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笔者小琦走在沈阳市和平区北四马路上,在民族北街与兰州北街之间的路段,我发现一栋特殊的居民楼。这栋居民楼一共有三层,沿街的罩面上镶嵌着淡黄色的墙砖,但在风雨残蚀下,墙砖的颜色已经变得发黑,楼体上还分布着凌乱的电线。
仔细观察这栋居民楼,我发现住户的窗户很窄,可以推断每户的面积不大,而且有些居民家的窗户还是老式的木窗。显然,这栋楼应该有些年头了。来到楼的侧面,有一条狭窄的小路通往这栋楼的背面,处于好奇,我走了进去。
来到楼的背面,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仿佛时间都凝固了。楼的背面是一个狭小的院落,两面都是带有外部走廊的三层小楼,楼体外部交错着各种管道,看上去已是破旧不堪。院子正中间有一座带铁皮坡顶的楼梯廊道,通往这两座小楼的每一层,并把它们连为一体。
站在院子里环顾四周,我看见有些房间已是大门紧锁,地面上已长出苔藓,看上去有些破败,像是许久没人居住的样子,但有的人家门口还拉着绳子晾晒着衣服,墙上悬挂着空调外机,院子里还摆放着居民养的绿植,说明这里应该尚有人居住。
走近院子正中的楼梯,可以看到整座楼梯由四根水泥柱子支撑,有明显的修补过的痕迹。楼梯的扶手,也是由水泥砌成,每一级台阶都比较陡,台阶的边缘多数已经破损,而顶棚是由一根根铁柱子支撑起来的。
沿着这个带铁皮棚顶的外楼梯拾级而上,每层都有一个缓步台,向两侧延伸出连廊,通往两座楼外部的走廊。两边的楼里时不时地会散发出一股潮湿发霉的味道,这种味道是在许多老房子里经常能够闻到的。
小琦通过楼梯来到了三楼,站在三楼的缓步台上,几乎整个小院的全貌尽收眼底,这时我发现楼梯顶棚的铁皮已是锈迹斑斑并且结着蛛网,显得十分沧桑。
我沿着楼梯岔出的连廊,来到了右侧楼的三楼外部走廊,站在三楼的楼梯口我发现外走廊尽头已经长满了类似爬墙虎一样的植物。显然,尽头的几家已经许久没人居住了。
正当我探索之时,住在一楼的一位大爷叫住了我,并为我讲述了关于这个院子的故事。
据这位大爷讲,这个院子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是日本侵华时所建,是当年满铁附属地内的松岛馆旧址。所谓松岛馆是当时为日本侵华部队提供特殊娱乐服务的场所,那时候日本侵略者从他们国内贩卖妇女输送到这里,为日本侵华部队提供特殊服务。抗战胜利以后至沈阳解放前,国民党把这里作为四维剧团使用。
通过墙面上的历史建筑铭牌我们也能够看到,上面刻着:松岛馆旧址,建于1929年,曾为日本军队娱乐服务部门,后改为国民党四维剧团,砖混结构。
一栋老建筑,承载着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它是日本侵华的罪证,在时刻警示着我们:要自强不息,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