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缩水一大半,电动车变“电动爹”,看完冬测之后还敢买电车吗?

2023-12-22   SUV大咖

纯电车如今正是技术发展期,每一年都有新技术推广开来。例如今年800V平台的普及,可实现15分钟补能500km续航;蔚来推出蔚来150kWh电池,实测续航能破1000km,充电焦虑、续航焦虑如今越来越少。

但是,冬季焦虑如今却依旧存在。随着懂车帝“冬季续航实测”成绩的公布,很多网友都十分重视新能源车的冬季续航里程,大咖也解析下新能源车究竟适不适合在北方使用。

冬测续航大幅缩水

在12月份的时候,懂车帝开展了2023年冬季测试,这其实也是一项老传统,懂车帝已经连续几年开展冬测。但往年懂车帝是对纯电、插混车型进行测试,而今年则是集中对插混、增程这类混动车进行测试。

参与这次续航和能耗测试的混动车型共有19辆,其中插电式混动车型12辆,增程式混动车型7辆,有比亚迪、长城、领克、吉利、理想、问界等品牌。只不过今年的测试成绩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原因在于很多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不到标称的一半。

在第一次冬测时,只有仰望U8、宋PLUS DM-i、理想L7三款车型的纯电达成率超过50%。而纯电达成率不到40%的有坦克400 Hi4-T、岚图FREE、方程豹豹5、哈弗猛龙、秦PLUS DM-i、银河L6、领克08 EM-P、问界M7 增程版。

车企质疑测试标准

而第一次测试的成绩也捅了“马蜂窝”,问界、长城、吉利纷纷“炮轰”懂车帝冬测,认为其测试的标准不一。问界调取车辆的后台数据,在正式测试之前,车辆进行了长达71分钟的空调制热,车内温度达到24度后又持续制热40分钟。

期间还进行了十余次的开关车门和车窗操作,其中最长的操作持续了三分钟,大大增加了空调的能耗,导致用电量迅速下降,这种情况严重偏离了真实使用场景。

吉利调取后台数据也发现,银河L6在测试前的整备过程中,车辆原地怠速70分钟,期间4次打开车门,最长两次开门时长均超过10分钟。

领克08在测试前原地怠速71分钟,期间车门打开了6次,最长一次开门时间6分39秒。这些操作极大增加了空调能耗,导致车辆在正式发出前电量已经下降很多。

在遭受质疑之后,懂车帝也十分硬气地表示,将进行第二次测试,并且将测试过程进行直播,还邀请部分媒体和企业前往漠河进行见证和直播。这一次续航车型的车型为仰望U8、岚图FREE、魏牌高山、腾势D9 DM-i、问界M7、领克08EM-P,都是质疑第一次成绩的品牌。

而第二次测试的成绩甚至比第一次更拉胯,问界M7纯电续航仅10.6公里,领克08仅6.5公里,魏牌高山仅17.4公里。在此之前,这三款车型的纯电续航分别为55.3公里(达成率31.60%)、69.7公里(达成率31.68%)、64.8公里(达成率46.29%)。

截止目前为止,懂车帝冬测事件并没有盖棺定论。很多人认为,插混车在冬季的优势在于发动机,在冬季用纯电驾驶本身就不合理。此外,测试的纯电续航是以发动机介入为结束,而每个车企对于发动机介入时机的标定也不一样,测试成绩并不公正。

新能源车不适合北方?

虽然懂车帝的冬测成绩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但客观来说,新能源车在冬季续航缩水是不争的事实,这与电池特性有关,手机在寒冷地区的续航也会大幅缩水。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所在地区冬天温度低,那是不是意味着不适合买新能源车?

新能源车冬季续航缩水的原因,一是因为电池内阻升高,电量缩水;二是因为消耗电量供暖,电耗增加。

而目前解决这两点的方法,一是给电池包供热,主流的包括PTC与加热膜加热和液冷循环系统加热。这两种方法都是对电池进行预加热,让车子刚启动时,电池包温度能迅速升温。

而针对耗电大户的暖风空调,则主要是利用PTC加热片或者热泵空调进行加热。其中热泵空调的的功率只有PTC的30%左右,所以有热泵空调的新能源车冬天会更省电。

回到现实当中,大咖建议冬天零下20度以上的地区还是不要买纯电动汽车,但是可以购买插混或者是增程汽车,它们有发动机对车内和电池包进行供热。只不过冬天的驾驶方法,不建议像懂车帝一样用纯电行驶,而是用混动模式进行驾驶,最大程度保障续航。

大咖总结

不出意外,今年新能源车又是迎来了销量暴涨的一年,虽然如今新能源车的问题比以前少了,但冬季续航缩水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新能源车并不能盲目随众,更多还是得考虑自身所在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