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百姓:“黎民”和“百姓”这两个词的含义和您想的截然不同

2023-12-13     花西亦花心

原标题:黎民百姓:“黎民”和“百姓”这两个词的含义和您想的截然不同

在古代文献中,我们常常遇到成语“黎民百姓”,这一用词起源于《隋唐演义》并在今天泛指全体平民。然而,“黎民”和“百姓”在古代却有着不同的含义,这其中的故事充满了曲折。

成语来源于《隋唐演义》第17回,描述了六街三市的宰臣们和黎民百姓在天子的命令下共同欢庆的场景。但在古代,“黎民”和“百姓”并不是指代平民的词汇,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内涵。

黎民一词在古代指的是九黎族的族民,在逐鹿之战后演变成了奴隶的意味。九黎族是一个联盟,拥有81个氏族,经常与炎帝族发生冲突。在逐鹿之战中,九黎族战败,被俘的族民成为奴隶,后来被称为“黎民”。随着九黎族的瓦解,黎民逐渐融入炎黄子孙中。

而在古代,百姓是指有姓氏的人,特指贵族。在春秋战国之前,只有王公贵族才有姓氏,而普通平民是没有姓氏的。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平民阶级逐渐融入社会管理层,贵族地位逐渐没落。因此,姓氏在平民中逐渐广泛产生,奴隶和平民的区别也逐渐模糊。于是,“百姓”和“黎民”等词汇逐渐演变成一种统称,指代普通的百姓,意义逐渐趋同。

在点击头条搜索之后,我们发现有关“黎民百姓”的解答,这些古代词汇原来涵盖了如此丰富的历史故事。黎民从九黎族的奴隶身份逐渐演变成普通百姓,而百姓则经历了姓氏的演变,从贵族特权中走向平等。这样的历史背景让“黎民百姓”成为今天泛指平民的成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63b0a130c57f5c8f9bd18e3cadfcd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