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无尽,知识无涯,Kindle为你量身打造千书随行的“移动图书馆“,70万本好书随时随地畅快阅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一个“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日子,意味着春季的来临和希望的开始。
古时不同朝代春节的习俗都不尽相同,今天小K就给大家介绍5个最有特色的,让你过出古风年味儿~
“元日,……进屠苏酒,下五辛盘。”——《荆楚岁时记》
“元日造五辛盘。”——《风土记》
(注云:“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是也。”五辛盘就是春盘)
古代立春有吃五辛盘的风俗。“立春咸作春盘尝,芦菔芹芽伴韭黄。互赠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须待膏粱。”
“正月初七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荆楚岁时记》
东方朔最初置“人日”——《事物记》
古代称正月初七日为“人日”,“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在唐朝,“人日”当天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春、内家圆”等名目。
“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来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
“至于爆仗,内藏药线,一连百余不绝。”——《武林旧事》
“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药发明后,难止新年放鞭俗。”据《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但它怕竹子爆声。于是人们烧竹来赶走它。
“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清波杂志》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徵明
宋代用名片来拜年,并将其称为飞帖,“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抵见人。各处贺岁皆如此,赠予纸店大笔金”,各家门前均会贴一红色纸袋,上写到“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孔尚任
街街饰彩家家掸,扫尽桃符换对联——《春节》
腊月初一开笔书福,清朝皇帝新年开笔书写“福”字赏赐大家始于康熙,后来逐渐成为定例,福字书写完毕后会分赏来宾以及群臣。得到皇帝或太后亲笔书法的,都以为是“莫大之荣眷”。
现代春节的习俗已与古时有所不同,但其实确是一脉相承。如今大家虽然大家不相信神话故事,但却传承着节日习俗,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会带着最诚挚的祈愿,来迎接新春的到来,正应了内句: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情更浓。
书单推荐
《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辞旧迎新过大年·春节》王早早 著;李剑、沈冰 插画
《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辞旧迎新过大年·春节》以充满温情、人文、爱的故事为主线展开,立足于真实的民间生活,自然渗透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过节的习俗、过程等常识,使读者在阅读中既感受到温暖和爱,同时也自然而然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唤起心灵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长存记忆之中。
本套丛书主要特色如下:1.这是一套蕴涵深厚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原创图画书,用图画书的形式来演绎和讲述我们的民间传统中那些最有神韵和活力、经久不衰的东西。2.本套丛书不局限于讲述传统节日的来历,而是以生活故事为主线自然渗透,实现了心灵启迪、传统文化学习等的融合。3.每册书名以诗词、谚语、民间传说等为引子,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意味,对读者也很具购买的吸引力。
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亚马逊Kindle】在字里行间,一起涨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