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省万州市以前属于四川,1996年9月,因三峡工程建设需要,四川省将万州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划归新成立的重庆直辖市。
在重庆省万州市熊家镇,生活着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和所有的农民一样,穿着普普通通,每天辛苦的劳作。
翻地、锄草、施肥、洒药、收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老人是五十多年前回到这个地方的,因为这里是他的家乡。
回来以后,他从来没有个任何人说过自己的经历,所以在所有人的眼中,老人就是一个平凡的农民。
2005年,老人被检查出肺癌晚期,在医院的病床上,他说出了一个保守五十多年的秘密,儿女们听到以后,十分的震惊。
后来,这个秘密更是惊动了军区,许许多多的领导都亲自前来探望老人。
这名老人叫平太信,他是一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特等战斗英雄。
弃暗投明
1920年12月30日,平太信出生在四川省万州县熊家镇举安村的一户贫农家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平太信从四岁多一点,就开始帮父母打猪草、捡拾柴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随着年纪稍微大一点,平太信开始给大户人家放牛,崎岖的田埂山野上,四处都留下了平太信蹒跚的身影。
但是即便年幼的平太信,这个小小的身躯用尽了力气,家里依然常常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
所以,童年对于平太信来说,就是一段冻饿交织、悲苦难忘的记忆。
年幼的平太信,心中有着一个最大的愿望,他希望能通过自己和父母的努力,从地主的手中购买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然而好景不长,1941年的某一天,平太信正挑着一些柴火,打算走到几十公里外的万县县城中售卖,以此换取一些微薄的收入。
在平太信前往县城的途中,他遇到了一支国民党军队,将他抓到了队伍里,成了一名国民党士兵。
这一年,平太信刚满20岁,被抓壮丁以后,他来不及和家人说一声,就跟随着国民党部队前往了缅甸。
本来就是被抓来当兵的,平太信心中颇有怨言。但是在缅甸的丛林中,和日本鬼子浴血奋战,看着身边一个又一个熟悉的战友倒下,他的内心也涌起了强烈的仇恨。
因此,平太信在打仗中十分的勇敢,总是一马当先地冲锋在前,多次在弹尽粮绝之后,坚持不下火线,和敌人白刃肉搏。
在一次和日本鬼子白刃战时候,他的左小腿被敌人的刺刀刺中负伤,这个伤痛一直伴随了他的一生。
跟着国民党部队打鬼子时期,平太信在战火中淬炼,在战斗中成长,很快就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士兵,掌握了许多杀敌的经验和技巧。
正是这一段时期的经历,让后来的平太信在解放军队伍里屡建奇功,更是先后受到了毛主席的两次接见。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1947年我军和国民党军队的一场遭遇战中,平太信带着一挺机关枪和全班8名战士起义,转投向了解放军的怀抱。
当天晚上,他们在深山老林里走了整整一个晚上后,终于在第二天黎明时分找到了解放军。
听他们说明来意,又经过了一番核实后,平太信等人终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东北民主联军1纵2师4团8连。
这是一支发源于平江起义红五军特务连的英雄连队,有“钢八连”之称。
因为每天都有人加入部队,所以部队领导会不定期地开“诉苦大会”,借此拉近战士们的感情。
在诉苦大会上,平太信发现几乎所有的战士们都是和他一样是贫苦出身。
他们有的亲人被日寇杀死、有的是被压迫逃难时参军的、也有的是和自己一样起义来的。
平太信在大会上,也说了自己的经历,从被国民党抓壮丁,再到去缅甸打鬼子,引来了战士们接连不断地喝彩。
无形之中,因为这一次的诉苦大会,平太信彻底地融入到了解放军队伍之中。
在此期间,平太信也真正地认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军,才是真正为老百姓打天下、谋幸福的好军队。
后来他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战斗,打过锦州和黑山阻击战,平太信表现出色,多次荣立战功。
仅1948年,他在平津战役中就连立两功,还获得了一枚“朱德奖章”。
战功赫赫
参加平津战役的时候,平太信所在的连队夜间急行军,途径一片高梁地时,他突然腹部巨痛难忍,便离开队伍找到一个壕沟解手。
跳下壕沟之后,沟里面竟然蹲着一个人。俗话说“人吓人、吓死人”,平太信被吓得蹦了起来。
但是多年的战争经历,让他很快就镇静了下来,由于不清楚这个人的底细,他掏出烟,递给对方一支,假装找对方借火点烟。
火柴划着的那一刻,平太信赫然发现对方戴着明晃晃的头盔,这是一个国民党的士兵。
虽然十分吃惊,但是平太信依然不露声色地快速解完手,然后跳出了壕沟,迅速地找到了队伍,向排长报告了这个情况。
排长听完平太信的描述,他判断这附近一定有敌军。于是便带着全排的战士,由平太信带路,在壕沟里面抓住了这个国民党士兵。
随后大部队顺藤摸瓜,找到了敌人的驻扎地,在敌人休整松懈的时候,一个排的解放军战士,不费一枪一弹,俘虏了国民党军一个营。
战友们后来就对平太信开玩笑说:“还是你牛!一泡尿就淹死了敌人一个营!”
