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学习没什么用,也就算算账 | 头条故事

2022-04-11     故事会

原标题:其实学习没什么用,也就算算账 | 头条故事

学习有什么用?读书有什么用?

不妨看看这两个故事,算算这两笔账……

时间账:从1小时到2分钟

疫情期间,为了配合防控,在各大学校园里,打开“健康云”,将核酸报告截图后上传提交等 操作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可是,对于组织者、管理者而言,对照名单核查截图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出错率很高。

怎么办呢?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李小康想出了办法,几分钟就能快速核查数百人的核酸并完成截图,大大提高了核查效率和精度。

李小康自己是学院2019级信息1班辅导员。 学校进入准封闭管理之后,他一直忙于抗疫的各项繁琐工作。

3月15日晚,他花了一个多小时就写出了初始代码,共130行,发现确实能够跑通,且运行效率很高。

成果出来了,那么就需要试验一下。李小康自然就在自己班级的核酸截图数据上进行验证。结果出来,准确率果然很高,甚至检测出了之前人工核查没有发现的问题。

不仅如此,这个程序还非常节省时间,80多张图只需要20多秒。

目前,程序已在该学院服务数周了。李小康曾让别的老师试用自己的程序进行核查。800张截图,原来要几个人核对一个多小时,现在只需等2分钟就拿到结果

他把这件事发到朋友圈之后,不少同事表示很感兴趣,李小康就决定把代码分享出去。

为了方便不会编程的老师使用, 李小康最后还把程序进行了封装——用的时候,只要在命令行输入一行代码就可以运行。

此事越来越出名,学校信息办也来与李小康对接。

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师生们就可不用再手动收集核酸截图,而是通过小程序直接上传图片,即可在后台随时查看统计结果。

毫无疑问,这节省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就是知识以及对知识的正确运用所带来的收益!

(小家电专场活动来啦,请做好扫货准备, 点击进入店铺

经济账:27.73亿元

如果节省时间还不那么直观,那不如来看看经济账。

近日,一封来自浙江宁波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的感谢信寄到了浙江理工大学。信中感谢了学校信息学院计算机系教授沈炜。

原来,沈老师通过提供专业知识,为国家挽回27.73亿元的重大损失。

之前,宁波某进口企业收受了品名为姿态稳定控制器的大额进项发票,涉嫌虚开骗税骗优惠。一个连环骗税链条隐现,但始终缺少一个关键的技术证据来确定这样的芯片是否具有使用功能和价值,是否被低值高报。

为了找到关键性的证据,沈炜老师跟随稽查局检查组走访深圳,去相应的企业调取相关产品资料。回来后,他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并与其他工程师一起开发了相关的测试装置。

沈炜老师解释:“简单来说,就是要判断这个芯片与控制器说明书上的功能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就意味着企业生产的是虚假产品。”

最终得出结论,芯片达不到该功能,这是一起虚开骗税骗优惠骗局。此案涉及全国54家企业,其顺利侦破为国家挽回27.73亿元的重大损失。

其实,这并不是沈炜老师第一次利用计算机技术帮助破案。此前,他还协助济南铁路公安、苍南公安等单位破获了多起银行卡诈骗案件。

沈炜称:每一次破案,都是一次跨界融合。比如这次宁波税务的案件,税务机关是专家,但因为税务牵扯到各行各业,在涉及软件IT行业时,他们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这时候像我们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就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些所需要的技术性服务和支撑,我们也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了服务。

对于运用专业知识技术助力国家治理,沈炜老师始终抱着谦虚的态度。他认为自己的尝试和努力,也许能够成为课程思政的一种探索,让学生们能够热爱自己的学科,并学以致用,回馈社会。

学习的意义,正是学以致用,创造价值,为自己,更为大家。

疫情依旧,不少学生被困在家中,只能上网课。

好在,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 永远有老师坚持高质量教学,有学生如饥似渴地吸取知识,也有家长、医护人员披荆斩棘,给学生们创造条件好好学习。

祝愿每一个不凡学子,都有美好的明天。

素材 来源:东方网、中国青年报、复旦大学、教育之江、浙江理工大学、澎湃新闻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夏天将至,开车出门要做好准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c236fbf55f53fe6a07c953e87d91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