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 黄山 也许可以算是我的第二“故乡”,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 上海 人,但我的祖籍就在 安徽 黄山 脚下的一个叫 休宁 的地方。应该是小学的时候,曾经跟随家里的二伯和两个哥哥一起回到这座小镇。当年交通还十分不方便,车辆不能直接行驶到村子里,必须得靠双脚穿过坑坑洼洼的山路和一条窄窄的木桥。
那个夏天的记忆有些恍惚,但依稀记得住在不知道哪个远方亲戚农村新房里,和两个哥哥在村口的野河中游泳,在黄昏的落日时分往溪 水里 扔石头、抱怨每天的所有饭菜里都放辣椒却全部吃的精光。记得在雨中艰难的登上 黄山 ,二伯走不动还是我搀扶着他下山。也记得在二伯临终前我在他耳边告诉他说,等他康复了再一起重游 黄山 。
这些回忆的片段构成了我对 黄山 和 徽州 的印象,没想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竟隔了10多年。
有一句非常老的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 归来不看岳”。但其实 黄山 真的不但但是一座山 深藏周围的隐世村落也许才是古 徽州 的精髓所在。
先来一波预告:
黄山日落云海
宁静的木雕艺术天堂——卢村
杭黄铁路的开通,从 杭州 到 黄山 的时间缩短到了2个小时以内,这是一条横贯浙杭与 安徽 黄山 的跨线铁路,沿途海经过富春江、 新安江 、 千岛湖 等数个风景旅游名胜地。铁路的贯通在时空上拉近了原本交通不便的 皖南 山区,也让我心灵上的“归乡”之路更加近了。
从 杭州 东出发,没过多久隔着玻璃都能看到 徽州 式样改造的民宅。
从 黄山 北站下来已经是下午,我们便前指定的取车点。虽然是3天的短途家庭旅行,但在选择自驾用车时也丝毫不能马虎。
安顿好便抓紧前往第一个目标: 卢村 。
卢村 距离 黄山 北附近大约60公里不到的路程。顺着205国道再转入218省道行驶1个多小时便可以到达。在这条非常出名的省道上,星罗棋布的古村落:五里村、奇塑湖、 卢村 、 塔川 、木坑竹海。这些被这条最美省道串联其来的古老村镇,有些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原住民生活形态。去之前正值南方大雪,出行的 杭州 也在几天前披上了银装,到达 黄山 动车站的时候发现当地雪已经化完,还有些怅然所失。没想到在省道行驶了不久车窗外便飘起了雪花!虽说赏秋色可能是218省道最出众的,但在雪中与她相遇倒也是别样体验。
随着车行驶,雪开始越下越大
一路开开停停下午四点多,便到达了第一天下榻的 黄山 悦榕庄。之所以选择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悦榕庄似乎 与卢村有些相似的神韵 ,踏入酒店的大堂就可以感受到这里避世宁静的气息,透过大堂的玻璃窗,或者站在公共阳台就可以看到 卢村 ,朝左可遥看 宏村 。不用走出酒店就可以把整个村子和背后素雅的山景尽收眼底。
第二个原因就很简单了,那就是悦榕庄离 卢村 真的非常近,从悦榕庄驾车出发前往 卢村 ,大约7-8分钟的路程即可到达,酒店也赠送了2张 卢村 的门票。(虽然隔天前往的时候发现半个检票的人影也没有)
由于是冬天 黄山 区日落较早,天色已经暗下来。便决定不安排行程,在酒店的庭院散步。白墙、青瓦、马头墙,这些徽派建筑运用在庭院里的建筑上,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俨然一个徽式村落。
房间里也是一个很中式的设计,最外面的客厅部分,与最里面的卫生间面积最大而卧室最小的设计,据说是符合 中国 传统居家风水理论。
第二天在酒店用过早餐之后,便驱车前往 卢村 。
卢村 古民居群为 清道 光年间四品朝议大夫卢帮燮所建,去 卢村 ,就是去看木雕群楼。在村口随意问起木雕楼在那,村民都会顺着方向指去:保存最完整,雕刻最精细的志诚堂。
循着指引的方向漫步而行,一路上仔细打量,这是一个典型的 徽州 乡村,有着非常漂亮的徽派建筑,这里小桥流水很是幽静,纵观全村可能是由于昨晚的雪刚停,晨起暮时,薄雾轻轻笼罩这片村寨,混以炊烟袅袅,神秘而又朦胧,加上冬天的 卢村 人烟稀少更有一种小世外 桃源 的感觉。
卢帮燮早年经商,家富百万,当时被人称作卢百万。卢百万在拥有了丰厚的财富之后,雇佣了 徽州 著名木雕工匠花了20年时间精雕细刻而成。志诚堂便是是卢百万的大房、二房和父母合住的地方。