后来才得知,原来这个国民党士兵是一个逃兵,躲在壕沟里面打算等天亮再离开,结果被平太信给碰到了!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平太信响应号召,跟随着大部队前往了朝鲜战场。此时的他,担任志愿军第38军第113师第337团第8连班长。
第二次来到异国他乡,面对着拥有飞机、坦克的美国敌人,平太信十分的镇定。他和战友开玩笑说:“如果我能够战死在这里,也算是马革裹尸了!”
1951年的12月份,平太信所在的连队,奉命攻打一个火车站。
战斗打响之际,平太信带领着一个班的战士们先期侦察。就在他们向火车站前进的时候,突然发现一股敌军仓惶逃跑,应该是前线战场上的敌人溃军。
当时,在火车站的方向,有一座木桥横在大河上面,这座桥是敌人溃退的必经之路。
当时的平太信就想到一个问题,绝对不能让这股敌人过桥,否则,他们肯定会甩掉我军的追击部队。
如果让他们跑到火车站,那么我军留守火车站的队伍就危险了,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
形势十分的紧急,平太信和战士们简单商议了一下,大家都决定消灭这群敌人。
但是事情并非那么简单,还没等平太信行动起来,敌人的坦克引擎声突然从远处传了过来。不好,这很有可能是敌人的坦克部队。
平太信将全班的手榴弹集中在了一起,他打算一个人去孤身炸桥。
他让全班所有战士都留守原地,如果有敌人冲过来的话,一定要为我军追击部队争取时间。
交代完了一切,平太信开始趟水过河,他想要在水中炸毁桥墩,让大桥塌陷下来。
可是就在他淌水不远,敌人的第一辆坦克就开上了大桥。此时炸桥已经来不及了。
急中生智之下,平太信将一束手榴弹扔到了桥上,正好落在了敌人坦克的前面,随着轰的一声,坦克抛锚了。
一辆坦克堵在桥上,敌人其他的部队根本就没法过去。这个时候,敌人开始调来了后方的抢修车,打算将这个抛锚的坦克拉走。
平太信不顾自身安危,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他加快步伐,在河水里面艰难地前进。他靠近了桥的立柱,将手榴弹迅速地绑在了柱子上。
扯好手榴弹的引线之后,他赶紧纵身一跃,快速地向外游去。瞬间,大桥轰然倒塌,逃敌的部队彻底被困在了河对岸。
正是因为平太信的英勇炸桥,我军后面的追击部队,很快就赶了过来,直接将这股逃窜的敌军机械化部队彻底消灭掉了。
此战,缴获敌人坦克2辆、装甲车2辆、榴弹炮6门。
战后,志愿军司令部为平太信记了特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颁发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全班荣立集体三等功。
后来在第二年的1月25日,《人民日报》专门刊登了一篇文章《机智英勇的战斗英雄平太信》,详细介绍了平太信的炸桥壮举。
毛主席看到这个报道后,他为中国共产党有这样的英雄战士而自豪,所以在回国之后,亲自接见了他。
后来,在集体接见志愿军英模代表时,毛主席又单独接见了他。
1978年8月上映的电影《飞虎》,其中就有炸桥歼敌的故事情节,平太信所在部队的领导证实,电影里的“班长”原型就是他。
在后来跟随大部队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平太信战功赫赫,大小功勋加起来足足有二十多次。
在参加上甘岭战役时,平太信和战友一起,俘获了十几个敌兵。
后来在掩护大部队撤离的时候,平太信不幸踩到了敌人的照明弹,全身衣服熊熊燃烧起来,战友拼命为他扑灭了火焰,他的全身很多地方都被烧伤了。
当晚,他又中了敌人的榴弹炮受伤,后来被送到野战医院抢救。
平太信的一生,为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隐姓埋名
