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一切力量来源于创新。
企业也是持有共同想法的人群的意识产物,需要信念和信条,需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创新带来的变,与信条带来的不变,是支撑强生这个全球医疗健康先行者在一百多年的岁月中一路走来的两大核心。
现代经济史就是一部企业发展史。
在近二百年的全球经济生态中,企业无疑占据了支配地位。而其中的先行者,凭借它们肇始之初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极大地改变了市场或开辟了新的领域,并由此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随着时间的推移,先行者的势能优势带来了巨大的惯性。这股惯性深刻地塑造了其所处领域的发展历史,乃至全球的经济、产业、技术格局,并帮助其本身成长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实力最雄厚的商业主体,甚至跨越百年,至今仍引领着全球商业的发展。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发现:这是一个新技术、新市场和新消费人群加速产生和裂化的大变局时代,企业应保持足够的警觉。
此时,对创新精神和文化信念的持续坚持更加重要。
回顾2023年,这是强生全球品牌发展和业务转型的关键之年,也是著名的强生“我们的信条”诞生80周年;展望2024年,强生在中国也将进入加速发展的第39年。
站在新起点上,强生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区主席宋为群与我们分享了他的想法和期待。
01
见证
强生是最早一批在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之一,见证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峥嵘岁月。而宋为群本人作为强生一百多年历史上首位本土成长起来的中国区主席,也同样见证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程。
目前,宋为群率领强生中国总裁委员会,推进公司旗下包括医疗科技、创新制药两大业务领域在华的创新旅程和协同发展。
凭借对中国健康医疗行业的巨大贡献以及在通过创新驱动行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卓越领导力和巨大影响力,宋为群于2023年10月入选“2023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华人精英Top 100”,并于2024年1月荣获“2021-2022年上海市优秀企业家”称号。
2023年,是宋为群在强生奋斗和工作的20个年头。2003年,宋为群进入强生,担任强生全球管理培训生;2006年,他回国担任强生医疗科技爱惜康中国事业部负责人;2015年升任强生医疗科技中国区总裁;2018年至今同时担任强生中国区主席。
“中国是强生全球创新的关键战略策源地。中国市场庞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宋为群这样说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医疗和健康需求在不断增长。他还指出,强生高度重视并继续扎根中国市场,在强生的全球业务版图中,中国不仅是公司的发展引擎,也将是公司的创新引擎。
目前,强生旗下的医疗科技、创新制药两大业务在中国获得长足发展,每年服务超过10万家医疗卫生机构,为1亿人次提供医疗产品和解决方案,全力支持“健康中国”的愿景。
宋为群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强生继续落实“共建、共享、共发展”的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加速把全球创新落地中国,普及更多先进医疗健康产品。据了解,在强生创新制药业务的33个产品中,已有30个被纳入中国医保目录;强生医疗科技快速引进外科、骨科、介入解决方案、眼健康等业务的创新医疗产品,并通过本土供应链升级、本土合作,致力于更好地服务中国病患需求。
02
创新
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是力量和生命的源泉。
随着尖端技术的加速涌现,以及全球主要市场对医疗和健康需求的进一步迫切,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挤上牌桌。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即使对于像强生这样体量和地位的企业来说,将持续创新放在何等高度都不为过。
2023年9月,强生宣布品牌焕新,将旗下医疗科技和制药两大业务整合至强生(Johnson & Johnson)名下。其中,制药业务杨森更名为强生创新制药(Johnson & Johnson Innovative Medicine),强生医疗科技(Johnson & Johnson MedTech)则保持不变。此后,强生将使用全称(Johnson & Johnson)和缩写(J & J)两种品牌标识。
关于本次品牌焕新,宋为群表示,全新的品牌和标识体现了强生专注于改善人类健康的理念,承载了强生的坚定使命和人文关怀,也标志着强生迈入一个新的时代,尽显强生开启新篇章的信心与创新精神。业务的整合使得公司更加聚焦于创新制药和医疗科技这两方面的专长,发挥得天独厚的综合实力。
据宋为群介绍,强生的医疗科技业务将面向生物和技术的交叉领域开展创新,致力于解决全球最紧迫的医疗健康挑战,充分发挥公司在外科、骨科、眼健康和介入解决方案领域的深厚实力,开发更智能、更微创且更个性化的医疗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强生创新制药将主要专注于肿瘤、免疫、神经、心血管、肺动脉高压和视网膜等领域前沿药物的开发。
在2023年,强生依托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国际性平台,发布了一系列尖端创新产品,引发广泛的市场关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已获批在中国境内上市的MONARCH经人体自然腔道诊疗机器人。这是首个在中国境内正式获批上市的经人体自然腔道诊疗机器人平台,中国也成为了MONARCH机器人在美国以外首个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市场,产品上市后将推动肺癌诊疗的精准化和更微创化,造福广大肺结节和肺癌患者。
