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前6期将星频出,后17期却难再出名将,这是为何?

2023-11-27     小爱爱历史

原标题:黄埔军校前6期将星频出,后17期却难再出名将,这是为何?

要说能在人类军史上起到极大影响作用的学校都有哪些,我国的黄埔军校必然当仁不让,从1924年开始创办到1949年正式停办,中间只用了短短二十五年的时间,却为国共两党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军事人才,极大的影响了我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

因此即便时过境迁,人们依然会对这里发生过的故事十分好奇,比如那个一直被人讨论的“怪案”,黄埔军校曾在大陆开办了二十五年,学员也录取了二十三期,然而前6期可以说是将星如云,之后的17期却很难再走出名将,令人十分不解,那么之前出现的将星都有谁?之后究竟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

黄埔军校初建成,第一期将星云集

1917年11月7日,列宁在圣彼得堡冬宫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胜利结束,1924年,从中受到启发的孙中山,决定在广州成立一文一武两所学校,其中“文”指的是当时的国立广东大学,而“武”指的就是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成立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十分重大,它不只是国共两党之间的首次合作,也是孙中山十分看重的革命事业,彼时国内军阀混战,百姓正在遭受严重苦难,所以他希望这所学校能培养出一批忠于革命的学生,将来由他们组成一支忠于革命的部队,完成北伐统一中国。

于是在同年的3月27日,黄埔军校开始了第一期新生入学考试,当时前来参加的学员学历都很不错,有的在大学中途肄业,有的是专科,有的是师范生,总体来说文化水很高,而且将来在这第一批人中,还会出现多个能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盛名的“将星”。

比如效力于共产党方面的蒋先云、徐向前以及陈赓等人,蒋先云在当时属于典型的军校高材生,因为在加入黄埔军校之前,他就已经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所以连周恩来也很看好他。

而徐向前毕业后先是留在了学校当排长,第二年就正式加入了北伐大军,紧接着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之后的长征和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中,徐向前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便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至于陈赓将军已经是家喻户晓,当初从黄埔军校毕业之后,他就相继参加了多场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建国后便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再说到效忠于国民党的胡宗南、孙元良等人,当初在报考黄埔军校的时候,胡宗南还差点因为身高问题被淘汰,之后经过廖仲恺的特许再次参加考试,才正式被录取,而等到6月份参加完开学典礼后,胡宗南就认识了蒋介石,两人一同参加了北伐战争,此后便一直站在统一战线。

而孙元良当时从黄埔军校毕业之后,就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的队伍,一年后,他就加入了蒋介石所在的阵营,并且一直在他的手下做事。

不得不说,黄埔军校在第一期培养出来的军事人才非常多,虽然他们各自所效忠的阵营不同,但军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之后在1924年到1929年,黄埔军校又相继举办了第二期至第六期入学考试,而在这短短六年的时间里,仍然走出了不少厉害的大人物。

比如张治中,早期追随孙中山志愿的他,一直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随后虽然是在蒋介石的手下任职,但在黄埔军校求学的那段经历,让他跟周恩来等人成为了好友,所以往后他的心也始终都偏于共产党,新中国成立之后,张治中便被封为了和平将军。

再就是罗瑞卿,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一直有陆续参加各大战争,并且立下了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便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其他的像是刘志丹、黄公略、杜聿明、关麟征以及王耀武等人,都是在前六期中加入黄埔军校的学生,他们在之后的多场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也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颇为耀眼的存在,这一切都离不开在黄埔军校的那段求学时光。然而从第七期新生入学考试开始到第二十三期,黄埔军校就很少再出现类似的名将,这就让人很是疑惑,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国共关系破裂,蒋介石实行“清党”

其实还是跟国内动荡的局势有关,黄埔军校本是在国共合作的前提下建成的,然而到了1926年的时候,学校的很多教官都已经离开,至于蒋介石也早就北上。

1927年,国共两党之间正式决裂,蒋介石和汪精卫又不顾宋庆龄的坚决反对,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当时数百位上海总工会的工人都被国民党军队残忍杀害,共产党人也没能逃过,相继遭到残忍捕杀,最后失踪的失踪,死亡的死亡。

而黄埔军校就是在此时被分为了三部分,一座在广州,一座在南京,一座在武汉,当时的武汉国民政府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决定将学校扩大改组,同时开启讨蒋战争,然而因为七一五事件的爆发,学生们被迫离开了学校,不久后,武汉分校便被解散。

1927年4月,刚刚发动了“四一二”政变的蒋介石,又在上海开办了“清共”会议,之后,他就将目标转向了广州的黄埔军校,当时得知消息的李济深赶忙将消息传出,可是仍然没有什么作用,很快,广东当局下令让粤军把学校包围了起来,学生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收到已经被包围的通知,所有人已经都集结在了广场上,接下来凡是共产党员的都一个个被点名站了出来,下一刻他们就被捆绑囚禁到了牢中。

