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朋友聚会,说到孩子时,一位朋友轻松一笑:我的孩子放假玩游戏玩疯了,很快就要开学,他暑假作业一点都没写,不管他了,难得轻松,让他快乐个够。
近几年,"给孩子快乐"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家长在看了太多孩子患上抑郁症的报道后,心理发生很大改变,他们再也不敢严格要求孩子了。
有的家长对孩子听之任之,说只要孩子过得快乐就行。有的家长干脆躺平,美其名让孩子顺其自然成长,自己也乐得轻松,自在。尤其是孩子放假的时候,不少家长更对孩子放手,让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只是,孩子快乐了,家长轻松了,但留下的后遗症却太沉重了…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图轻松,也是人性。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其实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没有引导,没有约束的孩子,很难长成天使的模样。所谓的勤奋、刻苦和不懈努力,只不过是受环境影响,或明白道理罢了。
家庭教育,最根本就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养育孩子,既不能圈养,也不能放养。
简单给孩子快乐,后果很严重。
认识一位母亲,仅仅给儿子放手一个暑假,儿子就像脱缰的野马,跑上偏道,再也拉不回。
这位母亲的儿子,乖巧、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母亲曾引以为傲。
但当有人告诉她:"你无须在孩子身上花太多时间、精力,自由生长的孩子更好,更快乐”,当时她的事业也刚好步入上升期,工作日益繁忙,所以当暑假来临,她做了一个决定:"放手孩子,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假期。”
她把孩子寄养在自己父母家,自己全情投入工作。
她的父母,生活在小城镇,俩人没什么文化。她的儿子到他们家,他们能做的,是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其它都做不了。
她的儿子到外公外婆家,开始有点不适应,觉得无聊。几天后,他找到乐趣,拿外公的手机玩上游戏,并一发不可收拾。
当外公要拿回手机时,他提出要外公给自己买手机,且不能告诉母亲,外公为了孙子高兴,稍微犹豫后,还是将一部新手机交到外孙手里。
母亲每一次打电话过来,不管是外公、外婆,还是儿子都传递一个讯息:过得很快乐。
当暑假结束,母亲从老师那里得知儿子暑假作业没有完成。而此时的儿子,已不再听话,不爱学习。
她不让儿子玩游戏,没收儿子的手机,儿子却拿自己的压岁钱逃学去游戏厅玩。
一个暑假,儿子完全变了样!
这样的状况,怪儿子、怪外公、其实更应该怪母亲自己。因为母亲的放手,让孩子沉寂的贪玩的人性活了起来。
还孩子快乐,不是放任孩子为所欲为。
复旦大学的钱文忠教授说过,教育里一定存在"痛苦",如果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快乐,就需要对孩子不停让步,这会毁掉一个孩子。
金灿荣教授更直言:快乐教育不符合人性。
网上看过一篇文章《十年快乐教育换来惨痛教训》,家长起初只有一个心愿:孩子开心就好,于是,孩子写作业太累太难受,允许不写;孩子想看动画片,可以无条件同意,甚至可以因此上学迟到,理由是孩子尚小,不想强制压抑,只愿孩子快乐。
结果孩子依照自我意识野蛮生长,到了初中,老师和家长都已经很难调教。
家长的放手,换来的是沉重、惨重的教训。
类似的例子,现实生活中很多。
为了孩子所谓的"快乐",放任孩子不学习、玩游戏、荒度时间,孩子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必定一定程度落后和退化。
家长该如何给孩子快乐,让孩子长成期待的样子。
首先,家长不能躺平,不能放手。
既为孩子监护人,就要对孩子尽心尽责。让孩子快乐成长无错,但对孩子引导,督促必不可少。要做到这两方面,家长一定更为辛苦。
自古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个"勤"字和一个"苦"字道出了求学的不容易。家长不应为了孩子快乐让孩子放弃求学的认真,而是要引导孩子找到学习的快乐,并乐在其中。
要了解孩子的需求,清楚孩子快乐的点。孩子贪玩中往往有满足好奇心,有求胜心理,有寻求刺激的欲望等,家长要善于发现,并善于往学习上引导,努力给孩子快乐的感觉。
对孩子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和各种偷懒躲避,家长要给予较正和阻止,而不是担心孩子因此不快乐放任自流。
要给予孩子适当的空间和一定的自由度,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从而更愿意沟通,更容易接受教育。
要跟孩子建立起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如读书、做手工等,通过这些共同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远离游戏和粗暴低级玩乐。
其次,家长要跟着孩子一起快乐,一起成长。
现代的孩子接触面广,且科技发达,各种不良的诱惑几乎无处不在。可以说,家庭教育的难度有增无减。家长不应因此而焦虑,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家长要懂得并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坦然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异常"。同时不急于求成,孩子不同年龄段,心智发展不同,学习内容需要顺序渐进。家长不能"拔苗助长",唯有如此,才能给到孩子学习的快乐。
兴趣是"快乐"的源泉,也是孩子学习动力之一。家长要给孩子的兴趣爱好提供支持,并注重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让孩子的快乐转移到学习上。
让孩子爱学习,并快乐学习,家长往往要付出更多,而且自身也要不断学习,既懂得人性的弱点,也知道孩子的成长规律。同时时刻记住:简单给孩子快乐,只会毁了孩子!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