1964年,响应国家的号召,平太信以军人转业的身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万州县,在当地水利局下属的基建队工作。
平太信回来以后,村里人和家里人,只知道他曾经当过兵、上过战场、杀过敌人,但是没有人知道他在战场上的那些英勇事迹。
曾经的那些军功章和证书,被平太信老人深深地锁在了箱子里面,从不示人。
有时候学校里面会组织爱国教育,邀请平太信老人去讲故事。
他会摘取一些战场上的事情给孩子们说,但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这些故事真正的主角其实就是他。
就这样,一直到平太信老人晚年的时候,卧病在床的他,突然向子女们提出一个遗愿,希望能够回到部队去看看,这才让子女们将以前的那些军功章拿了出来。
平太信老人摇摇头说道:“我这点功劳算得上什么?这些都是牺牲的战友送给我的,如果我把它们挂在嘴边,开口伸手找国家要钱?那我以后怎么下去找他们?更何况我活着走下战场,娶妻生子,有房子住、有东西吃,我已经十分满足了!”
为什么说平太信老人生活很艰苦?这是因为早年在战场上和敌人浴血拼杀,他的身体留下了太多的战争创伤。
据平太信老人的儿子说:“晚年的时候,父亲一直在和疾病作斗争。因为长年征战,留下了一身伤病,他的小腿里有一块弹片,伴随了他一生,每到下雨天,他的全身就没有不疼的地方。”
1989年,因为严重的胃病,平太信老人的胃部被全部割除了,家人们都以为他已经没有办法活下去的时候,平太信却打破了生命的奇迹,顽强地活了下来。
2009年12月,平太信老人的病情突然变得十分的严重,只能接受住院治疗。卧床难起的平太信,用微弱的声音告诉儿子:“我想找到部队,想回去看一看。”
原来,平太信自上甘岭战役后负伤后,被送到野战医院救治之后,他就与原部队中断联系50多年了,部队方面也一度以为他已经牺牲了。
为了达成父亲最后的遗愿,平太信老人的小儿子平先金开始在网上发帖,替父亲寻找原部队的下落。
一位特等功臣,淡泊名利、隐姓埋名五十年,临终之际依然不忘部队,不忘战友。这些帖子很快就被世人注意到了,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不久之后,平太信曾经的战友们,纷纷地从全国各地前往医院探望他。
平太信的儿子说:“医生都说父亲撑不到春节,没想到见到战友后,父亲竟然又多撑了半年多!”
由于战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平太信老人病情好转,一直活到了90岁。
2010年9月3日的深夜,万州地区正下着大雨。夜色中,一辆军用吉普一路疾驰来到了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门前。
车还没有停稳,坐在车后排座位上的解放军38集团军113师张副政委便跳下车来。
只见他行色匆匆,不顾正在下着的大雨,迅速跑进了医院。
可是,他还是来晚了。只见一个精瘦的老者,紧闭着双眼,安详地躺在病床上……
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平太信刚刚走完了他90年壮丽而又平凡的人生,与世长辞。
据老人的子女回忆:在老人最后弥留之际,他嘱咐子女一定要缴纳最后一笔500元党费。
老人生前的军功章,子女们将它们仔细地保管了起来,他们一致认为,这是父亲留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
平太信老人一生的功绩:获得特等功臣称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一枚朱德奖章、一枚国际勋章、一枚二级模范奖章,以及二十多枚军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