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杀死蓝玉是因为谋反?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2022-07-30     仲安筠

原标题:明太祖朱元璋杀死蓝玉是因为谋反?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朱元璋是历史上非常厉害的一位皇帝。在历史上,能够媲美朱元璋的皇帝是少之又少。朱元璋在位期间,创造了洪武之治。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能够建立明朝,让元朝末年的汉人走出了黑暗。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兢兢业业。

可问题是,朱元璋早年时期立的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后,朱元璋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了让子孙顺利继位,朱元璋开始大肆杀戮。这其中就包括很多明朝的开国功臣。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出现了明初的四大案。其中就有蓝玉案。

胡惟庸是明朝时期的宰相,胡惟庸在权力巅峰的时候,甚至是与朱元璋平起平坐的。胡惟庸的猖狂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最终的胡惟庸被朱元璋处死,通过胡惟庸案,朱元璋废除了实施上千年的宰相制。从此内阁制出现在明朝。

内阁首辅将宰相取代了,到了之后,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就成为了“宰相”,同时也成为了党争的基础。话说回来,明初时期,出现了四大案,分别是郭桓案、蓝玉案、胡惟庸案以及空印案。这四起案件对明朝的影响力都是非常大的。

单单从蓝玉案来说,它的影响力就不可小觑。从人口上来说,蓝玉案的受牵连人数达到了一万五千人,这些人都被朱元璋处死。洪武十三年开始,“胡党”就不断的受到牵连。到了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案已经过去了十年,此时胡惟庸案的影响力仍然存在。

此时的明朝开国功臣仍然不得安宁。这其中就包括李善长,受到了胡惟庸案的牵连。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逝,这时候的朱元璋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此时的朱元璋将目光转向了朝中具有“威胁性”的开国功臣。于是朱元璋的目标就转向了蓝玉。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八,这一天对蓝玉来说无疑是人生的转折点。当天锦衣卫指挥使密告蓝玉谋反。朱元璋马上下旨逮捕蓝玉,朱元璋知道此事后立即处理了蓝玉,下旨处死且将他满门抄斩。蓝玉被处死之后,家中搜出了很多书信。

这些书信大部分都是朝廷官员与蓝玉的书信往来,这些与蓝玉通信的官员,全部被压进了大牢中。三个月的时间内,朱元璋通过蓝玉案处理了1公13候2伯,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十多位将领受到牵连。军中大批经验丰富的中高层将领差不多都杀戮殆尽。

蓝玉案出现后,朱元璋将呈堂证供编辑成书,名《逆臣录》,目的是警示群臣以儆效尤。书中记载了蓝玉案的原委,可是根据书中记载的内容来看,蓝玉案出现了很多奇怪之处。单单从朱元璋下旨逮捕蓝玉开始,到处死,仅仅经历了两天的时间。

更加难以置信的是,从蓝玉被处死,一直到蓝玉的“党羽”被处死,仅仅过了三个月的时间。很难想象,这是不是太快了。为何朱元璋这么着急处死蓝玉?蓝玉回到南京至被捕处死只不过一个月而已,随后就有几千人与他密谋造反。

现如今看来,蓝玉肯定是没有谋反之心的,否则蓝玉也不会回到南京。假如蓝玉真正的要谋反,那么在外征战的时候,蓝玉手中有兵权,同时还有便利,在这样的情况下谋反岂不是更好?那么回到南京之后,蓝玉就变得被动了。这显然不合理。

假如蓝玉真的造反,那么蓝玉离开自己的亲信与手握重兵的军队,匆匆赶到首都,这无异于自投罗网。即使是蓝玉谋反,蓝玉即使没有机会打败朱元璋,那么割据一方苟延残喘也比回到南京要强。所以说蓝玉谋反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冤案。

朱元璋杀死这些明朝的开国功臣,根本原因就是加强皇权。其次就是为了给子孙即位让路。蓝玉作为太子妃舅舅的关系,天然的太子党,将来朱标登基完全有能力驾驭蓝玉。可是朱标病逝,朱允炆就更加不是蓝玉的对手,由此朱元璋不得不杀死蓝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52011a8c1ed42bbcebc603d87eff2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