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破时,她抱着女儿投井而死,女儿:井满了!她说:咱换一口井

2019-08-09     博史通今

自古以来,每逢战乱时代,英雄辈出,往往有许多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让人读完久久不能忘怀,本文的故事主角是一位古代女子,她随夫守城,在城破时选择抱着女儿投井而死,十分感人。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从公元1363年到1367年,5年的时间内,朱元璋已经先后灭掉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枭雄。1367年十月,朱元璋一方面派廖永忠、杨璟等人南下,收复福建和两广,另一方面派徐达、常遇春北伐元朝。徐达率领20万大军,取道山东,打算攻打元朝的大都(北京)。

山东是北京的屏障,为了保护大都,元朝在山东部署了大量的兵力。徐达一行人在占领了沂州,峄州等地后,大军兵临益都(山东青州)城下,但在益都,遭到了元军的疯狂抵抗。益都守将名叫普颜不花,是一名蒙古将领。此人是一名儒将,曾中过元朝的状元。

在红巾军起义时,普颜不花担任江西廉访副使,和南方红巾军将领徐寿辉、陈友谅等人都有交手,而且胜多败少。公元1358年,陈友谅派名将邓克明带领10万大军攻打建宁,普颜不花带领城内将士死守64天,最终击退邓克明,得到元朝的重视,从此平步青云,他一跃从六品官升至一品官,北上镇守山东。本文的主角,是他的妻子,名叫阿鲁真

且说徐达要带兵攻打山东,普颜不花一方面向朝廷求救,一方面组织兵力抵抗。但没想到的是,半个月后,朝廷没有派来援军,她的妻子却带着家人从北京来到了山东。阿鲁真说:“夫君在前线杀敌,若家眷留在后方,将士们必然认为你有退路,因此我将家人带来,誓与夫君共存亡!”普颜不花非常感动,将士们也深受鼓舞。

徐达持续攻打益都,普颜不花死守城池,战争极其残酷。在关键时刻,城内的一位叫杨知院的守将投降,徐达因此打开一个缺口,成功攻破城门。城破时,普颜不花知道无力挽回败局,他先回到家中,对自己的母亲磕头说:“儿子不能忠孝两全了!”然后她辞别妻子,对妻子说:“我今日必死,你或逃或死,我都不怨你!”说罢,普颜不花拔出马刀,冲到阵前。普颜不花最后因力气用尽被捕,他宁死不降。徐达无奈,杀之。

普颜不花走后,阿鲁真召集家人,解散奴仆,让他们各自奔命。阿鲁真对普颜不花的小妾们说,国破家亡之际,你们应当以死来回报朝廷,回报丈夫。小妾们听完后,各自散去。阿鲁真回到房内,给婆婆换了一身全新的衣服,准备好糕点,然后抱着女儿投井而去。《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不花妻阿鲁真抱起女投井死。女嚎啕曰:“南井已有二妾入,井咽不可容。”方转而向北,投北井而死。

这段话非常感人,意思是,阿鲁真抱着女儿去投井时,女儿哭着说:“南井里已经有两个小妾了!井满了,装不下我们了!”于是阿鲁真又抱着女儿向北走,投了北井。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普颜不花和阿鲁真夫妇,选择了站在汉人的对立面,因为他们是蒙古人,他们的选择无可指责。抛开民族因素来说,这对夫妻堪称壮烈。尤其是阿鲁真,在城破时的表现的贞烈和悲壮,让人落泪。

徐达入城后,得知普颜不花和阿鲁真的悲壮故事,十分感怀。徐达抓了一位城内奴仆,赐他银两,让他护送普颜不花的老母回到北方,并且下令封了这两口井。朱元璋听闻此事,也感慨普颜不花夫妇之忠义。普颜不花和阿鲁真去世半年后,徐达和常遇春的大军攻入元朝大都,元朝灭亡。

​用辩证的历史观来看,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背后,有鲜血,也有人类的血泪。朱元璋、徐达代表的是反抗外族压迫和民族独立,这一点不能否认,而普颜不花夫妇代表的是对元朝的忠贞,没有对错,都值得称赞。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74DwGwBJleJMoPMpT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