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创始人张士平 山东首富

2019-08-29     建筑小哥80后

张士平(1946年11月—2019年5月23日),男,山东邹平人,1964年6月参加工作。曾任山东省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第九届、十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1年、2012年被胡润富豪榜评为"山东首富",2012年名列新财富500富人榜第5名,2012年5月有媒体报道称,张士平所创办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自办发电厂、自建电网,为旗下企业和周围供电且其电价比国家电网低三成以上。2013年新财富中国富豪榜张士平家族以300亿排名第十位。2016年10月13日,2016年胡润百富榜发布,张士平家族以610亿元财富,位列第16名。 2018年10月,2018年胡润百富榜发布,张士平家族以650亿人民币财富排名第26位 。

2019年5月23日,张士平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3岁。

1964年6月参加工作,先后任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工人、车间主任、生产股长、副厂长等职。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担任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厂长,1994年担任邹平县魏桥棉纺织厂厂长、党支部书记,1998年担任山东魏桥纺织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2003年担任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2018年10月卸任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职务。

第九届、十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9年5月23日17时03分,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创始人、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20多年前,张士平所在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只是一个仅有61名职工的小型油棉加工厂,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5个工业园、14个子公司、占地1000公顷、职工总数达18万人、集棉花加工、棉纺、织造、染整、热电、铝业等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企业,成为山东省26户特大型企业之一,也是世界上棉纺织能力最大的企业,其品牌影响力已经蜚声海内外。直至该集团销售收入依然保持了50%的增长速度,

张士平

2005年以355亿元的销售收入、21.1亿元的年利润、257亿元的总资产跻身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榜第六位。2011年魏桥创业集团跃为山东省第二大企业,张士平家族也以300亿元财富成为胡润富豪榜山东首富。2012胡润百富榜,魏桥集团张士平家族再次成为山东首富。张士平这位全球最大棉纺织企业的当家人,也随着魏桥创业集团的惊人发展声名鹊起,被誉为"中国纺织行业巨人",充满了传奇色彩。

张士平所执掌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以2015财年530.261亿美元的营业收入、11.209亿美元的净利润,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163位,比2015年跃升了71个位次。

个人思想

三板斧

"快"、"高"、"低"

魏桥创业的巨大成功依靠着张士平自己对市场的独特理解和把握,同时张士平也有着自己决胜市场的"三板斧",使魏桥创业的优势不断强化。这"三板斧"就是"快"、"高"、"低"。

"快",表现在魏桥创业迅速的市场反应和项目完成能力上。其所有项目基本上都是当年立项当年施工当年投产。以21万千瓦热电机组为例,不到10个月就投产发电,与国内同规模热电厂比建设速度快了1倍,投资仅为其一半。9个工业园生产、财务、销售高度统一,组成一支"快速反应部队",根据市场需求反应极为迅速,棉布、棉纱新品种打样时间仅为3天和2天。

"高",扩张不靠低水平重复建设,而紧盯一个"高"字也是魏桥创业的一大特点。仅04年魏桥就从日、美等国引进喷气织机、剑杆织机等顶尖设备3890多台(套)。集团已拥有十大类2000多个品种,高技术含量棉布占到60%,成为全国最大的无接纱、精梳纱和无梭布生产基地。

"低",魏桥创业也表现出了惊人的节能省耗能力。魏桥创业吨纱耗棉仅1040公斤,管理人员仅占全部职工的0.8%,年人均劳效达20万元以上,均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谈起企业的发展历程,张士平说:第一,要发展,就得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生产力标准,就要大胆干,大胆闯。1985年到1988年,公司投资600万元上了万锭棉纱厂;1988年之后又先后投资45亿元,大胆引进国外先进纺织设备,使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进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第二,要发展,就必须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引导大家树立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拼抢意识。纵观我们企业的发展历程,从根本上说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抓住了发展的大好机遇。2005年6月,山东省委工作会议后,张士平与他的企业为了配合滨州市委、市政府"追赶战略"的实施,决定修改目标,将2005年比2000年"翻两番半"定为"翻三番",也就是到2005年争取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利税32亿元、利润20亿元、自营出口创汇8亿美元。

市场认识

谈到市场,张士平有着自己的独到认识:"从上世纪90年代大家就认为国内市场饱和了,但直到现在中国棉纱出口还小于进口,这说明中国自产的棉纱是不够用的,关键是怎样发挥自身优势,把来自国外的棉纱挤出去。"

资金融通

魏桥创业每年动辄投入数亿数十亿元,钱从何处来?其实从1981年起步之初,资金就成了魏桥发展的"拦路虎"。当时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控制得极死。上榨油厂时靠职工集资10万元才买了两套榨油设备;上毛巾厂时职工又集资89万元买了52台织机。这点钱现在看来不起眼,但对当时只有几十名职工的小油棉厂来说,却是职工的全部家底!"不冒这样的风险,就没有魏桥。"今天的魏桥人这样感慨。

1992年下半年,国家采取了适度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正当不少企业对资金一筹莫展时,魏桥创业却通过巧借外力打开了资金通道,先后开工合资企业8家,不但直接利用了外资,而且提高了技术档次,拓展了国际市场,并将魏桥创业的产业链条延伸到色织、印染、服装等深加工领域。

不少企业羡慕魏桥创业与银行的关系,但这同样离不开胆识、勇气和自信。以兼并滨州一棉为例,此前几年滨州一棉合并亏损额高达6000万元,拖欠贷款达3800万元。但魏桥二话不说将银行债务全部承揽下来,兼并当年盈利2000多万,次年盈利4000万,魏桥也由此赢得了银行的信任和厚爱。

2012年5月,有媒体报道称,山东首富张士平所创办的魏桥集团,其自备电厂不但为旗下企业供电,同时还通过自建电网向周边其它企业和居民供电,而且其电价比国家电网低三成以上。

电厂详情

魏桥集团的二电厂、三电厂在正常运行,一电厂则在改造。魏桥集团电厂的供电价格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其集团旗下企业用电,价格不到0.3元/度;其次是魏桥集团家属区供电,价格为0.35元/度;第三是对外供电,最高的商业用电价格是0.6元/度。

低价优势

在魏桥集团的家属区之外,国家电网的居民用电价格为每度超过0.6元,工业用电价格则接近1元/度。无论商业用电还是居民用电,魏桥集团的电价都比国家电网要低1/3以上。这样的价格优势,吸引了周边其它城镇的企业到魏桥买电。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魏桥二电厂建有6台3万千瓦机组,日耗煤2000吨左右,主要供魏桥集团纺织生产用电。二电厂附近还有三电厂,建有8台6万千瓦机组,主要是供魏桥集团的铝制品生产用电。也就是说,魏桥集团在发电的机组都是6万以下的小机组,其效率本身就比国有企业动辄6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发电机组低,而魏桥集团正是用这些低效率的机组生产出了价格更低的电。

张士平累计持股魏桥创业36.27%,另外,张士平的女儿张红霞直接持股魏桥创业3%,儿子张波持股魏桥创业3%,弟弟张士军持股魏桥创业2.16%,女婿杨丛森持股魏桥创业2.73%,女儿张艳红持股1.63%,张士平家族累计持股魏桥创业48.79%。

另外,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亿元,法人代表为张波,该公司主要从事铝产品及铝合金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张士平持股宏桥新型材料100%,宏桥新型材料持股魏桥铝电100%,即张士平持股魏桥铝电100%。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PWS4WwBJleJMoPMSs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