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龙井要单列一篇进行地名考证,因为这是延边唯一的没用满语命名的地名。
龙井市地处于延吉正南方,距离延吉市15公里。清朝初期这地方荒无人烟,是清朝的封禁之地,十八世纪中叶,清政府逐步开禁,山东河北一代闯关东之人和朝鲜难民涌入此地,并称之为六道沟,这个六道沟就是龙井的最早的地名,六道沟的来历应该与张广岭有关,五道、四道、三道都有,从岭上以此自西向东依次排列。今天的龙井地名,源自于六道沟有一眼井,原来散居河边的人们逐渐搬到这口古井周围,把井淘净,立了“桔槔”,即“龙吊桶”。桔槔俗称“吊杆”“称杆”,古代汉族农用工具。是一种原始的汲水工具。商代在农业灌溉方面,开始采用桔槔。它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当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满水以后,由于杠杆末端的 重力作用,便能轻易把水提拉至所需处。这样,“桔槔村”的名儿就传开了。后来,村里识文断字的张仁硕、朴仁彦用汉字命名为“龙井村”(因“桔槔”的朝鲜语“龙吊桶”头一个念“龙”音,便在“井”字前加一个“龙”字,成了“龙井村”)。
从1900年起,官方将“六道沟”与“龙井村”两个地名并用。自“9.18”事变后,才正式用“龙井村”代替了“六道沟”。
1934年,龙井村居民为纪念龙井地名的起源,在李基燮起之下,重新修缮此井,井旁立4各石头柱子,围了木栅,在木栅外栽了松树和柳树,又立了两米高的花岗岩石碑,碑上镌刻着“龙井地名起源之井泉”字样。同年,将“龙井村”改称“龙井市”。1936年又改称“龙井街”。
1950年10月,原中共延吉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机关从延吉市迁至龙井,从此,龙井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1983年5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原延吉县更名为龙井县。1988年改为龙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