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到手4万5,却欠银行90万!又一黑恶套路贷被警方打掉!

2019-11-20     新余网警巡查执法

生意周转、家庭变故、超前消费,生活中难免急用钱,但银行贷款的门槛高,程序又繁杂。

怎么办?

为了从银行贷到款,中介们开始无所不用其极,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包装客户资质,业内称为“包装贷款”。

近年来,一些游走于灰色地带的贷款中介已不再满足于收取高昂的包装费,滋生出大批“黑中介”,甚至发展为严重危害社会的黑恶势力。

“黑中介”究竟可以“黑”到什么程度?看下面的案例。

“黑中介”图的绝不止是包装费

今年初,市民陈女士(化名)因女儿考上艺术学校会花销较大,准备贷款供女儿上学。可因为资质不够,跑了多家银行都未能如愿。

正犯愁时,她在某微信群里看到一个名为“深圳某商贸公司专员”正在发布广告:招收全国客户,通过包装,让您轻松贷款60—120万。

(嫌疑人发布的广告文本)

私聊后,陈女士了解到该中介公司可以通过“缴纳社保、代发工资流水”等方式包装客户贷款资质。但贷款后,公司需要收取35%到45%不等的包装费。

为了供女儿上学,陈女士答应了对方的要求,如约来到深圳龙岗某商贸公司。之后按照客服的指引办理了新的电话卡,并向几家银行申办了银行卡。


随后,公司以“方便做银行流水”为由将陈女士的手机卡和银行卡都“代为保管”。

几个月后,公司果然通知陈女士到几家银行办理了贷款手续。

期间陈女士收到了公司陆陆续续转来的1.5万元款项。


随之而来的还有几家银行的催收电话。

终于感觉不对劲的陈女士赶紧到银行查看征信,结果发现自己竟然欠款31万?!

当陈女士再匆忙赶到公司时,发现早已人去楼空!

(公司早已人去楼空)

“黑中介”中最“黑”的一种

接到陈女士的报警后,警方迅速展开侦查。同时串并发现全市存在多宗类似警情,社会影响恶劣。

10月23日,龙岗警方联合市局扫黑攻坚队共50余名警力在龙岗、龙华等地同时收网,抓获11名主要犯罪嫌疑人。

(抓捕现场)

据初步统计,2015年至今,该犯罪团伙通过注册多个空壳公司,以类似手法作案百余起,涉案金额五千余万元,受害人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情节最严重的一起案件,嫌疑人通过包装客户资质向银行骗贷91.5万元,而受害人却只收到4.5万。

而所谓的“包装贷款”,其实是客户和银行“两头骗”!

五步行骗法

01、发布包装贷款广告。

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或者在微信群、QQ群发布“贷款中介”广告,吸引急需资金而又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客户。

02、扣留手机卡和银行卡。

引导客户办理新的电话卡、银行卡,然后以“方便做银行流水、应对银行回访、缴纳社保和公积金”等借口将客户的手机卡、银行卡扣留在公司。

03、包装高收入人群。

将客户“录取”为该空壳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每月发放高额工资,形成银行流水。比如陈女士就被包装成了该公司月薪5万元的“部门经理”。

04、指导办理贷款手续。

陪同客户去银行申请贷款。具体指导客户如何填写表格、如何应答银行问询。

05、银行放款后卷钱跑路。

银行放款后截留大部分款项,只转账一小部分资金稳住客户,然后金蝉脱壳。公司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转移办公地点。

贷款中介乱象何时止?

被警方打掉的这个“黑中介”只是冰山一角。网上“包装贷款”的广告到处皆是。

(某搜索引擎上存在大量包装贷款广告)

文中落网的犯罪团伙可能算是“黑中介”中最“狠”的一种情况,但还有几种贷款中介的诈骗套路也需要注意防范:

1、花钱就能洗白征信污点个人征信污点除了在问题解决的5年后通过系统自动更新消除外,人力无法干预。
2、先交中介费、包装费收钱之后直接拉黑跑路。
3、要个人信息,最后还是没办成。骗取公民个人信息,这也是经常接到各种骚扰电话的原因之一。

4、承诺向银行贷款,实际是高息网贷受害人付给中介手续费外,还要承担高额利息。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少数人通过包装贷款成功,也仍然是骗贷。一经查出,不仅会被列入银行黑名单、收回贷款,还可能与贷款中介一起触犯刑法。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贷款征信不仅对成年人有威慑力,对学生也一样有威慑力。

“注销校园贷账户”