其他人看到自己的同学遭遇这样的事情,大多心中颇有不忍,但还是不敢声张,随后这些共产党员们试图逃走,结果多数还是被抓了回来,并且就地处决,可见蒋介石不会对他们心慈手软,只要是反对自己的,一律都要杀掉。

自此,共产党员和“左倾”学生都被杀尽,至于学校的干部和老师,也因为不想再在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下继续过活,而选择辞职离开。

因为这次惨烈的清党行动,军校内部开始变得死气沉沉,之前那种充满力量的和激情的生活都已经不复存在,老师该走得走,学生也无法再接收到更好的教育,但是对于蒋介石来说,黄埔军校就相当于从此冠上了“蒋”姓,归自己所有。

到了1928年的5月,此时南京的黄埔军校只剩下了718人坚持上学,等到顺利毕业之后,他们就相继去往了武汉、南京等地。1929年9月,蒋介石又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将原先的黄埔军校改名为了“国民革命黄埔军校”,随后又在全国多省相继建立分校。

1930年,在蒋介石的命令下,黄埔军校被关停,等到学校能够重新开办,蒋介石又开启了“门生故吏”那一套,学生们基本都以能成为蒋介石的门生而自豪,他们也必须效忠蒋介石,时常受到他的个人主义影响,可这已经跟孙中山建立学校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当初孙中山在第一期的开学典礼上就曾演讲过:“开办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至于对于学生们的期盼,就是希望他们一辈子都不要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救国救民的事业,把革命做成功,建设一个新国家。

此后的几年里,黄埔军校也一直教育学生爱国家爱百姓,不要钱不要命,希望他们是怀着救国救民的革命愿望和雄心壮志,来这所学校学习军事和政治。

然而正是因为蒋介石之前做出的种种恶劣行径,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都不愿意再加入这所学校,而且本来它的成立是国共两党合作促成的,结果国民党却不肯承认共产党员做出的功绩,甚至还将这些从《校史稿》中删除再进行无端抹黑,行为令人不齿。

抗日战争爆发,学生被迫转移

1931年,黄埔军校又被改名为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主要是为国民党培养陆军初级军官,张学思以及黄仁宇等人就是从这时毕业的。之后遇上了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先是侵略到南京,又相继入侵了武汉四川等地,当时分校的学生们只能被迫转移。

而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几乎随时都要担心日军突袭,在转移的过程中,他们还要不断跋山涉水,直面恶劣的环境和天气,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

另外当时因为战况十分紧急,很多学生不得已要提前毕业,不过好的是也有不少学生半路加入了进来,在黄埔军校短暂学过相关知识后,他们便相继奔赴抗日前线参战,所以黄埔军校在当时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培养了大批的抗日官兵。

等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之后,黄埔军校便开始进行改制,并且又被改名为了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继续由蒋介石来担任。然而此时战争还未结束,因为国共两党之间无法达成和平谈判,蒋介石又单方面撕毁了协议,于是一场持续了三年多的内战便开始了。

这场仗一直打到1949年的12月份,此时毛泽东已经在北平宣布了新中国正式成立,而蒋介石领导的国军节节败退,明显已经没有了胜利的希望,听取了幕僚的建议后,他便迅速逃往了台湾省。

当时除了有心腹高官和家眷以及几十万军民陪同,蒋介石也没有忘了处理黄埔军校的事情,他命人将台湾籍的学生和国民党高官政要的子弟,全部都运往了台湾,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快速占领了成都,自此,大陆上的各所黄埔军校都正式停办。

建国后的黄埔军校

所以将所有的这些原因总结起来,除了学生信仰的丢失、学生生源的变差,共产党员的离开以及师资力量的降低,还有常年的战火让学生们始终无法安心接受黄埔军校的认真培养,以至于前六期学员都接受了完善的军事政治教育,随后能在战争中大放异彩,而后来的十七期学生中却很少会有更杰出更优秀的人出现,这也是为何黄埔军校会出现这样一件“怪案”。

那么建国之后的黄埔军校又是如何发展的呢?自从蒋介石逃往台湾之后,就迅速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没多久,他便正式宣布恢复开办黄埔军校,美其名曰培植革命军基本人才,关乎到建军建国的前途,于是黄埔军校就以陆军军官学校的名字被重新建立,占地173公顷。

至于为何当时的新中国没有提出要重建黄埔学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十分难以说清的问题,跟很多方面的原因都有关。根据它在大陆开办的短短二十几年来看,知名程度已经不亚于美国的西点军校和法国的圣希尔军校。

然而仔细回想一下,它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中途曾发生过清党事件,此后办学便再也不如以前,如果按照最初的做法招收学生的话,恐怕已经不再符合新中国的国情。

而且当时国内的其他军校也已经相继建立,比起黄埔军校短短七个月就可以毕业,它们有更加严格的政审制度,所以重建黄埔军校不是重点,重点是要将它传承下来的精神谨记在心,那就是每一位都要担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完成中国统一换个民族复兴的使命,自始至终与祖国独立和统一紧紧联系在一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d0bbfd01167bc712a251ec5c277eda7.html