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呼叫(二)
白雪生
当我研读毛泽东这些电报,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两封电报中,毛泽东都过问了林彪作战指挥所的问题。
在3日17时的电报中询问:“你们指挥部现在何处,你们指挥所本应部队运动之先(即八月初旬)即到锦州地区,早日部署攻锦。现在部队达为时甚久,你们尚未到达,望你们迅速移至锦州前线”。
早在7月22日,毛泽东要求林彪南下作战的同时便提出:“你们指挥机关似以先期南下和程子华罗瑞卿诸人会面为适宜。”但林彪南下决心未定,指挥所一直在双城未动。
毛泽东善于从细节蛛丝马迹去发现将领的心思所属。指挥位置最能表现指挥员对战役的重视程度与决心。
在4日6时的电报中,作为第一个“教训”,向林彪提了出来:“你们的指挥所应先于部队移动到达所欲攻击的方向去(这一点我们在很早就向你们指出了),由于你们没有这样做,致使你们的眼光长期受到限制。”
当得知林彪指挥机关已到锦州前线,毛泽东又为林、罗、刘等的安全操心了:“你们到锦州附近指挥甚好。但你们不应距城太近,应在距城远处,以电话能联络各城兵团即妥,务求保障安全。另设攻城直接指挥所,委托适当人员,秉承你们意旨,追近城垣指挥(亦不要太近)。”
从中似可看出,毛泽东对于自己的亲密战友,表现出伟大的耐心,再就是从思想指导到工作细节的严格要求和具体关切:“由于你们没有这样做,致使你们的眼光长期受到限制。”
应该说,是毛泽东把自己的爱将,“逼”到了锦州前线。那么,毛泽东看好锦州什么了呢?
一代战略大师毛泽东的眼光超乎常人之处,就是他发现了锦州独特的地缘占位,独具“关门打狗”的“门户”地缘优势。
在毛泽东眼里,区区一个小城锦州,其关乎全局的战略地位,远远胜过沈阳、长春、哈尔滨等等所有大小城市。
也就是说,打下锦州,就相当于打下了整个东北的所有城市。
这是锦州得天独厚的、超乎一城之上的巨大钳制、拉动作用。
于是,林彪在毛泽东的电令下,终于下令强攻锦州。经过31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了锦州守敌,取得辽沈战场决定性完胜!
当我在牤牛屯这农家小院前徘徊遐想时,耳边仿佛响起当年的电键声声,飘过了昨天的战火硝烟,一直飘到了今天作为陆海新通道桥头堡的锦州港。
历史把锦州又一次推到大时代的最前沿。
在我面前,仍然还是这一座呼叫伟大胜利的朴素小屋。自古都是心胜于兵,智胜于力。一道道电波,一声声呼叫,昭示给今天,中国革命的成功其实是一种思想力的强大和卓绝,是伟大战略思想发射出的精神光芒!
在这里,是催生了伟大胜利的历史产床;
在这里,是创造中国大历史的光辉转折点;
在这里,是酝酿新中国全面解放的出发地;
在这里,积淀了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基因;
在这里,蕴藏了红色战地文化的精神高地;
在这里,回响着永不消逝的红色呼叫!
编校|周丽 刘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