笠的亲戚关系和对戴笠的忠实,靠着他的笔杆子起家的……天长日久,毛人凤将取代郑介民,到那时,我再取代毛人凤就不成问题了。”
老蒋之所以启用毛人凤取代郑介民,除了郑介民即将升任“国防部次长”(可怜的沈醉还以为是他帮毛人凤把郑介民挤掉的,事实上当时保密局已经成了“国防部”下属二级单位,局长连厅长都不如,毛人凤的地位既不如二厅厅长侯腾,也不如三厅厅长郭汝瑰)之外,还有两个原因:其一,毛人凤也是浙江人;其二,毛人凤比较无能,不会像戴笠那样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郑耀先虽然在毛人凤面前比较不客气,还敢当面叫他“毛座儿”,但说起来他还是斗不过毛人凤——江湖除了打打杀杀,还有人情世故,特务也是如此,在这方面,郑耀先跟毛人凤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许忠义可以玩儿死李维恭,郑耀先可以嘲讽毛人凤,但是面对吴敬中和文强,可能就不会那么轻松了——吴敬中和文强用一句话就能将他们轻松拿捏:比资历,比能力,比人脉,比后台,你们行吗?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邪不压正,不管吴敬中是不是峨眉峰的上级雪山,不管文强有没有在淮海战场保护七个奇袭杜聿明指挥所的武工队员,读者诸君对此似乎都应该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在您看来,许忠义郑耀先的综合能力,跟吴敬中文强相比,那两位更强一些?从资历、能力、人脉三个方面比较,哪一方更胜一筹?吴敬中文强要是真问出那句话,许忠义和郑耀先又该如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