一种专门针对90后大学毕业生

被业内称为“注销校园贷账户”的

新型诈骗手法席卷全国

多地警方陆续发出提醒

(多地警方发布防范提醒)

受害大学毕业生人均被骗4.5万元

而一线城市

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以深圳龙岗为例,仅8月份以来,涉“注销校园贷”诈骗发案95宗,其中仅冒充“分期乐客服”诈骗就达到41宗。涉案金额300余万元,人均损失4.5万元。

接到“客服” 电话

个人征信将受影响

24岁的陈林(化名)目前在龙岗一家IT公司工作。8月4日,他接到一个 “1859021XXXX”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分期乐”网贷平台的客服经理。

“经显示,您于2015年6月在分期乐平台贷款7千元。目前国家正严厉打击“校园贷”行为,现在需要协助我们将您的贷款账户注销,否则将影响您的征信记录……

而陈林确实在大学期间通过分期乐平台贷款买过一台电脑。

随后客服又准确说出了陈林的身份证号、毕业学校和家庭住址,甚至报出了其父母的联系方式。并强调:如果不及时注销账户,删除“校园贷”记录,就会影响征信记录,将来购房购车都将受到影响。 各种信息都对的上,陈林随即添加了对方的QQ(昵称:分期乐客服中心)。

(骗子冒充“分期乐”客服的QQ页面)

对方称销户需要先将账户中的可用额度“清零”。所谓“清零”指注册借贷APP后,平台会显示可贷款额度,全额贷款后,贷款额度将显示为零。之后将贷出的钱转账到分期乐公司的“安全账户”,客服就可以在后台操作销户。 已深信不疑的陈林通过自己的分期乐账户全额贷款了1.5万元,随后转入到客服提供的一个私人银行账户中。

可套路并未就此结束。
“客服”再次联系陈林,称查询到他的分期乐账户还关联了“某团借钱”、“某联金融”等多个网贷平台,需要将这些平台全部“清零”才能销户。


于是陈林又在另两个平台贷款2.8万元,并按要求转账到“安全账户”。


直到陈林开始警觉,对方迅速将其拉黑。套路环环相扣不由得你不信

和陈林一样被骗的大有人在,而受损最多的一个受害人竟连续在14个平台贷款44万元,并全部转入“安全账户”。警方深入调查后,易受损人群画像和诈骗套路逐渐清晰。
受害群体

90后大学毕业生,分为三种情况:

  • 确有“校园贷”经历,骗子称需清除贷款记录并销户;
  • 仅注册过贷款平台,骗子称需清除“注册记录”;
  • 没贷过款也没注册过,骗子会称你的信息被冒用,仍需销户;

诈骗手段

  • 来电冒充借贷平台客服,诱导添加QQ
  • 要求注销贷款账户、清空贷款额度
  • 准确说出个人信息和贷款信息
  • 提供平台营业执照、客服工作证、身份证
  • 要求在开户平台贷款,转入“安全账户”
  • 诱导从其他贷款平台继续借贷转账
  • 以“影响征信”、“以后无机会销户”等说辞恐吓

从作案手段分析,骗子之所以屡屡得手,关键在于对受害人实施精准诈骗。

当骗子能够准确说出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家庭住址、毕业院校、校园贷记录、甚至父母的联系方式,并以“影响征信”威胁哄骗时,初入社会的毕业生很难不恐惧慌乱。

而相关网络借贷平台用户信息是如何被窃取的,目前尚不得而知。

从受害者画像分析,符合以下三种条件的,是该类诈骗的绝对高危人群,接到诈骗电话的风险也最高。

少数80后,90后居多;

少数在校大学生,毕业生居多;

有过校园贷记录或平台注册记录。

网警提醒

“能消除不良记录”、“花钱就能恢复征信”的都是骗子!

个人征信无法人为修改,如果对个人征信有疑问,可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http://www.pbccrc.org.cn/)!

“套路贷”就是新型黑恶犯罪的一种。这种新业态的黑恶犯罪为什么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很大?主要是它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一般以民间借贷为幌子,通过骗取受害人签订虚假合同虚增债务,伪造资金流水等虚假证据,并以审核费、管理费、服务费等名义收取高额费用,恶意制造违约迫使受害人继续借贷平账,不断垒高债务,最后通过滋扰、纠缠、非法拘禁、敲诈勒索等暴力或“软暴力”手段催讨债务,达到非法侵占受害人财物的目的。

这类新型黑恶犯罪不仅严重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珍惜生命

远离套路贷

一经发现

及时举报

来源:广东刑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9tFiW4BMH2_cNUgGx_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