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版福原爱”火了 ,夸别人家孩子不如学别人家父母

2020-10-19     父母世界Parents

原标题:“翻版福原爱”火了 ,夸别人家孩子不如学别人家父母

前不久,一段小女孩打乒乓球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

视频中的小姑娘只有3岁,因为个子不高,要踩着小板凳才够到乒乓球桌的桌边。可能是因为训练太辛苦,女孩一边手叉腰大哭,一边挥拍精准回球。网友纷纷赞叹: “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兴,说这球技出神入化也不夸张啊!”

这一幕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小时候的福原爱,又爱打球又爱哭,打累了哭,打输了也哭。

小翻版福原爱的视频很快被本尊看到了。福原爱很有爱地转发了小姑娘的视频,并回应道: “可能世界上我是唯一懂你心的人吧!”

也有人说孩子的父亲太“狠”,而这位爸爸予以了回应,他说并没有逼迫孩子,孩子是因为嫌累才会哭泣,只是在孩子累了想放弃的时候,他会予以孩子鼓励,陪伴孩子继续坚持下去。这难道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爸妈?

明明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为什么他却坚持不下来?

看到人家娃哭着练球,又萌又励志,再看看自己家娃上兴趣班,能把老父亲、老母亲逼得直跺脚......

曾经听过一位妈妈抱怨,“给我家娃报舞蹈班的时候,我问过她要不要学,而且也告诉过她过程中要吃苦,她都点头答应了我,可是坚持了不到两个月就想放弃,钱又白花了。”

其实,兴趣的激发,来自于快乐物质多巴胺,但是当新鲜劲儿过了,或者中途有一些困难阻碍时,孩子选择放弃也是一种“本能”,成人遇到困难也常会想到放弃,更何况是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呢?

与其夸别人家孩子,不如学别人家父母。

如果孩子的“三分钟热度”是因为注意力总不能集中,那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培训。比如孩子爱画画,那可以先培养他坐住5分钟,专心画画,再到10分钟、15分钟,慢慢往上加。从科学角度讲,幼儿园小朋友能够注意力集中15分钟已经是非常好的状态了。

如果孩子直接说要放弃,那么对孩子放弃的理由,家长应该多一些好奇心。放弃跳舞是因为腿疼而不想练了吗?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呢?要学会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每当感觉孩子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家长更需要当好“陪跑者”的角色给孩子一点动力,对症下药,帮助孩子跨过眼前这道坎。长此以往,孩子就能够积累起自信和勇气,意志力也得到了锻炼。

家长如何成为优秀“陪跑者”?

1.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各种事物,比兴趣班数量的多少更重要。

一些孩子明确知道自己热爱什么,可大部分年纪较小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一切看似感兴趣的东西其实都是基于“好玩”,所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兴趣爱好或许是个伪命题!

孩子无法为自己选择一种兴趣,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对孩子细心观察。观察要从细节开始,孩子是喜静还是喜动;擅长文字表达还是擅长逻辑几何;更倾向拼接创造还是素描绘画;是有很好的身体动觉能力还是对音色敏感......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多给孩子提供接触到不同领域的机会,这样孩子才能表现出自己潜在的才能。

而孩子表现兴趣所在,与不同年龄段所具备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关系。下面有几项常规兴趣爱好的适龄期参考,给各位父母提供了一些建议。

绘画学习

孩子2-3岁开始对形状、颜色产生兴趣,4-5岁开始对实际事物有了认识并能大概画出来,5-6岁时,不是画看到的东西,而是画想象中的东西。因此, 从3岁开始,直到幼儿园阶段,学习画画都最为适宜。

乐器启蒙

家长首先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身体发育情况,像是学习钢琴、古筝等,则要重点看孩子的手指条件。一般来说, 5岁左右开始乐器启蒙教育,10岁左右正式学习效果最佳。

舞蹈入门

最好从孩子满4岁后开始。这个时候的孩子活泼好动,正处于探索世界的过程。但痛苦、枯燥的基本功练习,会削减孩子对舞蹈的兴趣,以锻炼肢体协调性为主即可。

2.真正的兴趣爱好,带给孩子的是愉悦,并不是额外的负担。

家长们抓住成长关键期培养孩子的爱好固然是好事,但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兴趣爱好不该有功利性如果一开始就希望孩子把兴趣发展成未来可谋生的技能,逼迫孩子得奖、考级,或者总跟别人家的孩子比,那么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降低孩子的创造力。

孩子在发展兴趣爱好的过程中,可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有些“急性子”的家长喜欢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觉得孩子没天赋。但其实, 接纳和鼓励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发展兴趣爱好,重点在于要让孩子不断地从这件事中感受到快乐。激发孩子的兴趣是家长需要做的,但兴趣爱好归根结底还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盲目的坚持,可能会毁了孩子的兴趣爱好。所以,家长应该少一些逼迫和负面情绪。

3. 帮助孩子“保养”兴趣爱好,让他不断从中感受到快乐。

如果说兴趣的激发来自于多巴胺,那么兴趣的维持则来自于鼓励、赞赏和收获带来的成就感。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会在广场上看到滑轮滑的小朋友,可同样是玩轮滑,有的孩子能够坚持玩下去,有的为什么不能呢?

开始,孩子对很多事物都有种好奇心,但尝试过后便不再有新鲜感。他可能会说,这么简单的东西,学会了干嘛还要玩?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引导,不断给予孩子新刺激,对孩子及时进行奖励反馈。

如果在小朋友掌握了简单的轮滑技巧后,可以加大难度,试着让他练习绕赛道、过关卡等等,这种形式又重新给予孩子新鲜感。同时,周围人的赞赏和奖励还会让孩子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孩子从中又获得了更多乐趣。

心有所爱,学有所得。有爱好傍身的人,一生将乐趣无穷。而培养孩子的兴趣是一件长期的事,也是一项考验父母智力、心力、体力的“技术活”。

人的一生必然会经历源源不断的困难,在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的过程中亦是如此。 我们要陪伴孩子,带着耐心、好奇心去探索世界,寻找到他的兴趣、天赋所在,更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呵护、保养他的爱好。

智慧的父母永远都在学习的路上。每一次对孩子的鼓励和引导,也是我们自身成长的过程。

撰文/温欣

编辑、视觉/雅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CTHQ3UBd8y1i3sJFbeD.html













《Parents BEST》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