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重别后悔!送给培训机构打算去公办学校上班的老师

2019-08-13   办学一点通

公办学校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这么累?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中学专任教师工作量状况及标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教师每周工作时间都在54小时以上,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工作时间25%,一些地区的高中主课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长甚至达到16小时。

此外,教师所承担的工作内容繁多,许多非教学的“隐形工作”,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实际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不足总工作时间的1/4。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教师培训、竞赛、写论文、教科研课题、职评,还要应对种类繁多的检查验收……毫不夸张地说,忙碌成了常态。

之所以累到如此地步,是升学压力、僵化管理以及承担了太多与教育本身不甚相关的职责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如果只是时间精力的付出,虽然辛苦,但基本上还属于可以接受的“身累”。最可怕的是,应试功利之风盛行,戴着镣铐的滋味令许多有教育情怀的教师陷于“心累”之中,根本享受不到教书育人的成就和快乐,惆怅难言,无从化解。

由于对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视,家长的高要求也会给教师施加很大压力。家长对教育的不同理解,更常常令教师感到左右为难。在重重高压和束缚之下,在教师们身心俱疲的状态下,课外培训的火爆和民办学校的崛起,正好给教师的“逃离”提供了契机。


新京报大数据带你了解真正的教师行业


━━━━━

高中的老师越来越多了





专任教师指的是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16年20年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的专任教师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普通高中的专任教师数量增长了184%。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编制虽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享受事业单位工作待遇,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是“在编”人员。

由于各地能提供的编制十分有限,很大一部分的专任教师都是“合同制”,即非教师编制。调查显示,非编制的教师和在编教师在工资收入、职称评级和晋升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异。



━━━━━

为人师表

教师行业的门槛一点也不低


根据2017年的教育统计数据,目前我国中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毕业的有68%,专科毕业的为26%。

从不同的教育阶段来看,小学教师中,专科毕业的占比40%,而到了初中,专科毕业的教师比例下降到15%,82%为本科毕业。高中阶段,98%的教师学历在本科或研究生以上。




从全国范围看,各地的教师学历水平有很大差异。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中学教师的学历普遍在研究生及以上,而农村地区的师资水平相对较低。

━━━━━

年收入不到8万

选择当老师“不是为了高薪”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年工资约为6.8万元,平均月工资为5667元。教育行业的工资略高于平均水平,但与金融行业、计算机行业相比,差距超过60%。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分析了当下我国公立教师的“离职潮”,内文提到,“收入太低是大多数一线教师选择跳出体制的原因。”




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确实不高。在美国,教师的年收入可达6万美元(约40万元人民币),而卢森堡的老师每年平均能挣11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71.5万元。

但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老师选择这个行业,并不是为了高薪。去年,成都市一所名校校长辞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说道,“有了梦想,我就出发了。如果为了高薪,我也不会在体制内待30年。”

━━━━━

学生放学,老师就下班了?

不存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专门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的研究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超负荷运转。

根据调查,中小学老师每周工作时间达到52.5小时,远超劳动法规定的40个小时/周。其中,在校工作时间为44小时/周,而工作日晚上和周末加班为平均8个小时/周。调查还显示,约69%的教师工作日晚上要加班0.5~1.5小时,73%的教师周末加班1个小时以上。




此外,问卷调查中,99%的教师都表示非教学工作——如参加与教学无关的会议、为应对各级检查写学习心得等,也占用了教师大量的个人时间。

━━━━━

全国高校21万正高级教师

29岁及以下的只有50名


2017年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学校(包括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正高级专任教师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比61%,其中50-54岁的有7万多人。副高级教师中,40-49岁的占比44%。35-39岁年龄段的中级教师人数最多,有23万人。




总体来看,高校的教师职称与年龄成正比,职级越高的教师中,年龄大的占比越多。

与大学老师不同,中小学教师的职称分5个等级,分别为正高级、高级、一级、二级和三级,但职级评定也与老师的学历、任教经验密不可分。其中,正高级职称评定需要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

多种职业病困扰

教师的健康谁来关心?


2006年,《首都医药》杂志调查了2000多名中学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现许多老师都患有部分 “职业病”,其中有慢性咽喉炎的教师占比接近一半。

慢性咽炎主要是因为过去上课,老师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长时间的讲课,让老师吸入粉尘的数量大大增加,给老师的身体带来了极大伤害。




“每天的付出都能换来收获,每一滴汗水都是在浇灌生命。人生,还有什么比看着身边的孩子成长进步更有意义的?”

也许这些就是支持无数教师们坚持下去,奉献一生的理由吧。简单却已足够。

那些仍坚守的教师

更需要被鼓励被呵护


1、提高工资待遇——安心从教的稳定剂

囊中羞涩见人惭愧,青春年华如此狼狈。 ——生活

对策:《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7年工作要点》中就提到“着力完善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依法保证教师工资待遇;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鼓励各地提高补助标准,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扩大补助范围。”生活有了保证,老师们教学的心,也就更坚定啦!


2、保障职称评定——安心从教的兴奋剂

不评不甘心,参评特累心,落评更灰心。——评职那些事

对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明确要求“各地要研究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切实向乡村教师倾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有了这样的好政策,扩宽教师职业发展空间,相信职业认同感会成为老师们扎根讲台的一支“兴奋剂”。

3、为教师减负——安心从教的舒缓剂

会议多、检查多、评比多! ——老师三多

对策: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已经明确表态,“现在基层对评审评比评估“三评”问题意见很多,教育部制定了三评清单办法,今后不在“三评”清单的不能开展检查。各地也要抓紧清理规范,用清单确认检查事项、减少检查事项、规范检查事项,让学校静心办学,让老师潜心育人。”

4、增强教师培训实效——安心从教的充电剂

下班开会,放假培训,天天学习不懂社会,内容脱轨。——无效培训

对策: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教师培训不再是各地甚至各学校“随心而为”的了,而是成为了真正规范化的学习活动——培训建立在明确流程之上,培训内容经过科学制定,培训考核有了准则,考核结果甚至会影响到教师的职称评聘、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