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上中下游技术研发竞争格局如何突破?看这一篇就够了!

2022-05-26     流程工业

原标题:氢能上中下游技术研发竞争格局如何突破?看这一篇就够了!

这是“流程工业”发布的第 8042 篇文章

今天,流程君和你分享以下关于 氢能上中下游技术研发的深度好文,欢迎阅读。

一、上游技术研发竞争格局

1.

制备技术研发竞争格局

  • 电解水制氢

电解水制氢

电解水制氢由于设备简单,工艺流程稳定且不产生任何污染,是当前制氢领域的热点技术,并且专利申请总量和增长速度均高于其他制氢技术。故本研究在制氢技术中选择电解水制氢方法进行竞争格局分析。根据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检索发现,电解水制氢技术专利数量排名前10的申请人分别是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四川华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氢爱天下健康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四川华能嘉陵江水电有限责任公司、华能明台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华能涪江水电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华能太平驿水电有限责任公司。(如图表17)

从主要专利申请人的类别来看, 国内在电解水制氢技术领域的主要机构是以华能集团为代表的能源科技公司和科研院所

其中,中国华能集团在电解水制氢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下属的两个科研性质子公司分别持有相关专利117件和72件,占前10名专利总量的32.3%。此外,华能集团间接持股5家地方分公司均上榜,体现出华能集团在国内电解水制备技术的“头部”化领先趋势已经形成。从专利申请的年度分布趋势来看,技术起步是从21世纪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国内最早的专利申请可追溯至天津大学于2002年申请的(CN1290220C)电化学铝-水储氢、制氢的方法及设备。此外, 2017年后各机构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逐渐增多。(如图表18)

  • 化工原料制氢

化工原料制氢

根据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检索分析,化工原料制氢技术专利数量排名前10的申请人分别是上海合既得动氢机器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福州大学、广东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如图表19)

从主要专利申请人的类别来看,国内在化工原料制氢技术领域的主要机构多为院校、能源科技公司和油气公司;其中院校机构占到申请人数量的6成。而企业申请人中,上海合既得动氢机器有限公司和广东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均属于同一法人名下,分别持有相关专利103和76件,占前10专利总量的24.32%。从专利申请数量的年度分布趋势来看,技术起步是从21世纪逐渐发展起来的。最早是由中石化和大连化物所于2002年申请的(CN1253368C) 一种炼油与气化相结合的工艺方法、(CN1506300A) 一种钌基氨分解制氢氮混合气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CN1506299A)一种镍基氨分解制氢氮混合气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其次,2011年后主要研发机构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逐渐增多。值得注意的是, 2020年之后上海合既得和广东合即得科技在该领域没有任何的专利申请。(如图表20)

2.

储运技术研发竞争格局

高压气态和高压液态储运方式由于适用场景广,成本低,是现阶段国内应用最广泛的储运方式。专利申请总量和增长速度均高于其他储运方式。故本研究在储运技术中选择高压储运方法进行竞争格局分析。根据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检索分析,高压储运技术专利数量排名前10的申请人分别是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浙江大学、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上海华篷防爆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液态阳光(苏州)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如图表21)

从主要专利申请人的类别来看,国内在高压储运技术领域的主要机构多为整车厂和能源科技公司。丰田、本田为主的头部车企出现其中,足见车企对于高压氢气储运技术的重视程度,而国内车企在此技术领域则没有企业上榜;其中丰田汽车非常重视在国内该领域的技术布局,其专利申请数量占前10的27.63%,数量远超第二和第三名专利申请总和。其次,国外机构在该领域的中国布局较早,丰田和本田在内的几家头部车企于2003-2014年在该领域申请了大量专利,而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在高压储运技术研发起步最早可追溯至浙江大学2002年申请的专利号为(CN1133489C)浆状储氢材料。此后,直至2018年国内企业才在该领域的技术研究有最新进展。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华篷于2014年申请59件专利后再无相关专利申请。(如图表22)

3.

