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证了但没有办婚礼,这样的情况算结婚吗?

2024-01-15   杨哥说史

原标题:领证了但没有办婚礼,这样的情况算结婚吗?

领证了但没有办婚礼,算结婚吗?我国的婚姻法里面说的很清楚,在双方在民政部门登记之日起,就是法律上承认的夫妻。也就是说,你领证了,你们就是合法夫妻,你领的就是结婚证啊。结婚证是啥?结婚证明。国家予以承认的合法证明。明白了?现代社会的思潮倾向于淡化社会关系,因此传统婚礼的地位慢慢变得没有那么重要。那么既然如此,作为接受了更淡薄的社会关系意识形态的现代人,也就大可不必介意亲友的非议了。当然,非议他人生活本身是一种恶劣的攻击,这和是否办婚礼甚至是否领证都没有关系。个人觉得需要愤慨的是他人对自己生活的无端干涉和职责,而不是纠结婚礼和领证那个更重要的问题。在法律上是算正式夫妻的,但是每个地方的风俗是不一样的,想我老家,主要看重的就是礼节,也是婚礼,两个人正式在一起的标志就是两家人只见必须热热闹闹的请亲朋好友聚一下有些流水席的三四天呢,这样就标志这两个人正式结为夫妻,也会得到家人的认可,即使没有领证,大家也会自觉的觉得他两是夫妻,但是只领证不办婚礼不会有人知道你已经结婚也不会认可的就是这样

婚姻是民间一大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都是家家老人所期盼者。你恩我爱两相好乃天地所喜。婚者姻也,结者合也,夫妻是也。民间古今风俗,举行迎亲仪式,摆酒庆贺,即成实际夫妻。但自民国以来,国家有正典发布,双方自愿结婚,凭信和户口到民政部门登纪领证,证一到手,即为法律所属的,国家承认的合法夫妻,可在一起生活,可生儿育女等。只要领证到手,仪式和酒席办不办已不重要。已成实事夫妻了。至于你说的没有办婚礼,再给你普及一下,婚礼,顾名思义,婚姻礼仪,说白了就是个仪式。我们几千年的历史,礼仪之邦,结婚这样的事情是人生大事,添丁进口自古如此。所以,是需要一个比较正式的仪式的,这个仪式的作用,一是让主角感受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二是,请来亲朋好友,街坊邻居,以示证明。三是,家里办大事,总要庆贺一下,摆酒席喽,把酒言欢。现代社会由于意识形态的不断发展,外来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生活节奏和方式的变化,婚礼办不办这种事儿,各有各的办法。有的简单一点儿,有的大办特办,有的特殊一点。但是总的来说,这个仪式总还是有的。最不济,双方家人总也要坐在一起出顿饭吧。其实是简化的仪式。并不是没有。特殊情况除外。结婚证就是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签发的证明婚姻关系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书。结婚证正本一式两份,男女双方各持一份,其式样由民政部统一制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印制,由县、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加盖印章,结婚证书须贴男女双方照片,并会加盖婚姻登记专用钢印。因此,结婚证是你法律意义上你已经是个已婚人士。

家里办酒,婚宴,则是对亲戚朋友邻居进行宣告,你即将成为某某某的太太,跟某某某成为一家人,跟某某某一起维持家庭,养育孩子,携手到老。所以,综合意义上来说,领证了就是结婚了,宣誓的话你可以选择酒席也可以选择旅游也可以选择教堂,形式随你选择,只要你觉得幸福就好。农村和城市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在农村有的地方为了早结婚早生育,可以逼着自己还没达到法定年龄,甚至还没完全成年的子女结婚。而结婚证完全不是问题,大可等到了年龄,或者到了给孩子上户口时再去领。农村因为人口流动性小,是相对比较封闭的熟人社会,所以办酒席得到社会关系的认可是比什么都重要。而在城市情况就不一样了。城市属于生人社会,人和人的关系大多并不十分长久,而且还是各过各的,所以办酒席的意义反而不大,在城市,结婚证的意义则非常大,因为一旦领了证,双方就涉及到法律上的财产关系,这也就是很多人对结婚这事慎之又慎的原因。我们可以同居,但互相的身份也只是男女朋友关系,我还是未婚,还可以叫“miss”,但一旦结了婚,离了可就是二婚,那情况可就不一样了,不仅是分手那么简单,还会有财产,子女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要说谁更重要,还是要区别情况不同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