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碰撞 精彩绽放——专家学者谈“生态银行”建设

2019-12-15   闽北日报

在14日下午举行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高峰论坛“生态银行”分论坛上,来自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中国水权交易所等研究机构、高校和实业界的专家学者,围绕“生态资源资本转化机制”“两山理论与文旅融合发展创新”“生态文明制度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展开精彩纷呈的对话交流。我们摘录发言精华,集纳成文,以飨读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庄绪亮:

从GDP走向GEP,这是中国目前迈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型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个必由之路,南平走到了前头,我很赞赏。要科学、合理对生态价值进行评估,真正把生态资源变成优质的产品。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彦随:

一个区域的持续发展,从国土空间优化来讲一定是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的协调融合。“生态银行”作为机制和制度设计,要处理好政府、企业、农户的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遵循生态原理,创新生态资产机制,借鉴生态民生模式,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岩:

“生态银行”将来在中国很多地区尤其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具有非常典型的探索意义。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未来在“生态银行”模式中意味着利益相关方的一种最大化的平衡。“生态银行”在后期的运作过程中,要由政府的有效监管和有效服务来实现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增值。

中国水权交易所董事长石玉波:

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生态银行”模式能不能让农户有持续的收益,是成功的关键。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如何实现价值,需要探索出新的交易产品,进行市场化运作,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资源室主任李维明:

推动“两山”转化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类制宜,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机制,比如空间分区的机制、产权管理的机制、核算评估的机制、有偿使用的机制等等。推动生态资源的资本转化必须要以生态资产的生态系统价值的保值增值为前提,严格禁止有损害功能的资本转化方式。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旅游地理及规划专家、博士生导师刘家明:

旅游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一座重要桥梁,南平市在“生态银行”建设的时候,要考虑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要集约利用生态资源,解决这个功能和空间集中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管理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苏杨:

想把绿水青山转化为现实的金山银山,不能只是算出来的金山银山,要有一条技术路线,要有政府建立的品牌体系。生态价值实现要进行产业串联、业态升级,然后配套更多的服务,让原来单位空间上的产品和服务得到价值的巨大提升,这样才能把保护好的绿水青山转化为现实中的金山银山。

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辉:

“两山”理论实际上就是通过一个旅游化的发展方式,来解决困扰我们的地区二元结构和城乡的二元结构问题。旅游是非常重要的力量,而旅游的发展是依赖于生态环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所以从这样一个意义来讲,“两山”理论的最好实践,旅游化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孙久文:

南平在进行产业选择的时候,需要依据几个原则。首先,这个产业一定要是生态的,而且是要依靠我们当地的资源;其次,要能够普惠于广大农民;第三,生态、农民、投资方都要能够有所获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绿色经济战略专家杨晓东:

生态与文化的融合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融合方式。文化的创新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可以把南平的三次产业的资源都拿来做创新,通过“生态银行”搭建一个平台,更好地把生态、文化和地域、历史结合在一起。

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师曾志:

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是结构治理或者是整个社会的变化当中一个不可忽视和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力量。政府是改革变化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这种变革不单是政府来主导,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包括农民自身的力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涂瑞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现代世界上最先进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生态保护需要变成全民的理念,需要变成全民的行动,要把个人的决策行为和法人行为跟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结合起来。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院院长郑承军:

必须跳出生态看生态。跳出生态看生态,怎么看?这是生态文明制度和治理能力的问题。制度好就可以保障能力变强,能力越强就要求制度越严谨、越严密,所以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在纷繁复杂的人和自然资源当中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唯有制度。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潘治宏:

南平“生态银行”的探索,创造性地落实了中央在生态文明的顶层设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中间要经过很多环节,思想首先要变成制度,制度要变成政策,政策要变成行动。生态文明领域里要实现生态文明的现代化,需通过系统继承,包括制度的继承、政策的继承、方法的继承、资源的继承、人力的继承。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院唐磊:

中国版的绿色新政要因地制宜,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是需要地方政府通过自己的地方性知识,而且要有自己的实验空间来实现,南平市政府要考虑到县级怎么给他们一个充分的实验空间。生态治理体系要充分考虑政策的可持续、前期投入的可持续和人的可持续。本网记者 朱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