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北京交通广播《徐徐道来话北京》栏目本周特别为听友们带来系列节目《毛泽东同志在北京》。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前后,青年毛泽东曾经两次来到北京,第一次从1918 年8月19日至1919年3月12日,停留了206 天;第二次从1919年12月18日至1920年4月11 日,停留了116天。那您知道青年毛泽东第二次来北京住在哪儿?去了什么地方,都做了什么事情吗?
青年毛泽东第二次来北京为什么在北京南城留下很多足迹?他为什么会在陶然亭慈悲庵前大槐树下留影?您知道青年毛泽东来北京时是在谁家过的年?
青年毛泽东第二次来北京走遍北京南城!
第一次北京之行使毛泽东的注意力从文化层面更多地转向政治层面,在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他记录下很多毛泽东回忆自己第一次北京之行的所思所感:“我对政治的兴趣继续增长,我的思想越来越激进”,“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1918年11月,毛泽东在中央公园聆听李大钊《庶民的胜利》的演讲,开始具体了解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图为《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复制品)
这场演讲六个月后,五四运动爆发,当时毛泽东已经回到了湖南。1919年12月,毛泽东再次来到北京,这一次是为了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而到北京寻求各方支持。毛泽东回忆第二次进京时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1920年夏,毛泽东认为自己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图为平民通讯社旧址
(今北京市西城区北长街20号,现福佑寺)
图为湖南会馆
(今北京市西城区烂缦胡同101号)
而青年毛泽东的第二次北京之行,可以说走遍了北京南城,北京南城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青年毛泽东刚来北京时,住进了位于烂漫胡同的湖南会馆,不仅到陶然亭慈悲庵和辅仁学社的同事们开会留影,还住进了福佑寺。这一时期,革命报人邵飘萍避难东京,毛泽东还在琉璃厂小沙土园胡同被封的《京报》馆住了个把月。后来,因为杨昌济先生去世,他还和杨开智、杨开慧兄妹共同在法源寺守灵料理后事。您看,第二次来到北京的青年毛泽东,活动范围大多是在北京南城,所以我们说,北京南城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青年毛泽东为什么会在陶然亭慈悲庵前大槐树下留影?
1919年4月,毛泽东回到长沙不久,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席卷全国。他立即投入这场反帝爱国洪流之中,创办进步刊物《湘江评论》,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行动。当时在湖南,斗争的焦点是驱逐统治湖南、无恶不作的皖系军阀张敬尧。为利用北洋军阀派系矛盾,广泛发动民众驱逐张敬尧,毛泽东同新民学会会员和湖南省学生联合会骨干讨论决定,分赴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等地开展驱张运动。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率驱张代表团到达北京,这是他第二次北京之行。来到北京当天,他就和辅仁学社的同仁,来到北京南城陶然亭慈悲庵召开驱张会议,并且在慈悲庵的大槐树前,大家合影留念。
图为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辅社同仁在北京陶然亭合影。
(左起:3.王复生 4.毛泽东 6.罗章龙 7.邓中夏)
1920年前后,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曾先后在慈悲庵留下了活跃的足迹,辅仁学社是1913年由湖南长沙第一联合中学部分学生组建的社团,社团成员思想活跃,积极参与时政。后随着诸多学社员进京求学,社团活动的重心也逐渐迁到了北京。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在京的辅仁学社成员罗章龙、邓中夏等在慈悲庵内共同商讨驱除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会后留下了一张珍贵影像。这张照片,不仅放大成巨幅照片,摆放在第一展厅的醒目位置,还在大槐树前有专门介绍,所有游客,只要登上慈悲庵的高台,就会看到,颇为显眼。
青年毛泽东在京过年是在谁家?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的岳父兼老师是杨昌济先生,后来在延安,我们还知道徐特立先生也是他的老师,其实,毛泽东还有一位只年长他三岁的亦师亦友的老师—黎锦熙。从1918年到1920年3月,黎锦熙任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毛泽东因为组织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驱逐张敬尧等活动两次来到北京,分别居住七个月和四个月,而他每次来京都到黎锦熙处谈心谈学、谈文化运动、谈社会改造,并在黎锦熙家里两次过年。
毛泽东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黎锦熙深知毛泽东工资微薄、生活清苦,每逢周末毛泽东来时,黎锦熙就准备好饭菜,让毛泽东改善生活。黎锦熙深知毛泽东烟瘾大,所以每次都准备好几盒香烟以满足毛泽东的烟瘾。茶余饭后,师生谈论时政、学问和救国救民的真理。
1919年的春节,毛泽东在黎锦熙家度过。11月中旬,毛泽东在湖南领导了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12月18日,毛泽东率领湖南各界“驱张”代表团第二次来北京。
1920年1月4日下午,黎锦熙到福佑寺平民通讯社看望毛泽东,在毛泽东工作的长香案右侧,他看到了一大堆关于社会主义的新书刊,其中就有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翻译的油印本《共产党宣言》全文。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先生逝世,黎锦熙与毛泽东等一起处理后事。2月19日,旧历新年,毛泽东到黎锦熙家过年,毛泽东与黎锦熙讨论了“驱张”斗争和“文化运动方法”的等问题。3月10日,毛泽东在黎锦熙住处谈到深夜,针对当时各种社会主义学说,讨论究竟该选择哪一种社会主义来改造中国,两人一致认为:应从“根本解决”下手。这正是毛泽东这一时期所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得出的结论。可以看出,这时的毛泽东已经初步认定马克思主义,随之而来的是向其他主义彻底告别。
毛泽东与黎锦熙的交流,使他大大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坚定了斗争的信心,加深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内容来源:BRTV徐徐道来话北京
编辑:盖盖
值班主编:车水
监制:赵鹏
点个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