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陵之战魏国无忧,为何在马陵之战后一夕而落寞至此?

2022-07-04     历史新视角

原标题:桂陵之战魏国无忧,为何在马陵之战后一夕而落寞至此?

经过春秋的霸主之争,愈演愈烈的局势下,金戈铁马的杀伐,日趋激烈的兼并,终于是进入了最为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悲情时代,也是一个热血英雄的浪漫时代,随着公元前403年晋国被三家瓜分,一个诸侯国率先而崛起,正式开始了列国争相变法图强的特殊时代,魏国是一步先而步步先还是后继无力,魏国三代,魏文侯、魏武侯到魏惠王,终将是一场美丽的梦罢了。

魏国的崛起得益于魏文侯,而其落寞却是诸侯中率先称王的魏惠王,两场战役下来,魏国的衰弱竟然是如此的迅疾,前者桂林之战,魏国虽败,却也未伤精动骨,恢复能力仍然强悍,可是后者马陵之战却一夕而落寞至诸侯尽相征伐,竟有亡国之危,实在令人不解。

要找到其中的答案,还是要先回到魏文侯的崛起和魏武侯的扩张策略上来,如此才能全方位地了解魏国瞬间落寞的根本原由。

魏国虽然三家分晋了,当时名义上还是一体,魏斯正好是当时的正卿,可是魏氏只得到了晋国西南角安邑一带土地,相较于韩赵而言,实力相对弱小不少。魏国处于四战之地,而当时势力尚弱,四方皆是强大的诸侯,如此境地让魏斯有了急切的忧患意识,所以借助于晋国正卿的影响力,开始了其对于人才的引进,从而导致了魏国的率先变法。

当时天下正是大变而未变之时,魏斯将当时的名儒大家子夏请到了魏国,还恭敬地执行师礼,这一作为,让天下有识之士看到了魏国对于人才的看重,魏国以此而树立起了一个文化标杆,从此之后,人才接踵而至,慕名而来,魏国即为诸侯中的文化宗主国。

西河学派从此风行魏国,魏斯对于人才的取用和后世的曹操异常相像,唯才是举,从此寒门士人有了更为广阔的晋升空间,公孙衍和庞涓就是这一时期的既得利益者的代表。

过去都是注重出身的世族政治,所以利益的纠缠而导致朝堂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接对国家不断腐蚀形成上层垄断。有了寒门士子甚至戎人的加入后,朝堂瞬间吏治更为清明,效率更加高效。

当然魏国也不过是刚刚尝试,一切也是以富国强兵为主,朝堂的主要势力还是把持在公室贵族之手,还远远达不到后世的官僚集团取代世族集团的地步。

一时间魏国人才济济,魏斯以翟璜为相,改革弊政;以乐羊为将、吴起改革军制;以李悝变法,于是魏国百业俱兴,国力蒸蒸日上,这是魏国的崛起时代,犹如东边冉冉升起的红日,耀眼无比。

魏文侯的战略思想是三晋一体,魏国变法强大了,总需要通过武力扩张才能够迅速强大,而东边的扩张虽然很吸引人,但是有齐楚两强国,再加上息息相关的中原诸侯小国的合力,所以魏文侯将眼光放到了西方的落后秦国身上,河西之战爆发,魏国胜利扩张了土地。

当是时,吴起训练的魏武卒五万人大败秦军50万,阴晋之战,魏武卒一战而名震天下,魏国占据河西,而且还越过赵国攻掠了中山国,魏不可阻挡的强势崛起,称为战国初期的超级强国,战力之强,几可比肩于当时的韩赵齐楚秦诸侯国的联合。

富国强兵,看字面意思就是经济繁荣,甲兵强大。其实除了经济和军事方面,政治制度方面的改革显得更是尤为的重要,这一点将在魏国往后以及秦商鞅变法后对比而出。

魏武侯当政后,虽然打败了有意窥测中原的楚国,从而建立了以大梁为中心的向东扩张的霸主强国。魏武侯的国策是依仗国力而四处征伐,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胜利,痛揍了不听话的周遭诸侯国,可这也意味着无形之中得罪了不少的势力。

魏武侯携三晋之势而巧取豪夺,自己吃得饱饱的,可是韩赵却只能干瞪眼,韩国还好还能兼并郑国以达到扩张的目的,可是赵国却连汤也没得喝,这与在魏文侯时代完全是两种对待。

不久后诸侯小国卫国则成为了魏赵大战的导火索,赵要扩张,卫国投奔魏国大哥的怀抱,如此双方兵戈相向,最终虽然秦楚应邀而介入,魏赵重新和好,但破镜再也不能重圆,三晋一体的联盟也就此名存实亡。

