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必看书单,你都看过了吗?

2020-02-12   星空户外游

中国每年人均阅读量大概在6本,不知道大家毕业以后有没有读书的习惯呢?小编觉得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所以利用碎片时间看书是很有必要的。现在是特殊时期,大家每天在家的时间都比较多,所以如果平时真的没有时间看书,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看几本。


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几本,身边的人和我都觉得很棒的书吧!


1.《我坚信》-【美】奥普拉·温弗瑞

这是一本关于女性力量的书,是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至今出版的唯一一本书。优秀的人童年都悲惨这样的故事案例太多,她也不例外,女性力量的来源,她用了16年去思考去寻找,当女性想要独立,自由,从柔软变得坚韧,你一定得清晰自己所坚信的东西。



2.《相约星期二》-【美】米奇·阿尔博姆

这是一本关于人生必修课、一本很薄很浅的书,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过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1994年罹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一年以后与世长辞。作为莫里早年最得意的门生,米奇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


每周一个命题,每个命题都很大,在日常中娓娓道来深入浅出,仿佛你也参与在这堂人生必修课的讨论中,并且留给你足够的空间去自己体悟。我们一直都缺乏死亡教育,书里的答案会教你直面生活,并学会与之和解。



3.《菊与刀》-【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这是一本关于日本民族文化的书,由一个美国人视角写日本文化与民族特性,他们所塑造的形象既像是思想监狱里的囚犯又像是狱卒;他们信奉“耻感文化”,以耻作为律条规范;他们作为“历史的负恩者”,怀抱满腔恩情,恪守忠孝的义务;他们在文化冲击下成长,思想变得矛盾,病态的标准造成道德困扰,但同时却又是一个浪漫的民族,信奉“人生得意须尽欢”。


存在两种极端的民族精神,正如菊代表日本天皇的族徽,是高贵美丽;刀代表着武士文化,是权威。双重性的文化让他们新奇又保守,这真的是一个有意思的民族。



4.《当呼吸化为空气》-【美】保罗·卡拉尼什

它是关于敬畏生与死,看目录全书仅有两个部分“当我身强体健时”和“至死方休”。如果以此来看作者保罗的一生,那么肺癌便是这一生的分水岭,前期作为出色的医生生活着,当走上人生巅峰之时,死亡突然降临。论一个医生如何直面自己的死亡?本书保罗将从“他是谁”开始告诉你,他为什么选择当医生?他怎么看待生与死?他在生命的尽头对生死的认知是什么?



5.《我们生活的故事》-【美】马克·斯特兰德

大多数人都不太善于也不太喜欢读诗,觉得诗很难,你得花大量时间去咀嚼文字,虽然篇幅小,但诗歌在内容上一定在给你更多的空间与想象力去连接你与这个世界另一端另一个不同轨迹的人的感受。如果说诗歌是对生活的提炼,那么仔细阅读诗歌一定能让你的生活更加饱满。


6.《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美】兰道尔·门罗

作者曾在NASA工作,制作机器人。这是一本趣味科普类读物,我们对世界探索的第一步一定是充满好奇心,区别于中规中矩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是一本脑洞更大的科学真相。科学充满幽默感大致可以从提问“从多高处掉下来的牛排才能在掉到地上时正好烤熟?”“如果你把一辈子亲吻的力气都省下来,并且都用到一次亲吻上,那么你能产生多大的吸力?”开始,而这本书会认真为你解答这些科学幽默。



7.《见字如面》-主编:关正文

当信息开始爆炸出现在社交媒体之后我们脱离掉纸面的表达,在传递情感的时候少了时间的过渡,书写时的真挚与纠结,对信件的珍惜,生活在不断被快速刷新中改变,我们需要一本带我们重温过去字里行间,洋溢着温情的,有关书信的记载书籍。



8.《心理学玩的小技巧》-日本木瓜制造

因为之前一直想学心理学的专业,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学,但平时还是很喜欢这方面题材的书。“即浅显易懂又富有内涵”是作者在编写本书的目标,心理学专业的书籍大多难以消化,如果内容过于简单又很难让人学到实用技巧。


这本书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中心,辅以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和数据,添加与内容相关的趣味漫画,意在作为你心理学的入门书籍让你对心理学产生兴趣并且给你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好奇心理点:“乘电梯时为什么人总是往上看?”“为什么酒吧都很昏暗?”“看演唱会的时候,人为什么会跟着唱?”



如果你最近书荒,或许可以试读以上的书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