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考研 | 几大数据对比教你考研精准报考

2019-07-22   研鹿考研

关于考研报考难度,很多同学会以高校研究生院的排名,这认知属于非常片面。从某种意义来说,考研不仅是实力战争,也是信息差战争,一些学生巧用王略以及相关考研信息资源来选取学校,往往非常准确!这些人的考研之路要顺畅许多!

今天研鹿学姐就带大家看一下,如何利用信息巧妙报考学校?

1、计划招生人数

计划招生人数每一年招生院校都会在官网说明,一般是认为招生人数和录取几率成正比。如果考研学生不做功课,不查招生人数,很可能由于专业过于热门,导致报考人数超多,很大几率会报考失败,所以为了考研相对顺利,同学选择报考的时候,一定查一下录取人数,最好是连历年数据一起查看。

2、报考人数

报考人数只能看往年数据,但是也足够学生判断当年的报考情况,报考人数这一信息是非常关键的,可以很直观的显示你的竞争对手数量。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建议不要报考。

3、实际录取人数

通过院校实际录取人数学生可知这个专业去年到底录取多少人,再结合去年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可以大致分析此专业往年的招生录取数据。但是有一点情况要注意,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所以要分析下目标院校有没有扩招的传统。

4、报录比

报录比是专业火爆程度最明显的数据。有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达到10:1,甚至20:1。这反映的是名校热门专业的真实考情。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选择一定慎重哦。

5、推免人数

大部分同学都以为推免人数和考研报名人数关系不大,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非常多名校的热门专业给研究生的推免名额非很多,有一些学校的推免名额几乎占了招生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名额。在此情况下,留给外校统考生的机会就非常少,导致录取更加激烈,所以各位同学在报考之前,必须搞清楚自己报考专业的推免人数,若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太少,就一定要慎重了。

6、复试分数线

要注意的是,复试线有校线和院线的区别。有的学校会有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个专业,各个学院的院线可能不一样。学校给出的复试线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线。所以,查找复试线的时候不要混淆校线和院线的区别。如果目标学校只有一个学院开设目标专业,则不存在校线和院线的区别。 同学校专业课试题难度差异太大。

7、复试比例

复试比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1.2,这就意味着,如果录取10人,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有两个同学注定要当炮灰。

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1.5,甚至1:2,复试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说明两个问题:1)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2)复试竞争激烈、风险更大。

8、考研最终成绩计算方式

总成绩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试分和复试分占总成绩的权重。有的学校初试分会占到总成绩的70%,有的是初试、复试各占50%,有的学校复试分只占总成绩的30%、甚至20%。

在对比不同学校考研难度的时候,还要横向考虑专业课试题难易度的差异,还有些学校不公开真题试卷,所以还要多方权衡。

最后,研鹿学姐建议大家在备考期间一定要多搜集信息,并且多方面考察,这样出来的结果会比较靠谱,如果指望通过一两条规律就做出判断,可能会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