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20 岁确诊女孩发声:在酒吧负责气氛营销工作、赵某澄清,自己的工作就是在酒吧负责气氛和营销,并称自己当时确实不知道奶奶已确诊,否则肯定不会出来。“我在这里给成都的市民道歉,给大家带来的麻烦,打破了大家原本平静的生活,希望大家都能配合防疫,早日战胜疫情。也希望大家也能理解我。”
近日,成都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患者赵某信息在网络平台流传,似被泄露。涉及的图片包含了其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照片等信息。对此,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范辰律师表示,如果医疗机构泄漏了该患者的个人信息,需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同时,信息在网络中流传,发布者需要承担相应民事侵权责任,平台方若接到当事人删除要求后,仍然不采取措施,需承担扩大影响部分的责任。若为平台方发布,平台方应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如果后果特别严重,有可能涉及刑责。
消息一出,赵某的真实姓名包括身份证号码、住址等隐私全都被公布在网上,疑似赵某在酒吧的朋友圈也被网友扒了出来,引发了很大争议。 律师说法:公布疫情关键人行踪轨迹不是侵犯隐私,网友泄露个人信息属侵权,重则涉嫌寻衅滋事。 目前,网传“成都卫健委:将视情况采取措施,不排除实施封城。”12月8日,成都市卫健委宣传处回应,截至目前,没有发布类似消息。
12月9日,赵某实名通过某平台发文,向成都市民致歉,表示谁也不愿意让这件事发生到自己的身上。
赵某称,自己只是一个确诊患者,发现确诊后第一时间配合防疫部门做了流调工作,把自己的行踪如实的上报给防疫部门,以免疫情扩散,目前她正在医院治疗。看到网络上对她的流言蜚语,包括很多对她和家人的诽谤和谩骂,赵某称“不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攻击我,我只是不小心感染了新冠,我也是一个受害者。”
个人信息被暴露后,赵某表示,从昨日(8日)开始,一直有人给她打电话、发短信。 赵某同时澄清,自己的工作就是在酒吧负责气氛和营销,并称自己当时确实不知道奶奶已确诊,否则肯定不会出来。“我在这里给成都的市民道歉,给大家带来的麻烦,打破了大家原本平静的生活,希望大家都能配合防疫,早日战胜疫情。也希望大家也能理解我。”
没有道歉的必要,新冠是天灾。 当下最紧要的是,查明源头,查明传播路径。 天灾面前,做好防护很紧要。 有功夫网暴别人,不如从自己做起做好防护。 我们的敌人是病毒,而不是身边的人。 网络暴力,只会添乱。 最后,另外我一向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即使我不认同。
这是因为很多网友不了解成都是什么存在。对于很多外地人来说,成都是夜生活之城。
我在成都遭遇过两次,晚上九点多打车回酒店,司机问我为什么九点多就回酒店了,九点多正是耍的时间。两次这种经历,发生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季节。这说明成都夜生活的普遍性和大众化,只有外地游客才会九点多不去夜店而回酒店休息,而且是少数,所以司机才会觉得奇怪。
成都是晚上喝酒喝到懵逼,蹦迪蹦到头晕的城市。
我有几个好基友都是成都爱好者,深谙四川出美女,经常工作之余去成都开展夜间娱乐活动,对于成都流连忘返。其中一个在几年前成都限购之前,还在成都买了套房子,这几年涨了不少,我基友都啧啧称奇。我们笑称其要在成都养个小的,基友说养小的在成都干嘛,在成都就是为了花样多啊。
这几年成都的互联网经济、网红经济等等,存在大量挣快钱挣热钱的机会,更是加剧了夜生活文化,成都越来越纸醉金迷,充满了美女豪车奢侈品,夜夜笙歌正是这种繁荣的体现。
外地网友不了解成都酒吧文化夜店文化,所以才会觉得女孩子晚上去多个酒吧有问题,其实无非是其朋友多,所以要参加的场子多,而已。一个20岁的漂亮女孩子,多参与夜间娱乐活动,很正常,谁在年轻时都爱玩,尤其是在成都,不玩那才是有问题。
我们的敌人是新冠病毒,不是哪个得上新冠的患者。 不管小姑娘平时什么作风,喜欢去哪里玩,喜欢逛酒吧都不是她的问题。这是她选择的生活方式。 如果她得了新冠,隐瞒自己的行踪,来,大家一起骂,我甚至可以顶着被禁言的风险一起骂。 如果她平时违法违纪,导致新冠肆虐,来,别客气,大家一起开麦。 可是,她是这样的人啊?不是! 根据防疫要求,她如实汇报了自己的行踪,没有耽误任何防疫工作,加快了防疫工作的进行。 去过那么多地方,不早说隐瞒,但凡遗忘几个,得造成多大的漏洞。不能说她有功劳,苦劳无论如何算得上爸?遵纪守法有错不成? 可是她得到是什么,私生活隐私大规模泄露,家人被骚扰。还要被迫“道歉”。
