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绑的地摊经济与活跃的后备箱集市

2020-06-04     老车主说车

原标题:松绑的地摊经济与活跃的后备箱集市

有一首诗曾经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走进夜市,满满的灯火阑珊味,也是琳琅满目的眼观幸福感。从大街的这一头,到巷子的另一端,这里早已灯火交错,人声鼎沸。

街道荡漾着浓浓的烟火气,街道两旁的摊主已经开始忙碌,各种商品齐刷刷的摆在摊子上,吸引着往来的人们驻足。不远处多有小吃摊,色泽鲜嫩的烤肉、香气四溢的蒜蓉粉丝生蚝,无不让人想要坐下来大快朵颐。

有人说,要想快速融入一座陌生的城市,那就一定要好好逛一逛当地的夜市,这里是最正宗的民俗街,也有着太多平凡却又不同的市井故事。品尝着美味的小吃,在夜市络绎的人群中穿过,一座城市就这么真实地展现在自己的眼前。

夜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摊。与具有一定规模的“高大上”企业相比,地摊经营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小买卖、小营生。曾几何时,占道经营成为城管与商贩不断上演“猫捉老鼠”游戏的博弈缘由。

这边厢,是地摊管理混乱,影响市容;那边厢是城管不时介入,难做生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多地原有的“小吃一条街”、“地摊一条街”越来越少。当我们以为地摊永远都只能不入流时,却迎来了转机,“地摊经济”火了。

近日了解到,为了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中央文明办已明确要求,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地摊经济获得了正名。作为城市非正规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活跃繁华的地摊经济就像是城市里的“毛细血管”,它不仅吸纳了庞大的就业人口,也为市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消费服务,与此同时,低碳经济也为后疫情时期的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弹性与活力。

近两个月时间,全国范围内从成都、郑州、南京到青岛等城市,已陆续提出放开地摊经济。随着各地政策的出台,一则城管打电话喊商贩去摆摊的视频火遍网络。不少摊主接到电话,直呼:还有这么好的事,我要叫上其他人也来摆!

与松绑的地摊经济一同活跃起来的,是后备箱集市。

在河南郑州,不少市民开着私家车出来摆摊,打开后备箱直接变成摊位。一位女摊主称,自己是上班族,本来就喜欢逛夜市,现在利用业余时间来摆摊,增加点额外收入,每天营业额差不多有一千多元。

还有小伙开敞篷宝马跑车摆地摊卖鞋,围观的人很多,生意也十分不错。

“后备箱集市”起源于英国。1980年9月,英国人柏丽·帕维特在肯特郡的一个农场上,组织了全球首个汽车尾箱集市,即后备箱集市。

“后备箱集市”属于自由买卖,甚至带有物物交换的原始商业色彩。车主可以开着小车,带着衣服鞋帽、日用杂物、书籍光碟、家具等,相聚集市交流、交易,共同开辟一片别样的自由购物天空。

当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已不是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时,无疑也给后备箱集市提供了成长发展的土壤。

这样的后备箱集市,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压力,也没有技能要求,打开私家车后备箱就能卖货,不仅是操作起来轻松方便,而且失败风险低,从业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

5月31日时,江苏南京便开幕了首届东山后备箱商品集市。适时,现场40位摊主开着座驾,带来了日用百货、服装、玩具、食品、花卉、化妆品等商品前来摆摊销售,这个又嗨又潮的后备箱集市,瞬间便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同样的,在渭水也有这样时尚的后备箱集市。两晚集市、170个后备箱,销售约15.7万元。后疫情之下,这样的后备箱集市,既让群众渴望的狂欢有了载体,也让需要释放的压力有了新意。对很多商家来说,他们也趁着这次东风,觅得了更多的商机。

地摊经济带火的可不只是夜市,这把火也点燃了资本市场。

一边,与地摊经济相关的多只概念股持续走强,比如广百股份、小商品城、茂业商业等;另一边,五菱宣布推出地摊专用售货车,汽车板块也迎来增长。

据了解,五菱这款荣光翼开启售货车,可以做到车厢全开启,多角度多方位多视角地展示货品,具有商业活动功能,机动性强,占地面积小,宣传、配送、售卖、促销方式等多样灵活。而且,该车持有驾驶证C照即可驾驶。

有人称五菱汽车不愧为“地摊经济的典范”,也是毋庸置疑的地摊经济倍增器。

其实,不止是五菱汽车,在汽车板块,长安汽车、福田汽车、江铃汽车等等也相继大幅上涨。谁能想到,地摊经济竟然可能会成为刺激汽车消费的一个出口呢?但这一切大有可能。

我们或许从没想过,当初的买菜车,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一辆“卖菜车”。

那些年抱负满满的创业大都折戟沉沙,没了下文,而现在,只要有个后备箱就能重启创业梦,怎么说都得试一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U62fXIBiuFnsJQVsO-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