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扫码获取白皮书
《2022新制造白皮书》重磅发布,欢迎扫码获取全文内容。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K型时代、数字化浪潮、双碳战略,新的挑战扑面而来,中小企业家该如何自我升级?
过去一年,我们曾面向500家中小企业主做过调研。数据显示,相较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46.6%),企业家对于新视角新观点的学习需求(53.4%)更为强烈。
吴老师也多次提到,企业家的认知决定了企业的天花板。
这些对于新观点、新认知的需求,在中德制造业研修院今年初新鲜出炉的《2022新制造白皮书》里得到了回应。
从中国经济到制造未来,白皮书展现了丰富全面的宏观层面内容,帮助更多人读懂中国制造。
迈向高收入国家为何离不开中国制造
以格力为主的企业智能制造如何展开
双碳战略下各大城市的发展规划借鉴
这些内容数据的来源,也经过长期萃取的过程。
中南高科提供了问卷支持,工信部、统计局、新浪财经、《财经》杂志、东方财富网等平台提供了数据支持。
此外,我们阅读了数十万字与制造相关的报告与书籍,包括《浦银国际2022市场展望》《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2020》《中国经济2021》《中国基本盘》《制造新格局》《智能制造》《隐形冠军》等,力求从政策和产业的逻辑上,准确把握好2022年方向。
这次我们聚焦中小企业家的需求层面,总结了三个行业发展的新观点,期望能为规划未来3—5年公司发展的企业家,带来思维战略上的引导。
不刻意“做大做强”,专精特新是路径
“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刻意去追求‘做大做强’,难度更大,风险也更高,应该深耕细分领域,聚焦主业,以‘专精特新’为转型目标。”
“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形成“百十万千”专精特新企业群体,通过“双创”带动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的专精特新企业、1万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
一系列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政策的出台, 为中小制造业企业迎来了生长机遇,企业主还能看到更多未来空间。
在资金保障上,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将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约100亿元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从深耕领域上,十四五规划明确要瞄准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型材料等前沿必争领域,为中小企业明确发力点。
企业更需在这些领域发挥灵活、单点深入的优势,加强前沿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抢占未来新兴产业的制高点。
从实力表现上,“小巨人”企业平均拥有50项以上有效专利。
专利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对企业来说不仅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同时也是夯实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在通往专精特新的路上,专利探寻依然重要。
更关注产业政策,集群化发展是趋势
“制造业的发展,呈现明显的集群化趋势。企业家未来发展,则需紧跟城市产业政策,让城市与企业家相互成就。”
东莞制造业发展历程,再现了城市集群化发展的切入点与巨大收益。
一直以来,玩具产业就是东莞的特色产业之一,玩具产业规模位居珠三角城市首位,年出口玩具货值约占全国1/5,产业规模位居珠三角城市首位。来自中国玩具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动漫衍生品80%属“中国制造”,超过1/3产量来自广东东莞。
在大众以为东莞仍在埋头搞生产的时候,这座城市早已洞悉市场需求,悄然走上了“潮玩”之路:善于抓住机会的东莞人,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迅速转向自有IP,通过制造+设计+市场“三重”赋能实现市场占领。
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启迪企业主从国家政策与地方产业发展角度出发,把握机会,与当地产业融合发展。
不仅让中小企业更有竞争力,对于产能输出大、产效收入小的中国制造,产业集群也将利于孵化高端品牌,提升制定行业标准的话语权。
微利时代抱团作战,平台赋能或可取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单个企业发展模式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在不确定的时代里,秉持开放的心态,团结协作和抱团发展是一个明智之选。”
在如何团结与抱团发展上,企业可以根据产业特性,与上下游合作方企业进行专业协作,因为之前彼此已经有了合作和信任关系,寻求协作共赢的解决方案也不难;
企业也可以根据地理属性,与科技园区、经济开发区的内部企业抱团发展,彼此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在一些关键决策上相互扶持、共同进退,也是很好的模式。
能给企业提供抱团支持的平台,有如提供园区服务的中南高科、为企业家培训赋能的中德制造业研修院等。
中南高科成立于2015年,以新兴产业园区发展为基础,以产业资源导入与产业发展服务为核心竞争力,全力赋能优秀制造业企业与企业家。
2020年,中南高科与890新商学联合制造业领军人物共同、创办中德制造业研修院,汇聚国内外管理专家老师、制造业标杆企业和企业家,致力于打造中国制造企业综合赋能的首选平台,推动中国制造企业的进步与成长。
点击按钮 加入研修院
这是一个互联互通的世界,单打独斗的封闭式企业管理思维已然不适应时代的要求,秉持开放与共享,才能走得更远。
我们希望通过《2022新制造白皮书》,帮助你展望2022新制造,保持市场敏锐度、把握新制造机遇;同时在专业研究数据和观点支持下,助你探寻持续增长的方法论。
欢迎扫码添加小德老师微信,回复“白皮书”获取《2022新制造白皮书》电子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