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
大可不必,我只想做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三十而立”,是一个谎言,
二十一岁毕业,二十三岁工作,二十五岁结婚,三十岁成家,
这是理想的蓝图,也是很多人口里的循规蹈矩。
“三十而立”像一个魔咒,逼迫着每一个人在三十岁的这个关口上成家立业,
做不到的人,自然要被嘲讽为失败者,被时代抛弃的人。
李建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到:
”三十很难立起来,四十能立起来就很不错了。“
这或许是有人第一次敢于直面人生的真相,撕破那些关于人生的伪命题。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进入了第74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主角朱莉是一个不思进取,永远和时代逆向的人,
“我走进手术室,才发现我一点也不喜欢医学。”
“我信心百倍地坐在心理学教室,我才发现我烦死了那些理论知识”
“我的真爱是摄影,我一点也没想过结婚生子。”
这是30+的朱莉一次次站在母亲面前的内心剖析。
品学兼优的她从医学院辍学,随后考入主攻心理学的学校,又辍学边打工边摄影,
在别人在人生上求稳的时候,朱莉总是在试错,
相对动荡清贫,她更无法忍受不爱,
她一直在事业上转换轨道,用世俗的话说就是一事无成,
在感情上,朱莉同样是一个不靠谱的人,
她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一个漫画家,四十几岁的漫画家虽然爱上了朱莉,
但考虑到两人不同的生命进程,漫画家主动叫停,但却依然抵挡不住两人之间的吸引力。
和漫画家在一起后,朱莉的生活逐渐走向平稳,
陪漫画家一起出席活动,一起度假休闲,一起创作,
这在漫画家以及外界看来都是一份幸福妥帖的生活。
而朱莉又开始作妖,她不喜欢这份生活,
即便漫画家从未约束她,也没有急着要生孩子,但依然无法挽回她的决绝,
因为她知道,温水煮青蛙,如此生活久了,总有一天会与自己想要的人生越来越远。
于是,朱莉落闯入一家舞会,认识了另一个和她一样叛逆,不落俗的男人,
两人抛弃伴侣,生活在一起,然而和谁生活久了,生活都会趋于平淡,
漫画家命不久矣的消息传到朱莉这里,导致了她又一次的叛逆。
如果生命有了期限,或许如今的离经叛道还不够激烈,朱莉又一次偏离轨迹,
只不过突来的怀孕阻挡了她再次叛逆的步伐,
她陷入烦躁和犹疑,在当妈妈和当摄影师之间几经辗转,
好在只是生活跟她开的玩笑,她再一次走向了全新的生活。
几年后,朱莉当了摄影师,前任再婚,漫画家早已离世几年,
在大家看来如此冷血任性的朱莉,还是按着自己的生活轨迹在生活,
朱莉这个人物让人不由得想到了张爱玲笔下的红玫瑰,那个热烈任性的女人,甘愿为了一个薄情人离婚,闹得满城风雨,
即便结局是分手再嫁过上了平淡生活,她也依然甘之如饴。
没有谁规定该怎么生活,怎么生活是对的,
所谓的成功论,规则纲常都不过是用来束缚人性的,但这种大势所趋,往往又是最不能反抗的。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在朱莉身上找到了一个自我与外界的和解方式:
那就是保持清醒,不盲从,
朱莉从头到尾都没有激烈反抗过什么,
甚至可以说是她足够幸运,出生在一个总是支持她的家庭,
但朱莉也付出了行动来支撑自己的任性。
不想读书了,那就得自己打工支撑自己的职业,
她从未因为任性而让别人去买单自己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影片在过渡朱莉的不同人生选择时,笔墨了了,朱莉几乎没有太多的挣扎,就转向了不同的领域,
在情感上亦是如此,她很少有犹豫的时候,
而是用了大量篇幅在描述她自己心理上的几次转折和成长。
三十几岁是不是不应该再胡来了,
这不光是亚洲无法容忍的胡闹行为,甚至在开明的欧洲社会,
三十几岁依然不考虑婚姻和生子的做法,依然会得到诸多诟病。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以女性为支点,但不单单讲的是女性在不同年龄的人生焦虑,
它讲的不光是女人,而是讲的人在不同年纪的焦虑和选择。
朱莉的未婚夫,也是较为侧重刻画的,
他在四十几岁追求生活圆满和平稳的时候,却遭遇了罹患癌症,
他只能转换跑道,积极地面对病痛,虽然他希望在弥留之际和朱莉重归旧好,但依然无法得偿所愿。
一个在四十几岁应该别有一番天地的人,又经历了另一种程度的背叛和抛弃,
它讲的是时间和人的关系,其实如果放弃主流的观念,人在哪个阶段做什么,对于个体来讲原本就没有统一答案,
尤其如果你知道你的生命是有一个限期后,你还会按照如今的方法生活吗?
它提出的种种疑问,都用朱莉和故事中其他人物的不同生活进行了回答。
朱莉算得上是如今如此内敛,屈从完美生活下的一股清流,
她不屈服于固有的生活理念,也从来不把什么时间该干什么放在心里,
随心而活,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
很多人或许会发生质疑,这种浮萍式的散漫人生对社会,对自己有什么用了,现在一时爽,年纪大了怎么办了。
影片中的朱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两年后,她在摄影馆继续自己的摄影事业,看似有些梦话和理想,
但真实有时候或许就是梦幻的,对于事业或者情感也好,最关键的不是你有多努力,而是你的方法,你花了多少时间,
看似放荡不羁的朱莉其实一直都专注于提升自我,
这样的她,这样的人生又怎么会差了,
她只是从来不把人生和时间浪费在她不认可的事和人身上,但并不代表她不好好生活。
反而这种减法人生能够避免一些没必要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