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适。
华夏有着五千年的璀璨文明,但是这五千年来,到底发生的什么事,我们只能从史书中去发掘,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愈发的意识到,史书也不一定客观,于是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去剖析古代的历史。
历史学家从浩如烟海的史料当中抽丝剥茧,还原了一个个历史真相,而这些真相绝对不是人们所了解的那么简单,首先我们来说说商纣王。
商纣王是西周一种恶谥,他的本名叫子受,即位之后称“帝辛”。
西周武王讨伐商朝时,作《牧誓》,他一一列举了帝辛的罪名: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
周武王对指控大多是:听信妇人的谗言、不重视祭祀、对百姓暴虐武道,遗弃了同祖兄弟。
周武王这些指控可以说是当时最贴切实际的一种评价,但即便如此,周武王都没有说妲己祸国、酒池肉林、炮烙之刑这些。至于这些都是后世慢慢牵强附会出来的。
炮烙之刑出现在很多史料当中,《史记》、《列女传》都认为这是纣王为了取悦妲己的一种酷刑,但根据邹诞编写的《史记集注》来看,炮烙并不是指刑罚,而是在铁丝网下放置碳火,指烤肉用得一个铜格。
从这些来看,就有很多的问题,甲骨文四堂之一的郭沫若就认定了帝辛的功绩,说:武王克殷实侥幸,万恶朝宗集纣躯,并呼吁:殷辛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
然而随着《封神榜》演义,妲己、帝辛的负面形象根深蒂固。
再来看看秦始皇,作为平定六国,一统天下的皇帝,秦始皇有着“千古一帝”和暴君两个称呼。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开创了封建帝制,自称“皇帝”,又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这份功绩不能遗忘,但秦朝仅仅存在了十余年就灭亡了,人们将其归咎为暴政。
秦始皇的暴政一般为:焚书坑儒、大兴土木。
焚书坑儒出自《史记·儒林列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而“焚书”和“坑儒”完全就是两码事,焚书这件事,秦始皇推脱不了,但烧得一些书在官方都有记载,只是少了一些西周典籍。
而儒士也不是指着读书人,而是方士,方士受命给秦始皇练长生不老药,按照秦法规定,他们若是没有做到就要治罪,他们十分害怕,就四处传播谣言,说秦始皇刚愎自用、滥杀无用,于是秦始皇就将他们抓了起来,坑杀于咸阳,这就是历史上的坑儒事件。
至于大兴土木,修长城、秦始皇陵、阿房宫这些也确实动用了大量的劳动力,秦朝刚刚一统天下,理当休养生息,大兴土木工程,确实让秦朝如牛负重。
但这些东西一修建出来,就是“苦在当代,功在千秋”,他的举措就跟隋炀帝一样。隋炀帝同样有着暴君之称,同样也是大兴土木,为了看美女,还修建了一条大运河。
其实水运一直都占据着历史主导地位,沟通南北水运,除了能推动经济,军事行动也十分必要。
隋朝大运河也不是隋炀帝最早主张修建的,早就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开凿运河,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运河已经遍布中国大江南北,隋朝开凿大运河只是将这些自然运河连成一气。
隋炀帝兴师动众开凿了隋朝大运河,导致隋朝经济面临崩溃,开通之后,唐朝接手,唐朝也在疏通、开凿,而此时大运河已经能够通航,通过这条沟通南北经济河道,唐朝也步入了盛世。
一个盛世的出现绝非一代帝王的努力,往往都需要数代人治理,而走向衰败只需要一代足以,嘉庆帝即位之后,清朝就已经走向了没落,但能说这是嘉庆的锅吗,这些都是乾隆给他、康熙留下了烂摊子。
要不是康熙、乾隆之间还有一个殚精竭虑的雍正,恐怕清朝都难以撑到慈禧出现。
历史要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是非功过,也有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