加注技术研发竞争格局

由于我国广泛采用站外加氢模式,所以本研究针对站外加氢技术进行竞争格局分析。根据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检索分析,站外加氢技术专利数量排名前10的申请人分别是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乔治洛德方法研究和开发液化空气有限公司、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如图表23)

从主要专利申请入的类别来看,国内在加注技术领域的主要机构多为整车厂和能源科技公司。其中在中国受理的前10申请人中,国外企业占半席,丰田、本田、现代三家头部车企位列其中;而丰田以117件专利遥遥领先其他企业,其专利数量占前10总量的22.8%。中国公司有4家上榜,分别是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4家公司专利数量占前10专利申请总量的45.03%。从专利申请数量的年度分布趋势来看,国内对于氢气加注相关技术的研发最早可追溯至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于2009年申请的(CN101956899A) 一种超高压流量调节装置,此后近10年时间,该技术领域整体专利申请较少。从2018年开始,国内企业开始加大在该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如图表24)

二、加注技术研发竞争格局

由于中游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所涉及的零部件众多,通常均有整车厂集中进行开发,故本研究针对燃料电池动力整体系统进行竞争格局分析。根据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检索分析,氢燃料动力电池技术专利数量排名前10的申请人分别是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丰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三星SDI株式会社。(如图表25)

从主要专利申请人的类别来看,国内在燃料电池动力技术领域的主要机构多为整车厂和能源科技公司。其中国内专利申请排名前10的申请人中,国外企业占据7席,包含了5家车企和2家Tier1供应商。而中国仅3家企业和科研院所进入前10,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从专利申请数量的年度分布趋势来看,中国和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研究基本同时起步。其中,丰田汽车、通用汽车、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在2005-2009年和2015-2019年两个时间段申请了大量该技术领域的专利。而国内能源科技公司年均专利数量低于40件,在该领域的专利布局较为缓慢。(如图表26)

三、下游技术研发竞争格局

交通领域作为氢能消费的重要突破口,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前最较为广阔。从专利申请总量和增长速度来看均高于其他领域。故本研究将针对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进行竞争格局分析。根据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检索分析,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专利数量排名前10的申请人分别是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丰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北京亿华通科技有限公司、三星SDI株式会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如图表27)

从主要专利申请人的类别来看,国内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机构以车企为主。其中国外申请人占据7席,包括5家车企和2家Tier1供应商。而国内仅有3家企业和1家科研院所上榜,分别是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北京亿华通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其专利数量占前10专利申请总量的19.41%。从专利申请数量的年度分布趋势来看,国外车企在该技术领域的中国市场已经持续进行了20多年的专利布局。而国内科研院所虽然起步较早,但在该技术领域并未持续形成可持续的技术转化。国内企业亿华通于2014年才申请第一件加注专利(CN104064790B) 燃料电池的压力调节系统及压力调节方法。武汉格罗夫则是从2018年才开始进行相关专利研发。(如图表28)

流程工业最新线上课程

流程工业携手世伟洛克将于2022年5月27日14:00举办氢能行业在线研讨会,欢迎报名预约,一起学习!

双碳目标下的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魏蔚 博士,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战略总监

个人简介:正高级工程师,江苏省产业教授,东南大学校外研究生导师。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危化品储工委委员,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观察员,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

内容概要

  • 双碳目标下的中国氢能产业政策
  • 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图
  • 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与市场展望
  • 氢安全管理提出的技术要求与挑战

FCV和加氢站氢燃料系统安全的连接形式和测试认证

郑春城,世伟洛克(上海)流体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资深清洁能源行业经理

个人简介:从事流体系统管阀件相关工作10余年,并具备6年氢能行业工作经历,在流体系统、管阀件技术、管阀件可靠性测试和氢能行业应用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些都将为氢能行业客户带来帮助和价值。

内容概要

FCV(氢燃料电池车)和加氢站氢燃料系统应用非常苛刻, 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连接形式确保氢燃料系统长期安全的运行。

  • FCV和加氢站氢燃料系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 氢燃料系统零部件材料选择
  • 氢燃料系统如何选择正确的连接形式
  • 安全的连接形式需要通过哪些系统化的测试来验证安全性和可靠性
  • 世伟洛克卡套接头的详细介绍

本文来源前沿材料等公开信息,流程工业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您关注“流程工业”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石油、化工、水处理、新材料、新能源最新市场动态,以及技术进展和项目信息。

本文来源前沿材料等公开信息,流程工业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您关注“流程工业”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石油、化工、水处理、新材料、新能源最新市场动态,以及技术进展和项目信息。

桐昆石化钦州绿色化工基地项目二次环评公示,工艺流程和装置有哪些?附项目环评工作开 展思路 2022-05-24

福建泉港打造LPG-丙烯-PO-聚醚产业链,朝千亿产业目标又进了一步! 2022-05-24

中石油当前规模最大的石脑油加氢装置中交,附广东石化项目最新进展 2022-05-25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参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3f74765aa289bc6379c9c7557af49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