魏武侯当政的25年间,虽然国力仍旧呈现上升态势,但是随着各国的变法尝试,以及西河学派中公室、贵族对平民士族的排挤,文化宗主国形象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不久后的齐国的稷下学宫将取代魏国,成为天下士子趋之如鹜之所。

最主要的不仅是魏武侯东征西伐,空耗国力,更为重要的是,韩、赵、魏联盟的解体,以及韩、赵对魏国的仇视;除此之外,魏国错失了更加一步强大的阶梯,扩张方向不明,白白放过了落寞贫穷的秦国,没有向西边扩张,没有吞并秦国,达到扩张纵深,摆脱四战之地劣势地缘的军事战略,这将成为魏国永远的痛。

魏惠王是魏国承上启下的国君,盛极而衰犹如后世的唐玄宗一般。

数十年的魏国霸主荣光,文有公叔痤、公子昂;武有龙贾、庞涓;军士有魏武卒,也难怪魏惠王目中无人,高高在上;也难怪卫鞅、孙膑大才不识;也难怪后来的张仪、范睢之辈而不削。

魏惠王终究是完美地躲过了这从四面八方而汇聚来的天下大才,估计他买彩票肯定得是超级特等级了吧。

其实这说来说去,还是与魏惠王的心态息息相关的。

与其父魏武侯一样,没有像样的战略,强盛时四处征伐,弱势时就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当然这是后话。而在桂陵之战爆发时,魏惠王还是一如既往地嘚瑟。

公元前354年,我大魏打的就是你赵国,怎的不服啊,兵临邯郸城下,魏武卒战力就是如此不可一世。哟,还想请求援兵,齐国又如何,我大魏不放在眼中,还想来捋虎须,这是找死的节奏。

没曾想齐威王派遣两路大军,其中一路就是田忌、孙膑。围魏救赵的成语从此印刻在了史册上。此一战,庞涓轻敌冒进,结果中了埋伏,一战而全军覆没,庞涓仅以身免,也有说庞涓是被抓后放回的,总之桂陵之战魏武卒损失八万,可谓伤了元气。

桂陵之战魏国失利,天下震惊,可是魏国还仍有强悍实力,不久后,齐国仍旧要老老实实向魏国老大哥赔礼道歉,此时天下仍然是一超而多强的局面。

有强大的国力和底蕴作为依托,几年后魏国的实力还是有所恢复的,这下魏惠王又有了足够的实力再次嘚瑟一把了。

而这一次由韩国为导火索引起的马陵之战将会让魏国一朝回到解放前,或者比之更惨,因为诸侯国间都有着痛打落水狗的传统。

公元前343年马陵之战爆发,魏武卒十余万之众尽皆被杀,庞涓身死,太子申被俘,这还是那个以一敌十的魏武卒吗?魏国终于还是败了,穷途末路不远矣!

消息传来,诸侯明白一顶王冠落地了,天要大变了。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相隔也就11年左右,为何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局势呢?

说来,桂陵之战虽然损失八万武卒,可是元气仍在,大魏国精锐老兵还有二十万上下。仍然具有超强的战斗力,从之后魏国迅速出兵齐国就可见一斑。

而马陵之战中,十余万魏武卒身死,听到这消息的那一刻,朝堂上的魏惠王直接就晕厥了过去,可见这次战败的损失之重。

一个国家能动员的兵力是有限的,而且百战老兵更是国家强盛的依托,桂陵和马陵两次战役损失近二十万,这在当时,秦国、齐国、楚国等大国能动员的精锐兵力也不过才20万,何况是魏武卒这种极为耗费国力和时间才能练就的精锐兵团呢?

消息传来,四邻诸侯迫不及待的痛打落水狗。赵、秦、齐三面进攻,此时四战之地的地理劣势显露无遗,没有战略纵深的魏国可谓是一败涂地。公元前340年,秦商鞅诱俘公子昂,斩杀魏军精锐五六万,至此河西之地魏国再无一战之力。

至此,魏国昔年侵占他国之领土几乎被全部索回,魏惠王不得不委曲求全与齐,交好韩,与楚化干戈,再无往日之威风。

其实桂陵之战就可以看出魏国霸业即将落幕,一个完全不在乎外交且还是四战之地笃信武力杀伐没有精确战略目标的诸侯国,被励精图治,变法图强的秦、齐后发先至也实在算不得惊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266caa1543ae3e5f85ad5f8fbbf30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