与当年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今的木雕楼,只留下一对老夫妻在照看,去的时候只遇见老奶奶,遇见我们便涛涛不绝的攀谈其来,由于口音比较重我也很难完全理解的老人的意思,依稀是在讲述木雕楼和先祖们当年的辉煌,她还不断的嘱咐我们木雕的制作精美绝无仅有,要多花心思看一看。
老人目前的日常起居也都在志成堂中,堂中成列的生活用具也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回头望一眼,白雪覆盖下的 卢村 ,安静祥和。
碧山村-桃花源中的乌托邦
继续顺着218省道行驶大约十几公里就可以到达这个叫 碧山村 的地方。曾经在大学学美术的时候,听说过“碧山计划”这个名字。2011年由几位知识分子发起的“碧山共同体”试图通过知识分子,艺术家下乡与当地的农村农民协作,提供一种新的乡村建设思路而名噪一时。 碧山村 距离 宏村 不远,自驾30分钟即可到达,这是一座乍看起来平凡的村子。
在村口停好车步行5分钟便能走到隐藏在村里的一家书店— 碧山书局 ,它改建在一座二百年历史的祠堂中,有着和徽派建筑一样的围合式院落,泥土垒叠而成的土墙,在岁月的洗礼下显得斑驳陆离。
泥土墙里都陈列着书籍。
顺着书局陡峭的楼梯和通向更加安静的的二层,这里陈列更多的书籍。望向窗外,可以看到整个天井,远处清晰可见绵延的 黄山 山脉。
旁边的 牛圈咖啡馆 ,昔日的牛栏,如今成为一个具有乡村特色的咖啡馆。坐在里面可以欣赏到老物件、墙上的大字报。还可以点上一杯咖啡享受岁月静好。
逛完书局继续往村子里走,就来到了这个叫做碧山工销社的建筑,这是一座由村子里老供销社改造的建筑,屋内的装饰能够看出保留了老工销社的柜台、橱柜的形式感。青色泛旧的木橱窗,令来自都市的人产生莫名的怀旧和亲切感。
如今这里还引进了“长效设计”的倡导人长冈贤明的设计品牌,而成为了一个理念店铺。这家设计品牌源于一家 日本 二手店铺,据说连川久保玲也是他们家的粉丝,他说倡导长效设计的理念大概是重新发掘旧物品的存在价值和利用空间。可能在这一点上和碧山计划的初衷在精神上又共同点,两者的结合也显得挺顺利成章。
店里售卖许多由当地手工制作的工艺品等,
当然如果什么都不想买的话,这里应该也是方圆十几公里,能喝上咖啡为数不多的地方了。
可以围着炭炉沏上一壶茶,吃个烤地瓜~真是很惬意。
居然还有烤橘子这种操作?
当地的自己酿制的精酿啤酒
工销社的内部还有展览的区域,据说是长冈贤明团队深入 日本 的47个都道府县,挖掘挑选出当地富有当地个性的产品。陈列展品中不乏普通的工艺品,甚至是现代的工业品。一直从最北端的 北海道 到最南端的 冲绳 依次排开。 特地看了一下即将要去的 冲绳 ,果然因为琉璃工艺高度发达的 冲绳 代表产品是一只玻璃杯。
听到店员说今天晚上6点在书局会有难得的 黄梅 戏的演出,咦 黄梅 戏不是 湖北 的吗?带着疑惑询问下才了解到:祭祀、赶集、社戏依然是这里村民的重要活动。源于 湖北 黄梅 县的 黄梅 戏, 清道 光以后流入 安徽 ,反而在 徽州 发展壮大,也成了 碧山村 民不可缺少的文化娱乐。
参加演出的演员都是来自 碧山村 或者附近村落的爱好者,从编排到出演都自己完成,就像他们自己开场说的不求多专业,只为一个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
虽然都是爱好者一招一式舞得有板有眼,一词一句唱得字正腔圆,引来阵阵掌声。演员们轮番上阵,让所有观众深深地沉浸在这场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盛宴中。
可以把爱好可以持续下去也真的是一件令人羡慕之事。在 徽州 的烟雨中看完了整场演出。
登黄山同云海,奇松、怪石开派对
依稀记得在20年前曾经攀登 黄山 ,当时完全是靠徒步登山。此行带着父母,他们年龄也都不小了。所以选择索道上山,决定在 黄山 顶上过一夜。一来是比较省力,二是只有住在山上,看日出日落才有保障。
由于 黄山 上天气多变且日夜温差较大,一次性登山雨衣,脚套和厚外套必不可少。另外也可以携带一些巧克力等补充能量的干粮。
顺着218省道回到国道上,一个多小时就来到 黄山 脚下,所谓 黄山风景区 的南大门就在这个叫汤口的镇上。这里是 黄山 旅游人群最为集中的地方,大多数游客都会选择从从 黄山 的南大门上山。由于安全的考虑, 黄山 是不允许自驾上山的。在南大门景区的入口出设有停车场,供自驾游客停车。一晚上的费用大概几十元左右,还是比较合理的。
在指定的区域等待不一会儿,景区的大巴景便来我们了。一般可以选择前山或者后山(云谷寺)上山,我这次是选择后山来回。云谷寺索道会直接将你送到 黄山 景点集中的区域,在这里你也会和步行上山的游客交汇。云谷寺索道口同时也是 黄山 门票的售卖的地方。另外有一点福利:如果携带杭黄高铁的门票或者购票信息, 黄山 的门票居然是可以打折的!
