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生蝗灾时,灾民为何吃树皮草根也不吃蝗虫?原因令人唏嘘

2024-01-15     八月未完

原标题:古代发生蝗灾时,灾民为何吃树皮草根也不吃蝗虫?原因令人唏嘘

在李清照的《武陵春》中,有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这首极尽婉约的词里,“舴艋”一般的小舟显得相当无力,以至于人们误以为舴艋这种生物也非常弱小。然而将舴艋用另外一个词“蝗虫”代替后,想必没有人会再觉得它可爱了。蝗虫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昆虫,单个的蝗虫非常弱小,哪怕是蹒跚学步的孩童也能够一脚让其粉身碎骨。但是量变引起质变,一旦蝗虫聚少成多,在顷刻之间便能将附近的植物啃食干净,而这便是蝗灾。

油菜和大豆花生等农作物,在蝗灾之下能有一点收成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谁还会舍得用着仅存的口粮来榨油呢?所以对比之下,吃蝗虫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是对被蝗灾危害的古人来说,远远不如直接吃草根啃树皮来得方便实在。所以对古人而言,蝗虫是想吃也没条件吃,令人唏嘘。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通过科学的生物防治,基本上根治了为祸两千多年的蝗灾。当然,这一切的背后,也离不开一批默默无闻的科学家们的贡献。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e22336710d16d20afb2d4ad6de95d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