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有一心卖国求荣的,像秦桧和汪精卫之流;也有忠心保家卫国的,像岳飞和左宗棠之辈。一心卖国求荣的,生前苟且偷生,死后遗臭万年,让白铁无辜铸佞臣;忠心保家卫国的,生前负重忍辱,死后万世流芳,让青山有幸埋忠骨。有位老人,他远在大清,一百多年前,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一把老骨头,抬着棺材领兵远赴边疆打战,这视死如归,把国家大事至于个人生死之上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大书特书。这个老骨头就是左宗棠。
晚清光绪年间,大清已经成为一艘千疮百孔的破船,即将沉没,中国成为列强们的待宰羔羊,谁想咬一口就来一口。东南沿海的铁桶江山已经成了破渔网,到处都是窟窿,西北边陲新疆也成为沙俄垂涎的肥肉。贪婪的俄国人为了窃取中国广大的边疆地区,就扶持浩罕汗国阿古柏进攻新疆地区。当时大清面对欧美列强和日本已经忙不过来,对于这块地方已经是顾此失彼,鞭长莫及了,实在没有能力再去管理这个荒凉的边陲,有了放弃这个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念头。
朝堂上,竟然开始讨论放弃新疆,并且当朝重臣李鸿章竟然也是支持放弃新疆,照这样下去,昏庸无能的清廷迟早要丢弃这个汉朝都已经归属中国的故地。还好,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有左宗棠这样的大臣,他坚持收复新疆,为了中国有一个屏障,为子孙留下完整的土地,为千百年来在西域奉献终生的祖先有个交代。就这样他顶着朝廷很多人的压力,冒着边疆的风沙,敌人的枪炮,亲自率军进疆,为国家收复故地。
当时左宗棠已经六十多岁高龄,就是放到现在也已经早都退休,胸无大志,含饴弄孙了。他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为了激励全军将士,决定抬着棺材前去,也就是说左宗棠做好了牺牲准备,不由让我们想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悲壮的情形跟大西北荒凉的景色和晚清中国的残破时局是如此的相像,让我们不由得泪流满面。
左宗棠就这样带着一群瘦弱的士兵,忍着大漠的风沙,爬冰卧雪,千里迢迢赶赴新疆。当时沙俄支持的阿古柏早都准备好,以逸待劳,打算让这群从没见过沙漠的湖南人葬身这片沙海。左宗棠给自己的手下大将刘松山定下了缓进急战策略,因为他们粮饷不足,处处有敌人设防,朝堂还有小人掣肘。
左宗棠的湘军进入新疆以后,认为只要平定乌鲁木齐就可以稳定全疆,于是千里跃进,包围了乌鲁木齐。当时阿古柏还打算据城顽抗,但是左宗棠的军队装备了最新的西式武器,再加上我军将士用命,很快就攻下了乌鲁木齐,阿古柏趁乱逃出。当时乌鲁木齐以定,北疆就稳定了,左宗棠大军开始南下平定南疆。
阿古柏部队虽然有沙俄支持,装备西方武器,但是军纪涣散,内讧严重,我军顺利抵达达坂城,趁着敌人混乱攻下城池,然后进军吐鲁番。如果吐鲁番在我军手中,新疆南部局势将稳定,离彻底平定就不远了。在当地向导带领下,湘军将士抄近路赶到吐鲁番,当时阿古柏盘踞城中做殊死抵抗。为了化解敌人的抵抗,我军做出了攻心政策,宣传只要缴械投降就保证安全,结果敌人争先恐后出来投降,阿古柏压根制止不住,很快我军就在投降敌军带领下攻进城中,活捉了阿古柏的媳妇和亲信。阿古柏虽然逃了出去,但是在我军的追击下,没几个月就暴死了,阿古柏一死,新疆很快就平定了。
左宗棠率军平定新疆以后,彻底打消了沙俄企图趁机窃取我国土地的野心,捍卫了我国的领土尊严。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值得我们后代人学习。汉朝有班定远,为我们守护西域;在国家危亡时刻,幸有左宗棠为我们收复西域。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左宗棠的功绩彪炳史册,他就像一颗明亮的星,在历史长河里永远闪耀,永为后世铭记。最后让我们用一首诗来铭记这位先辈的功劳“大将筹边尚未换,湖湘子弟满天。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