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防部新版《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概况

2021-01-20   国防科技要闻

原标题:美国防部新版《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概况

2020年12月,美国防部发布 《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以下简称《战略》),这是自2014年以来,国防部出台的该领域第二版战略指导文件,旨在大国竞争的战略背景下,统一美国防部国际科技合作方式,巩固现有联盟并吸引新的合作伙伴,为强化军事领先优势提供科技支撑。《战略》共29页,概述了美国防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使命、愿景、原则和目标,并提出了指导各部门高效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统一框架。

一、战略背景

《战略》认为,自2014年发布首个此类战略以来,美国防部内外战略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对其国际科技合作提出更高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地缘政治环境发生剧烈变化

日益复杂的全球安全环境对美造成严重战略威胁。大国竞争使得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受到挑战,技术飞速发展及全球扩散、新作战概念不断涌现等改变了当代战争性质,军事技术获取成本飙升等因素严重削弱了美军事优势。国际合作是美推动国防科技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确保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

(二)技术创新向其他国家/地区倾斜

随着美在科技方面总体领先地位不断下降、商业和军事技术之间的能力差距逐渐消失,以及外国参与者积极通过各种手段吸引顶尖人才,获取数据、技术和知识产权,技术创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美以外的国家/地区。国际合作是美利用其他国家/地区科技能力、获取非对称竞争优势的关键手段。

(三)美国防科研管理体制大幅调整

2018年,美国防部拆分负责采办、技术与后勤的副国防部长职能,分设研究与工程副国防部长和采办与保障副国防部长,旨在推动技术创新并加快作战能力生成,寻求比以往更快、更经济的方式为作战人员提供成熟技术。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防部必须深化与现有盟友的合作,发展、培育与非传统伙伴的新关系,以促进美国家利益,实现维护国家安全的目标。

二、基本内容

《战略》认为,美国防部国际科技合作必须得到正确的战略指导,确保国际科技合作顺利开展并实现有效转化。

(一)战略使命

美国防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使命是:了解国外与国防安全相关的科技能力,并最终利用这些能力;与其他国家建立战略防御合作关系,以获取其科技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联盟互操作性,实现维护美国家安全的目标。

(二)战略愿景

美国防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愿景为:一是就国际科技合作目标达成内部共识。美国防部各部门对全球技术资源分布、如何利用这些资源等形成统一认识;持续改善国防部业务流程,采用最佳实践、创新合作机制等支持国际科技合作。二是建立紧密的国际科技合作关系。基于美国家安全优先事项、外国科技能力和国际政策,与美盟国/伙伴开展审慎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有效的合作机制,高效获取和利用全球技术能力。三是汇聚全球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出具有远见的高级领导人,在可控环境中与外国同行合作,促进和指导国际合作;形成高层次国际研究人才网络,推动产生高价值科技成果。四是形成理想的国际科技合作投资组合。生成最佳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组合,该组合具有以下功能:可顺应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环境,并与国家安全优先事项保持一致;信息共享、责任共担、各方协同,为参与国创造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利用外国科技能力为美国谋求利益;通过国防部的高效管理和协调,在各部门之间实现有效落实;强化与盟国的互操作性,以确保美联盟在作战和科技转化等方面的主导地位。

(三)基本原则

为管理国防部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确定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强调美方利益。所有国际科技合作应与美国防安全目标、科技需求及美国家利益保持一致,并据此调整国际科技投资和资源分配。二是强调技术保护。保护美关键技术安全,减少竞争对手对美公私部门技术和知识的非法盗用。三是强调合作效益。在强化现有联盟和建立新伙伴关系之间取得平衡,确保美获得世界级科技能力,实现预期目标;国际科技合作的总体效益应超过国家独立工作所能实现的效益,且各国从中获得的利益应不低于投资。四是强调执行效率。应以适当的协议和规划为基础,减少体制机制束缚,提供国际合作的灵活性和实施效率;业务流程应能实现及时有效的互动,并满足不同参与国家的需求。

(四)具体目标

《战略》提出了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四大目标:一是指导国防部各部门开展国防科技合作,并将上述基本原则嵌入整个国防部;二是建立统一国防部各部门国际科技合作方式的框架,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指导原则的适用性;三是通过对国防部需求、优先事项、外国科技能力以及美国家政策的评估,确保所有国际科技合作具有开展价值;四是整合国防部各部门主导的活动,形成美国防部国际科技合作投资组合并进行实时更新。

三、国际科技合作框架

《战略》提出了用于指导国防部各部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结构化框架,分为制定计划、协调计划和执行计划三部分。

图1国际科技合作框架的三个部分

(一)制定计划

国防部各部门应根据任务目标、战略驱动因素以及国防科技需求,确定合作对象、合作领域,并根据其独特的使命和目标制定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战略》强调了制定计划需考虑的四大要素。一是国防部科技需求、优先事项和已实施项目。其中,作战司令部每年发布的综合优先事项清单/《科技综合优先事项清单》、国防部未得到满足的科技需求是国防科技合作主题的主要来源,各部门必须将其纳入科技战略和项目规划。此外,国防部各部门确定的国际合作优先事项需与11大技术优先领域保持一致。二是国外科技资源。寻求可满足国防部科技需求的全球科技资源。具体方法包括:利用开源数据或其他国家的内部报告开展系统调查;利用军种部国际办事处编制的国防科技评估报告;探索多种信息获取途径并整合结果形成完整画像。三是区域合作的驱动因素。作战司令部还可确定与特定国家合作的区域需求,以帮助实现其任务目标;与盟国的互操作性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四是国外科技合作意愿。与外国政府合作还取决于其与美国合作的意愿及能力、是否存在基本的双边安全协议、是否易于合作等。

(二)协调计划

研究与工程副国防部长下属的国际推广和政策办公室负责监督和协调国防部各部门的国防科技合作计划,以避免重复投入以及传递矛盾信息等。主要职能包括:整合国防科技合作,形成针对每个国家/地区一致的合作计划;协助国防部各部门寻求新合作伙伴;审查各部门合作计划,确定国防部科技能力缺口,以及合作优先事项中的重复领域;根据技术敏感性和合作风险等,实时调整合作计划。此外,为高效开展合作,还需统一相关结构和术语,以最大程度减少歧义和误解。

(三)执行计划

《战略》明确了执行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三个阶段,包括理解投资组合、调整投资组合、设计和实施。一是了解投资组合。了解国际科技投资组合的组成,包括国际关系、合作协议、开展的项目、人员交流等。二是调整投资组合。定期审查投资组合,并对其进行实时调整,使其反映国际科技合作中的优先事项,并据此重新调配资源,加强高优先级项目的投入。三是设计和实施活动。根据合作关系的成熟度、预期结果等,确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然后选择、设计和实施有意义的合作项目,并制定国际科技合作协议,确保成果的相关性和可用性。《战略》要求各部门在战略首次发布12个月内,共享各自的国际合作计划,并根据其他部门反馈调整计划。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国防科技要闻”(ID:CDSTIC)

来源 | 美国国防部网站

图片 | 互联网

作者 | 蔡文蓉 魏俊峰

注:原文来源网络,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更多精彩内容,请回复关键词查看:

综合分析

战略与规划

科技管理

国防创新

军事理论

人工智能

陆军

海军

空军

航天

网络空间

电子信息

核武器

高超声速

无人系统

精确打击

防空反导

新概念武器

生物与医学

战例与演习

先进材料

制造

基础科学

技术

先进动力

与能源

试验鉴定

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微信平台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