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别让皮肤跟着刮起“风瘙痒”

2019-10-22   悦读中医

小 编 导 读

秋风渐起,有些人皮肤容易出现瘙痒,其中有些就是“风瘙痒”患者。什么是“风瘙痒”?什么原因会导致出现“风瘙痒”?该如何防治?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今天小编请来专业医师为大家解答。


正确认识“风瘙痒”

风瘙痒,这是以瘙痒为症状而无明显原发皮疹的一类皮肤疾病,其特点是皮肤阵发性瘙痒,搔抓后出现抓痕、血痂等,甚至局部皮肤会因反复、长时间的搔抓而增厚,如果你已经出现了皮肤干燥伴瘙痒,并且冬重夏轻的情况的话,就要警惕已经被这恼人的“风”给缠上了,中医中但凡和“风”有关的疾病,似乎都有着表现多样,持续反复的特点,这与“风性轻扬,善行数变,为百病之长”等特点有关系,但是风瘙痒完全是可控可治的一种疾病。

“风瘙痒”为何秋冬易加重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你的皮肤不够“油”了。正常情况下皮肤会分泌充足的油脂形成一层保护膜,不仅起到滋润皮肤的作用,可以抵御外界细菌、病毒的侵害。日常过度清洁、热水刺激、年老失于保养、外用药物不当、气候等原因,都会导致油脂不足从而诱发皮肤瘙痒。

如何防治“风瘙痒”

改掉用热水长时间冲澡的习惯

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每次沐浴时间尽量不超过10分钟,秋冬季每周2-3次即可,如果养成了每日沐浴的习惯,尽量缩短洗澡时间,其次减少沐浴露的使用次数,更不可以用肥皂、硫磺皂等碱性较强的洗浴产品。

加强保湿

无论是否洗澡,都应该每日使用1-2次身体乳。近年来,随着皮肤相关研究的进展,皮肤基础护理越来越被国内外的医生所重视,基础保湿甚至列为某些皮肤病治疗方案中最为重要的第一步。

为何将小小的保湿看得如此重要?这与我们的皮肤结构有关,我们可以用皮肤界著名的“砖墙结构”做个简单的解释。皮肤就像是一堵墙,细胞是砖,充斥在细胞内保持其活性的就好比泥浆,砖和泥浆结合的紧密,皮肤就柔软又健康,但随着年龄的增高,皮肤也会出现老化,无法分泌足够的“泥浆“来滋润,皮肤之“墙“出现了漏洞,对外界的刺激异常敏感进而出现瘙痒,瘙痒引起搔抓,甚至有些人会用开水烫、风油精、花露水来涂抹以企图缓解瘙痒,但这些行为都会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使“墙”的结构进一步破坏,而优质的身体乳则起到非常好的补充“泥浆”的作用,其所含的保湿因子能够帮助皮肤恢复”活力”。

调整饮食

风瘙痒病人饮食也相当重要,秋冬季多干燥,应减少进食辛辣食物,忌酒、海鲜河鲜,可适当在饮食中加入坚果类例如芝麻、核桃等富含油脂和维生素E的食材的摄入。另外建议皮肤容易瘙痒的人群无论是内衣或床上用品都宜选用纯棉织品,减少毛料及化学纤维品的使用。

如无法缓解,及时至医院就诊

如果做到了上述注意事项,但依然无法使瘙痒得到缓解,那么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规范治疗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瘙痒症,中医也因其原因不同将其分为风热、血热、湿热及血虚等类型,针对不同类型需要以清热、凉血、除湿或养血等方案进行对症治疗,具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风瘙痒,还需要医生进行判断从而对症处理。病程较长的患者还应去检查血尿常规、血糖及肝肾功能,排除糖尿病、肝肾疾病、血液病等引发的皮肤瘙痒;外阴及肛周的反复瘙痒还应检查真菌、滴虫、蛲虫等。

在亚健康和慢性病日益高发的现代社会,如何对健康进行长期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是保持高质量生活水平的关键。而当中医调治慢性病的优势现代管理学理论方法相结合,将为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中医健康管理》

本书首次对中医健康管理的理论及实践技能操作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验证,针对亚健康和9种常见慢病创立了经过多年临床检验的88种中医调养方法,内容翔实,极具实用性。本书为南北两位中医健康管理专家强强联手编著,历时十余年研究实践与潜心打磨,并由国医大师路志正老先生担任主任并提写书名,国医大师李佃贵题词推荐。(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微信公众号,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