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自设立至今,据统计,德国裔获奖者占到接近总数的一半。这不由让我们十分好奇,日耳曼民族到底有什么样的魔法?这个总人口不超过8300万的国家凭什么培养出那么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呢?
尤其是,德国并没有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甚至德国上大学的人数占比,都比我国少很多。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德国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差异。
慕尼黑大学
我们先来看看德国的教育体系。德国的教育分流跟新加坡一样十分早,甚至比新加坡还要早。
德国上幼儿园的年龄在3-5岁,6岁之后上小学。
德国的小学是4年制,10岁就毕业了。小学阶段考试成绩按照1-6分制打分。1分最高,5分等于不及格。小学毕业的时候,学校会根据孩子的成绩给孩子推荐三种类型的学校。
一种是职业预校——Hautschule,这一分支基本上就是走类似我国中专,技校的路线。小学成绩3分以下,也就是4、5、6,学校会推荐你上职业预校。职业预校一般读4-5年,差不多就是十五岁样子,就可以去实习工作了。
第二种是实科中学——Realschule,类似我国高职吧,实际上也是读5年,但是实科中学一方面转去读文理中学(正统高中)可能性比较大,职业预校基本上是不可能转去高中的。另一方面实科中学就业选择要比职业预校多。
以上两种学校读出来会成为德国的蓝领阶层。德国的蓝领大概薪水范围在1500欧-3000欧左右。脑力工作者的薪水范围在2000-5000欧每月,并没有差很多。(德国租住两室的费用大概在700-800欧。)
所以德国父母一旦发现自己的娃不是读书的料,也不会太想不开。不会像新加坡那样,让小学一年级学生熬夜读书到12点、1点。
第三种是文理中学——Gymnasium,主要以升学为目标。文理中学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5-11年级,读完后17岁,相当于高中毕业,可以去实习打工;上大专,也就是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最后是继续深造。
文理中学第二阶段是12-13年级,读完18-19岁,这一阶段可以被称为大学预科,读完参加Abitur考试,相当于高考,通过就能上大学了。
最后一种是综合学校,也就是包括了以上三种类型的综合中学——Gesamtschule。
我们可以看到,德国的学制有很多分流的机会,真正上到大学的,是真心想要读书的,自律性相当高的那一拨人。
而在德国不上大学也完全不意味着你就是loser,至少,养家糊口是完全没问题的。
另外,德国的公立大学是完全免学费的,即便对留学生也是一样。最多象征性收几十欧的学杂费。
德国还有低息学生贷款和奖学金。
德国的奖学金也比较特别,它不取决于学生成绩的好坏,而是看家庭负担,如果学生父母收入很低,同时又有好几个兄弟姐妹在读书,那奖学金就会比其他同学高很多。
总之德国政府对教育的态度就是:你是什么样的水平就上什么样的学校,只要你有能力,真心想上学,钱上面不用考虑,国家一定让你有办法读完书。
许多国家的专家和学者研究了德国的教育,都认为,德国有那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跟他们的学前教育是分不开的。
德国的学前教育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只有学前玩耍,没有学前教育。
是的,德国主流社会不提倡孩子提前学习。德国的《基本法》,也就是宪法上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
德国人认为,孩子读小学以前,不应该过早地学习知识,这是违背人类认知发展规律的。虽然现在随着各国移民的涌入,德国也有一些语言班,钢琴班,武术班,合唱班,一些亚洲妈妈会倾向于让孩子学多一点。但总得来说,大部分德国孩子6岁以后才会考虑上这些课外班。
那么德国孩子小的时候在干嘛?
0-3岁阶段,超过三分之二的德国妈妈会在家带孩子。在德国,当全职妈妈绝不是一件丢脸的事。孩子出生头三年,女性可以选择在家全职,而雇主必须为她们保留工作岗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德国的纳税制度是等级制,未婚缴纳43%的税,已婚未育37%,已婚独子35%,两个孩子更低。家庭负担越重,上税越少。
更奇葩的是,对于家有0-3岁娃的家庭来说,如果妈妈不上班,那幺爸爸交的税会更低。而如果妈妈选择上班的话,要缴纳更多的税,综合起来有时候妈妈的工资还不如交的税多。
另外,德国的托班,是半天制,早上8点送去,中午11:30接回来,这什么工作时间能hold住啊?
总之,德国社会,压根就不鼓励当妈的在娃小的时候出来上班。女性也就自发自觉地在家安心带娃。不过德国女性CEO的比率也很低,只有2%。这也更显出默克尔能成为德国总理的厉害。不过默克尔是没有亲生孩子的,她手下的女性国防部长冯德莱恩倒是有7个孩子。
0-3岁由妈妈带,那么幼儿园的情况又如何呢?
前面已经说过,德国的幼儿园是不教知识的,然而中式教育可能仍然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在德国主要有三类幼儿园:森林幼儿园,双语幼儿园,包容整合幼儿园。
后面两种比较普通,有室内和室外活动场所。包容整合幼儿园也招收残疾孩子。所有的幼儿园都是混龄制,上半天,下午2点左右放学。一般德国孩子在上小学前,最多会数个数,再加认识一点字母。幼儿园都是混龄制,所以基本也教不了什么,双语制和包容整合幼儿园,会多做一些手工内容。
所有的幼儿园都有沙池,小孩几乎每天都会去玩沙子。所以德国很多幼儿园小男生的目标都是开挖掘机(蓝翔欢迎你)。
比较特别的是森林幼儿园。这是德国目前非常受欢迎的幼儿园形式,十分十分难进,小孩从出生就要去报名,把名字写进waiting list(等待名单)了。但其实有两个树墩子,一个拖车就能开起来了。
森林幼儿园是没有任何玩具的,全靠小孩自己发明游戏。然后你会看到树上挂着一树的小孩。是的,这些幼儿园小孩可以自由地爬树,捡树枝来玩,甚至还能自己生火,玩火。
无论刮风下雨,小孩都在外面。德国的冬天可是会下雪的,1月份的平均气温在零下3°,最冷可达零下20°。但这都不影响小孩在外面疯。他们除了整体在外面疯,还要学会自己按季节穿衣服,下雨了自己去换雨衣,下雪了自己换外套,衣服都是父母提前准备好的。换还是要小孩自己换。
基本上保育阿姨的作用就是在一边看着,偶尔也给他们讲讲森林生活的常识。有的学校只有一辆拖车,或者简易的小楼,给孩子换衣服,睡午觉用。
是不是太颠覆你的想象力了?小孩可以玩火吗?可以爬树吗?可以刮风下雨在外面疯吗?摔了怎么办?磕了怎么办?有没有从树上掉下来的呀?
让一个中国奶奶去参观德国的森林幼儿园,一定会把她吓出心脏病!
德国的学前教育确实不教知识,只教技能、情商、团队合作这些。他们获得这么多诺贝尔奖的原因也可能正是兴趣导向,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所长的缘故。
这就是德国的教育,不知道你是觉得太过极端,还是有可借鉴之处呢?你又会舍得把幼儿园的娃送到德国式的森林幼儿园吗?
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