姑娘也是辛苦的,还是新冠、网暴和人肉隐私的双重受害者,姑娘道歉态度还是很诚恳的,网暴的“狂欢”应该停止了。
网暴的根源还是在谣言的散布,挑起不明真相下的网友群体情绪激愤,进而发展成情绪发泄和言语攻击。
所以整顿网络暴力“狂欢”,首先要切断谣言的来源,严厉打击惩罚谣言生事者,阻止谣言的传播,然后在保证受害人隐私的情况下,合理公布谣言事件的事实真相,保障网民的知情权,辟谣的同时,积极宣传事件的正面形象价值,引导舆论恢复正常的认知讨论。
在信息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想要通过禁言来阻止网暴“狂欢”显然是不现实的,而有利于公众情绪抒发的合理信息透明化,才是解决网暴“狂欢”的关键。“我在这里给成都的市民道歉” 逼的一个女孩给整个城市道歉。
此次事件中,部分网民仅仅是看到当事人辗转于多家酒吧,就进行脑补,宣称当事人生活奢靡放荡,殊不知这是她所从事的合法职业的一部分,这不仅是侵犯隐私,而且还近乎侮辱诽谤。 但是,诉讼毕竟只是解决纠纷的众多方式之一,而且伴随着极大的副作用。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到二次伤害、更多的隐私信息随着媒体报道而曝光,事件的热度进一步发酵,也可能招致更多负面舆论。 人肉搜索的确是一笔糊涂账,定义不够清晰、消除危害的举措总是滞后、诉讼维权存在局限性。
还是需要去治未病,看到法律的价值,但也不要奢望用法律解决一切问题。这需要媒体、互联网内容服务商,在追热点的同时,给公众留下点东西。这一点非常困难,造梗玩梗,永远比严肃的说教讨人喜欢;吃瓜、分享和进行“神预测”,总要比谈论价值导向更低门槛;在下一个热点来临时继续找乐子,要比呼吁反思更合群。
实际上,新冠患者信息泄露事件早非首次。就在上个月,上海确诊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个人信息疑遭泄露,涉及他们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户籍地址、踪迹等个人信息。
成都日报 就此事发表了评论。评论称,一个20岁的成都姑娘,在被确诊之前,她不过是这个人口超2100万城市中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活动范围大如何、喜欢与朋友聚会又如何,那都是她的私人生活,与所有人的私生活一样,应当是全权由她做主,不应成为可以被他人随意浏览、点评的信息;在确诊之后,她如实说明自己的行动轨迹,没有隐瞒,配合流调。作为一个不幸感染病毒的患者,她也是值得我们同情和关心的。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人近期其实也像她这样生活着,我们又何必以上帝视角、事后观点去过度苛责她呢?
4月中旬,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青岛胶州中心医院因出现多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而受到关注。在当地发布寻找近期去过该院的紧急寻人启事后,一份包含6000余人电话、门牌号、身份证号、就诊类型的详细名单在当地流传。
春节前后,针对返乡人员的信息登记在全国各地开展,随后包含身份证号等信息的名单在各种微信群肆意流传。南都记者调查发现,有近7000多名武汉返乡人员的信息被泄露。
彼时,有负责疫情防控工作的地方政府人员曾告诉南都记者,泄露的信息源头和地方上登记武汉返乡人员的途径直接相关,目前主要有三种:一是地方教育部门统计16到19年高中毕业录取在武汉的大学生名单;二是公安部门掌握的公共交通大数据(铁路、航空实名信息);三是政府安排村委会、街道办事处、社区的基层工作人员进行逐户排查上报。
对于确诊者及其密接者个人信息频繁遭泄露的情况,北京网络行业协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王琮玮告诉南都记者,出于疫情管控的需要,可以公布一些必要性信息,比如患者乘坐的车次或者途径地点等。而如果确诊者及其密接者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被“公开”,则超出必要性原则,实际上也侵犯了这些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她还表示,除公布者外,传播此类信息的人同样违反《民法典》中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侵犯确诊者的个人信息权利。另外,如果网络平台没有及时删除侵犯个人信息权利的信息,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传染病患者的信息属于敏感信息,更应该加强保护。”她认为,平台方应加强对此类信息的巡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