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爆漫画
本篇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20岁的年轻女孩在拍完艺术照9天后,疑似因影楼的套路消费而自杀。她一直患有抑郁症,而影楼2000元的套餐变成1万多元,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信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中也一定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一开始目标明确,只想办理最基础的一套项目,然而抵不过销售人员的游说,稀里糊涂点了头,当恍悟过来自己其实并不需要这些额外项目时,已经为时过晚。
落座临窗位前不告知有最低消费的餐厅、吃完才知道一碗面要100元的火车站小吃店、被带到购物中心才发现还是要替导游刷业绩的‘纯玩不购物’旅行团……
没有道德底线的无良商家为了赚钱,会使劲浑身解数,诱惑你跌入陷阱。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201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73.8%的受访者遇到过“消费潜规则”。
其中,装修(46.3%)、家居产品(40.2%)和电子产品(35.2%)领域被认为最容易出现“消费潜规则”。
除此之外还有:网购(31.5%)、餐饮(28.0%)、旅游(34.8%)、影楼(18.2%)等。
走过最远的路,就是这些无良商家的套路,真的防不胜防!所以提高识别能力十分重要。
1、提高识别能力和警惕意识
问清楚再消费!遇到疑惑的问题宁可多问一句,也不要担心被说“不爽快”。
发生纠纷后,记得要保留证据,消费记录(收转账信息)和聊天记录等都要截图保存起来,作为日后维权的依据。
2、拥有维权意识
现在投诉的渠道有很多,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之家等都可以接受消费者的信息反馈。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负责部门。
例如医药卫生行政系统、金融管理系统、工商管理部门和民航总局。
在必要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法律诉讼的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
3、坚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忍一时风平浪静”并不适用在发生消费纠纷时。
对于这些无良商家的仁慈,就是对自己和其他受害者的残忍。
无良商家见你态度软和,很好拿捏,只会得寸进尺。恰当的强硬态度反而让他们不敢小瞧你,更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你不是第一个受害者,但只要将商家的“消费潜规则”举报给相关部门,就有可能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如流水,不义之财为祸害。
唯利是图,终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VtndW8BMH2_cNUgze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