另外,强生还展出了数十款新产品,包括用于治疗阵发性房颤的“STSF DE脉冲/射频双能量消融导管”、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帮助的“EMBOGUARD 球囊导引导管”、用于治疗骨髓瘤的“T细胞重定向双特异性抗体TECVAYLI(Teclistamab)”、治疗白内障的“‘Catalys白力士’眼科飞秒激光治疗机”等。
在介绍强生现阶段发展目标时,宋为群这样说道:“中国是全球数字技术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 通过战略性布局和启动数字化升级,强生医疗科技正在中国加速数字化转型。”如今,强生医疗科技正转型成为一家以病患为中心、以业务成长为驱动的创新型企业,在中国设立了首席数字官,成立了数字化团队,不断推进数字化诊疗、数字化专业教育和数字化运营管理。
此外,中国还是强生公司在美国以外唯一在各大业务都设立了研发中心或研发部门的市场。据介绍,强生在中国拥有几百位科学家,专门负责根据中国病患和客户需求,开展创新制药和医疗科技产品的研发创新。同时,强生也积极与各类本土创新领军企业合作,在手术机器人、AI诊疗、Car-T细胞疗法等方面引领行业发展。
“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本土化战略,携手政府和行业伙伴,持续投资技术创新,包括引进创新产品、提高本土研发制造能力、引领数字科技创新、推动全球创新合作,从 ‘投资’转变为‘投智’。”在谈及强生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时,宋为群这样描绘道。
03
信条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疗健康企业,强生对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不亚于创新。
强生多次上榜福布斯全球最佳雇主TOP100;2022年,强生中国入选福布斯中国年度最具数字责任雇主,并于2023年入选福布斯中国最佳雇主与最佳ESG实践雇主。
这一连串的成绩让人联想起著名的强生信条。
1943年,早在公司上市之前,强生创始人的儿子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将军就写下了著名的“我们的信条”,通过对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明文规范,指引强生的经营与发展。这份信条镌刻在石碑上,竖立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强生总部。信条写就80年以来,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强生人秉持初心与承诺,为人类健康事业不断奋斗。
宋为群坦言,20年前加入强生不是因为信条,但20年来留在强生却是因为信条。担任管理职务以来,他对信条精神的内涵有着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他指出:“信条反映了强生的价值观,也定义了强生的治理、经营模式。它伴随公司走过80年,所反映出来的对病患、员工、社会和世界、股东负责的态度,在当下和长远的未来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影响深远。”
在强生信条中,“对病患、员工和社会负责” 被放在了前面,是因为强生始终认为:只有充分实现了对病患、客户、员工和社会的承诺和回馈,才能最终为股东带来合理的回报。“信条精神和理念不仅应用于今天,也将继续指引我们未来前进的方向。”宋为群这样说道。
在信条的指引下,强生高度重视履行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据介绍,强生长期推动医学教育发展,联合多方支持提升医护人员的诊疗能力。强生在中国设立专业教育学术中心,每年为超过200万人次的医护人员提供专业教育和培训服务,为支持中国医疗队伍建设、促进中国医疗健康事业和公共卫生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宋为群指出,强生始终致力于打造以人为本、多元包容的企业文化。强生中国打造了多元、公平和包容(DE&I)的文化委员会,成立多个员工资源小组,促进跨部门、跨职能、跨代际的交流融合,增进员工的自豪感和融入度,鼓励人才突破创新,全方位关怀员工及其家庭健康,也为人才在强生实现理想抱负提供了广阔平台和发展机会。
此外,强生针对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领域进行了长期投入和有效实践。目前,强生的苏州产业园、杭州工厂、广州工厂都实现了100%绿色电能。强生在苏州和西安的大型供应链基地入列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灯塔工厂”。强生在全球范围内新建的办公楼和厂房、实验室都按照国际绿色建筑认证LEED绿建标准设计和建设。与此同时,强生携手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供应商,积极推动上下游合作伙伴践行绿色承诺和企业社会责任。
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宋为群表示,过去6年,强生累计捐赠12亿元人民币用于社会公益、灾难援助、患者支持等项目。在履行采购社会责任方面,强生于1998年就启动了“全球供应商多元化与包容性项目”,致力于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普及社会公平,创造更多工作岗位。目前,强生在中国已经发展了16家本土企业加入到多元化供应商体系中。
“创新”和“信条”是宋为群反复提及的高频词汇。强生即将在中国迈入第四个十年,由创新带来的“变”和坚守信条的“不变”两者之间还将演绎出怎样的新故事,令人期待。
声明:品牌之声相关资讯来自于被采访对象,非福布斯编辑内容。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