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米发射航天飞机?这张国内风洞动态图片,美国读出什么信息?

2019-10-23     诤闻军事

10月21日,我国航天空气动力研究院(CAAA)发布了一组照片和一段简短视频,展示了一个两级入轨空间发射系统模型的风洞测试,该系统涉及一架快速高空飞行的母舰飞机,机身上装有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美国“驱动”网站记者约瑟夫·特里威斯克认为,随着我国继续成为外太空活动日益重要的参与者,似乎对空中空间发射概念很感兴趣。

航天空气动力研究院通过其官方微信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了图片,以及该项目的相对一般细节。航天空气动力研究院主要任务是使用各种风洞和其他设备进行空气动力学测试和建模,属于国有航天科技公司的一部分。声明说,测试是成功的,但没有提供关于这一两级阶段轨道发射计划更多的细节。当然航天器与载机的安全分离,是这一概念发挥作用的关键。虽然这一普遍概念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近年来,世界各地对它的兴趣又有了很大的复苏。

两级轨道发射系统,意味着载机将航天器运载到非常高的高度,大约是2.4万米至3万米,然后航天器使用自己的火箭发动机将自己送入轨道。特里威斯克称多年来,很多国家在这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在于:第一、载机和航天器结合的能力有多强;第二、第二级航天运载器可以携带多大的有效载荷进入太空;第三、它可以实现什么类型的轨道。这很大程度意味着要研制一艘超音速甚至高超音速飞行的大型载机。

航天空气动力研究院公布的风洞测试图像,也证明载机是一种高超音速飞行器。文章中展示的3D渲染图上,则是显示了一架高超音速、三角翼、飞镖形状的载机。据报道这架载机将使用超燃冲压发动机推进。这种发动机的选择,结合垂直翼尖稳定装置,很可能类似于冷战时代美国XB-70 Valkyrie超音速轰炸机,是一种高速乘波体设计。而二级航天器则有一个通用的平面形状,大致类似于多年来出现的其他微型航天飞机设计,如NASA的X-34A或美国空军的X-37B。

航天空气动力研究院没有提供任何参照系,说明这种大型载机或航天器最终尺寸将有多大。然而,航天器风洞模型和一些未经证实的图像之间存在某些相似之处。特里威斯克称3D渲染图上的二级航天器类似“神龙”航天器。这是一种空中发射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据称中方至少从2000年起就在开发这种飞机,2007年对神龙试验品进行了降落试验,并在2011年进行了原型机的亚轨道飞行测试。

此外,航天空气动力研究院的网站也有一个非常小的图形,显示了一架航天飞机或升力体的概念,总体形状类似于美国空军冷战时期的X-20 Dyna-Soar或俄罗斯的Cosmopolis XXI,或C-21航天器。然而它的外形看起来与风洞试验的两级轨道设计无关。

特里威斯克称美国专家此前估计,神龙将只有5.4米长,这将使它成为一个非常小的设计,在许多方面类似于俄罗斯ISON正在开发的两级入轨航天器。如果航天空气动力研究院测试的型号与神龙有关,那么这艘载机的长度似乎是神龙号的两倍半,也就是大约13.7米厂,并且它的翼展会很大。但是它的小尺寸也可能意味着它的有效载荷和轨道能力相对有限。因此未来最终产品可能载机会更大、载荷能力更强。

无论航天空气动力研究院最近测试的两级入轨载机和航天器设计的具体细节如何,他们对这一总体概念感兴趣并不令人惊讶。中方正在努力推动成为太空大国。两级轨道概念为发射较小的卫星和其他航天器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更高的效率以及更低的成本。这种快速响应的发射能力对于迅速替换卫星和其他可能在未来冲突中被禁用或摧毁的天基能力也是有价值的。如果安东诺夫航空公司能为中方建造完成第二架安-225巨型运输机,那么它成为航天器理想的空中发射平台。

特里威斯克认为,即便这个航天器载荷较小,不能将卫星送入稳定的轨道,但它对于研究和开发更强大的后续设计仍然是有价值的,例如在短时间内进行亚轨道情报收集任务,类似近期曝光的WZ-8侦察机的概念。此外还有可能的应用场合是反卫星或者外大气层干扰。总而言之,无论这个风洞模型是否最终变成实际的航天器,仅仅是这样一个初始的概念就可以看出中方征服太空的雄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d5I920BMH2_cNUggSc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