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款战略轰炸机,不是轰20,而是轰6N,航程1万公里能打击北美

2024-10-22   三金武器说

说到中国首款战略轰炸机,此时,很多网友第一时间想到的必定是——轰20,可现实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实际上是——轰6N。

看到这里可能有更多的网友发出疑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轰-6N作为轰-6系列的最新升级版本,在许多方面进行技术改进,使其具备更强的作战能力。

从基本参数来看,它的机长约34.8米,,机高10.4米,最大起飞重量达到95吨。这些数据表明,轰-6N在体积和承载能力上都得到显著提升。

作为一款中远程轰炸机,最大航程约为8000公里,但通过空中加油技术,可将航程扩展至约1万公里,作战半径也从3000公里增加至5000公里,这样就可为其在执行远程打击任务时,提供作战灵活性。

此外,轰-6N的升级,还包括配备现代化的电子战设备和精确制导武器系统,这使它在执行战略打击任务时,具备更高的作战效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还具有挂载空射弹道导弹的能力,尤其是能够搭载具备核打击能力的东风-21D,或东风-26型导弹。

而且,轰-6N的另一大改进在于其空中加油能力,与之前的轰-6系列不同,轰-6N在设计上配备空中加油探头,这意味着:它可通过与加油机的配合,在飞行途中进行空中加油,从而大幅增加其航程和作战半径。

综合来看,轰-6N在性能上具备远程打击、空中加油、精确打击、核打击等多重能力,成为中国空军战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虽然其航程达到1万公里,但是否真正具备打击北美的能力,仍需进一步分析。

虽然,轰-6N通过空中加油可实现1万公里的航程,但这是否足以打击北美?特别是美国本土,依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从航程上来看,1万公里似乎能够涵盖部分北美地区,尤其是加拿大和美国的部分地区,但在实际的作战环境中,情况远比单纯的航程数据要复杂得多。

其一,轰-6N的1万公里航程是在理想条件下实现的。然而,在现实的军事行动中,执行远程战略打击任务的轰炸机往往面临敌方的防空系统和战斗机拦截。以美国为例,其北美防空系统具备强大的预警和拦截能力,能够在远距离发现,并拦截进入其领空的敌方轰炸机。

因此,轰-6N即便具备1万公里的航程,也很难在没有空中护航的情况下直接突破美国本土的防空网。

其二,轰-6N主要依赖其挂载的远程导弹系统进行打击,换句话说,轰-6N不一定需要飞抵北美本土上空才能对其发动打击。它可利用远程空射弹道导弹,如东风-21D或东风-26,从远距离对北美目标进行打击。

这些导弹的射程通常在3000至4000公里左右,这意味着:轰-6N在接近太平洋或中途岛一带,甚至在飞抵北太平洋上空时,就可发射这些导弹,覆盖美国部分关键地区的战略目标。

因此,轰-6N依赖于空射导弹的打击方式,使它可在远离北美本土的安全距离上对美国发起攻击,减少其被拦截的风险。

其三,空中加油技术虽能增加航程,但也带来行动复杂度的提升,在执行远程打击任务时,空中加油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加油机的数量、加油路径的安全性以及对加油时间点的精准掌控。

而在跨越太平洋的长距离飞行中,也可能面临敌方战斗机的拦截。因此,依赖空中加油的轰炸机任务存在较高的风险。

再加上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广泛部署的军事基地,如夏威夷、关岛和阿拉斯加等地,都能够迅速对中国空军的远程轰炸机行动做出反应,这使轰-6N即便航程达到1万公里,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总的来说,轰-6N的航程虽然在理论上具备覆盖北美的能力,但在实际作战中,由于美国强大的防空拦截能力和复杂的作战环境,轰-6N要想直接飞抵北美本土并实施攻击,难度极大。

然而,依托空射远程导弹的打击方式,它依然能够从安全距离对北美战略目标发起攻击。

轰-6N作为中国首款具备战略打击能力的轰炸机,虽航程达到1万公里,但其真正的威慑力来自于其挂载的远程导弹系统,而不是简单依赖其航程。通过远程导弹的空射能力,可以在接近北美的安全距离外对其进行战略打击,而无需冒着极大的风险直接进入北美领空。

尽管如此,在面对强大防空拦截能力时,轰-6N要执行远程战略打击任务仍面临挑战,但不可否认,它的出现大大增强中国的战略威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