开始坐索道了, 云和 雾围绕在山前山后,山的容颜也被遮盖的严严实实,让人看不清摸不透。就连索道,也被朦胧成一道风景。
当海拔慢慢升高抵达索道的终点,白鹅岭的时候,视野才开始好了一些,放眼望去云雾中的山色如同国画般展现出来。
说到 黄山 山上的住宿,酒店就那么几家。一般都会选择 北海 、西海、狮林这几家,因为从这些酒店出发离看日落的丹霞峰等很近,步行十来分钟就可以到了。同时第二天选择在光明顶看日出也不算远,只需要步行40多分钟。
话说此行最想遇见的就是 黄山 的日落和云海了,据说 黄山 一年365天只有51天可以看到云海,但是昨天刚下过雪,理论上下雪之后看到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一下索道就看到的 黄山 松鼠哈哈,引得路人停下纷纷拍照,小家伙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
从索道前往住宿的酒店,带着父母走不太快,但基本在一个小时内就可以到达,途中会经过一些景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这颗巨大的古老松树,被称为 黄山 十 大名 松之一的黑虎松。
在酒店整顿一会儿突然发现,刚才一路白茫茫的阴天,透出了金色的光芒·。终于出太阳了!今天的日落终于有保证了!这两天一路我都在嫌弃天气不好,而由于行程的关系我也只有一天在 黄山 上看日落的机会了,真的是太幸运了!
一路上都是前往丹霞峰看日出的游人,还会迎面遇到许多建筑工作从我们的反方向走来,背着承重的扁担和货物,在石阶上来来回回忙碌一天,令人佩服和动容。
一路上的景色被日落的光芒照射的非常迷人,虽然从酒店到看日落的地方确实不长,但都是上坡路背着沉重的行李,还算有点辛苦。 不过一心想着赶到日落机位便也顾不得疲劳了!
终于在黄金时间以前赶到了!
当我看见落日的阳光开始慢慢的洒在白雪上时,整个人都沸腾了!看到此景色,才真的理解到 中国 古时为何用国画泼墨来描绘写意的山水。真的是一 方山 水造就了一方艺术手法。
山峰在似海非海的云雾中互相幻化,意象万千,我只有屏住呼吸欣赏的份。
日落云雾中的西海饭店。
朋友说这张是别人明明在托太阳,我偏把大阳照到了后脑勺。哈哈
落日的红色光晕让云海和天空融合在一起,看不到边界,就当你还在沉醉的时刻,天色也就渐渐暗淡了下去,除了按下快门,这种极致的美已经无处可追寻。
宏村-浮生若梦,烟雨徽州
宏村 应该时 徽州 古村落中最为出名的一个,有着“画里乡村”的美誉,接近900年的历史。由于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和秀美的风光也是是各大美术院校写生的首选之地,作为曾经美术生的一员,曾经在高中和大学两次来过 宏村 和 西递 写生,这一次也算是故地重游了。
从 黄山 原路下山,驱车前往, 宏村 池塘周遭的树片叶不留,只余下枯枝肆意的向天空伸展着,好在远有薄薄的云雾围绕的青黛色群山的山顶,比之前经历的“白版天“要好看不少。小桥对面的建筑,灰白的墙,屋檐下的红灯笼,把倒影在水面上,一副 徽州 山水画的景象。
在 宏村 找了一家饭店吃饭。来 徽州 当然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
#毛豆腐#
长毛的豆腐?没错,这就是 宏村 让人“闻风丧胆”的网红毛豆腐!乍一看其实卖相比臭豆腐难看,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毛豆腐的口味,我倒是觉得口含独特,浓郁中带着一些刺激的酸味。
臭桂鱼是真的臭。这是 徽州 菜的代表之一,初次见到的人不敢下筷,因为桂鱼发出的似臭非臭的气味,叫人有点担心。但只要你能不在意这个臭去吃的话就会发现鱼肉很鲜美,真的非常好吃。
蕨菜也是当地炒菜很常见的一种。
月沼的红灯笼在每个黄昏来临时,都如约亮起,在夜幕中重新遇见这水墨村庄。
写在最后
此次 黄山 之行,一路上有探歌的陪伴,寻访到古 徽州 不同的侧面。 卢村 的自我意识, 宏村 的温润秀美, 碧山村 的文艺独立。
在这里,自然界的一切使得一切都更近乎原生态,古镇无法被现代取代,传统无法被潮流取代,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文明的交融,驱车于古城之上,路上看到的是心安理得的村民,也看到了原住民中存在自我个性的人们,这一刻我甚至认为自己是属于这里的,毕竟这里的一切,终将归属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