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还能涨多久?

2023-03-24     钱耳朵

最近市场“冰火两重天”,ChatGPT概念(AI概念)持续暴涨,不断创新高;新能源车、光伏板块持续大跌,创了近半年新低。

不少人问勇哥, 要不要把新能源基金卖了,买AI基金?

我的建议是, 不要。原因有两个:

1) 大部分AI概念都是“瞎涨”

2) 新能源车和光伏板块现在处于“磨底”阶段,割了很可惜

下面简单聊聊我的看法。

1、中国的ChatGPT能发展起来吗?

我倾向于认为,

有些人将百度的“文言一心”和OpenAI的“GPT-4”比,说文言一心代码抄袭、使用体验不及GPT-3一半、是CheatGPT……

这显然没有抓住问题的重点。 中国的互联网是一个“自循环系统”,我们需要和美国的产品比吗?微博比不上FACEBOOK、百度比不上GOOGLE,阿里比不上AMAZON;但在中国,微博、百度、阿里依然是各领域的头部平台。

判断中国ChatGPT能否发展起来的重点在于, 能否产生一个国民级应用?

目前来看,很有想象力。

GPT-4在美国律师资格考试中以298分通过,超过90%的考生;在AP艺术史、生物、微观宏观经济学等考试中全部顺利拿到5分。这就是说, 最新的ChatGPT技术已经达到了“优秀文科毕业生”的水平,可以替代大量的人力工作。

既然美国已经成功,就算中国公司的技术水平不行, “抄袭”总会吧(虽然不大体面)?所以要相信, 中国大概率也能出一个ChatGPT的爆款

2、ChatGPT利好什么板块?

“算力、模型、数据”是发展AI的三大要素,其中“算力”是基石。

所以,发展ChatGPT最先利好的是“算力”。

根据IDC预测,中国AI算力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6年将达1271.4 EFLOPS,CAGRA(2022-2026年)达52.3%。

先别急着高兴。

算力由三部分组成:AI芯片、AI服务器、数据中心。其中, AI芯片是基础;AI服务器是AI芯片的系统集成;数据中心是“存储器”。

必须了解一个现状:

虽然,中国的AI服务器水平居于世界前列,数据中心至少有三大运营商兜底,这两块问题不大;但是, AI芯片又被人“卡脖子”了

AI芯片主要有四类:CPU、GPU、FPGA、ASIC;其中CPU是基础,GPU、FPGA、ASIC作为“加速器”协助CPU工作。但是 ,这四类芯片目前都被海外大厂垄断,根据Counterpoint、IDC数据,Intel和AMD共计占2022年全球数据中心 CPU 市场收入的92.45%,Nvidia占2021年中国加速卡市场份额的80%以上。

被“卡脖子”,那么,就算中国的ChatGPT能发展起来, 利润的大头也得让给别人

所以, 别瞎炒作ChatGPT概念了。而且, ChatGPT指数年初以来已经涨了78%,预期打太满了,风险不小。

实在看好ChatGPT呢, 可以关注一下“通信板块”

根据《数据安全法》,ChatGPT训练所用的数据只能存放在国内,数据中心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建数据中心,就要用到通信设备、通讯材料等等。

中泰证券研究显示,ChatGPT带动服务器用量增长及平台升级,预计2025年服务器PCB市场超160亿美元,2021-2025CAGR达21%。

所以,对通信的利好是相对确定的。但也要注意,通信板块年初以来已经涨了32%,涨太多了,目前也不建议追。

3、新能源车、光伏到底了吗?

不敢说“已经到底了”,只能说新能源车、光伏板块处于“磨底”阶段,现在的性价比真的很高。

看新能源车板块,股价已经跌到了2022年4月底的“黄金低位”了;PE估值比2022年4月底更低。

看光伏板块,PE只有19.87倍,位于近5年最便宜的时候;只有近5年“中位数”的1/2。

投资讲究“低买高卖”,在这么便宜的时候,“贱卖了”多可惜。

新能源车、光伏还会跌吗?有可能。

简单地说,在短期,新能源车的涨跌主要取决于 “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是否企稳;光伏板块的涨跌取决于 “多晶硅、硅片、光伏组件”的价格是否企稳

近段时间,“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还在持续下跌。3月16日,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为31万元/吨,3月20日降到29万元/吨,23日降到28万元/吨,今天进一步降到27.75万元/吨。

一天一个价,新能源车板块可能还要“磨一磨”。

从近1个月的情况看,硅片、光伏组件的价格已经企稳了;

但是, 多晶硅的价格在温和下降,3月8日光伏级多晶硅的价格为25.84美元/千克,3月15日降为25.65美元/千克,3月22日进一步降为25.33美元/千克。

不过看下降的幅度,应当快企稳了。

总之呢,对这两个板块,最好多点耐心。

4、结语

讲了这么多,好像也没有“确定性的机会”。有人说,啰里啰嗦,说了个寂寞。

我不这么认为, 投资讲究“逆势研究,顺势交易”

新能源车、光伏正处于“探底”阶段,正是需要研究的时候,只有研究清楚了影响它们涨跌的因素,在机会到来的时候,才敢于“加仓”,才能抓住“赚大钱的机会”。

AI正处于“强势期”,但是也不能简单地“顺势交易”,需要研究它上涨的“合理性”;如果它的上涨没有合理的依据,你追进去,不就被割韭菜了吗?

所以, 不管最后有没有“明确的结论”,我认为研究都是有必要的,也会坚持输出“研究干货”。这是对自己的投资负责,也是对读者负责。

部分人看文章,只为“找答案”,没有明确的答案就不想看了。

这种思想其实很危险, 最后大概率“被割韭菜”,因为只有“骗子”才能满足他们的期望。

你知道得到一个“稍微明确的答案”有多难吗?

勇哥和投研团队每天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辛苦地研究,评估基金、板块的确定性,测算上涨空间,量化回调的可能性,往往研究了十几个行业,才发现一个“比较明确的机会”。

所以,理性一点,别老是“找答案”,因为很多时候根本不存在!

如需看大盘及赛道估值,请看第三条文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40d28a512888b84f360f2ff461c96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